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居住社区声环境是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居住社区的主要噪声源、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作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居住问题是21世纪关涉全球的重大社会问题,在21世纪,住宅设计应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本文论述了生态居住园区的构成因素及生态居住园区的特点,提出了如何营建21世纪生态居住园区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国建筑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强 《科技信息》2010,(11):324-324
中国建筑节能从无到现在仅仅经历了短短的六年发展,已经从建筑单体节能改造走向社区和基础设施的整体生态绿色;从追求绿色居住场所走向生态城市整体优化推进。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为了实现城镇化、大建设阶段在世界的和平崛起和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崇高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结合各种相关因素,探讨了改善和管理城市居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策略,提出了可行性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征及相关影响,探讨了老龄人口对居住社区的需求以及居住社区应补充配备的老年设施,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大,范围广,社区居民多,居民对资源的依赖性极强,使得保护区资源保护与社区之间的冲突也十分明显。如何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经济和谐发展,是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严峻挑战。通过对祁连山保护区的社区调查,提出了当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在社区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保护区管理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促进生态保护和社区经济共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移民能不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对当前居住文化的变迁,关系到生态移民的成败.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的基础上,对红寺堡区弘德村生态移民居住文化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搬迁初期,移民面对新的居住文化产生诸多不适,主要是由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经济生活的改变引起的;经过长时间的调适,生态移民的居住文化适应程度不断提高,但适应情况具有差异性,这主要与移民的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和风俗习惯有关;同时,政府在生态移民居住文化调适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旨在为宁夏生态移民文化重建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居住社区的外部空间是人们对社区环境的第一认识。论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居住社区外部空间的现状和更新的必要性,对居住区外部空间的更新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以赋予住宅外部空间生命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混合居住社区的提出背景、混合居住模式在美国的实施情况,对混合居住模式的社会效果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混合居住模式比城市范围内居住分异的社会效果要好,且有一定的可行性;最后,以万科城市花园与新江湾城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说明了混合居住模式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闫海红  李霞  李芳  侯大令 《科技信息》2010,(24):I0375-I0375
当今,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居住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广大居民已从解决最低的住宿需求发展到关注社区内部及周边环境。这反映了生活品质和精神文化品位的提高。因此,成功的居住区规划应在充分理解和尊重现代居住理念的基础上,努力开发现代居住文明的内涵,创造符合现代生活模式的新型社区。本文主要给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资源、能源危机的加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设生态居住区无疑是我国住宅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研究了世博生态城三期的生态建设情况,期望能给生态居住区的建设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设生态居住小区对改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沈阳市8个典型的居住小区的实地调查,应用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生态居住小区的内涵,并制定了生态居住小区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城市住区绿化生态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区绿化生态性包括植物个体和群落结构的生态合理性,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性.从绿化生态性的内涵出发,用层次分析法和Delphi专家调查法建立住区绿化生态性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指出各指标的分级标准,提出一种住区绿化生态性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 the process of evaluating,the weights of indicators are firstly determined by AHP and Delphi methods:and the values of indicators are normalized by grey correlative coefficient method.A suit of means were put forward,by which a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of China and uncertainties can be established.Both idiographic and operable methods and process were presented.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elasticity,hiberarchy and maneuversbifity,a three-layer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AHP in Jiuyi ecological residential community, which includes 5 subsystems and 24 indica-tiors.The weights of indicators are measured by AHP and expert estimate and their best indicators values up to par were determined by fuzzy mathematics and optimization.The whol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not only has an active and practical effect on estimating ecological residential community,but also guides ecological residential community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人工刺槐林群落与灌草丛群落的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垂直结构、生态优势度和均匀度指数.人工刺槐林群落垂直结构复杂 ,物种数目增加 ,生活型谱更接近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群落类型 ,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较灌草丛群落的灌木层低 ,生态优势度较高 ;林下草本层与灌木层相比其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生态优势度指数均较高.这表明人工刺槐林群落对灌草丛群落有明显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居住区生态规划是当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势。对我国自1978年以来各阶段试点居住区的生态规划设计进行了综述,认为我国居住区生态规划的发展大致历经由单一规划到多样化规划再到“以人为本”规划的几个阶段,并介绍了我国及一些大中城市生态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导则,探讨了居住区生态规划的原则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社区环境建设的滞后已直接成为制约社区生活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在社区层面上构建一整套具有"人本化"特征和创新意义的制度安排,以适应居民迅速提高的对社区环境的进一步质量要求,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大都市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从生态层面来获得对社区环境的再认识,是社区工作亟待加强的一个方面.社区生态可以看作是社区行为主体--居民与生活环境之间的互动现象,具体可分为基地环境、社区或邻里环境和住所环境三个生态层次.  相似文献   

18.
在概述相关核心概念和阐述当前乡村人居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人地和谐的田园化生态环境、便民宜居的中心化社区环境和节能环保的生态化宅居环境等立体结构的低碳化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模式,并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动态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构了一套由三个子系统和10个亚子系统、32个评价指标构成的低碳化乡村人居环境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利用系统学原理,诠释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内核"式系统结构及其组成要素。鉴于乡村地域功能和人居环境学理论,以地域特征显著的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明确了地域功能分区与功能定位,剖析典型村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要素,刻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特征。从外部性导向和内部性表现的角度,设计不同村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核要素组合方式,归纳出新城综合发展–城市转移型、优势产业带动–中心社区型、现代农业主导–内部集约型、生态农业培育–新址重建型、生态旅游强化–原址改造型5种区域性典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及其要点,为地方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富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组成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本文通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抽象和结构分区,指出自然保护区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包含天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社区系统、旅游产品开发运行系统以及管理系统,并把保护区区域按照功能结构划分为核心区、过渡区、外围区与居住区。在对自然保护区复合系统分区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生态复合系统中的物质能量反馈机理,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自然保护区系统论奠定基础,为科学管理和规划自然保护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