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全面论述了焦作旅游资源的概况并对焦作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总体评价;同时,对焦作旅游线路设计提出了新的看法,以便更好地开发利用焦作的旅游资源,促进焦作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焦作的名山秀水孕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且名人的物质载体丰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名人资源,但是目前对于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成效并不显著。焦作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对策主要有:做好名人物质载体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名人的旅游硬件建设;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与城市人文精神结合,培育焦作城市的名人文化;充分发挥名人效应,铸造怀川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焦作山水旅游迅猛发展,文化旅游资源也得到初步开发。但焦作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仍存在层次低、深度浅、品牌意识淡薄和管理水平低等问题,要深度开发焦作文化旅游,就应当采取加强政府主导作用、挖掘现有景区文化内涵、打造旅游文化新亮点和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焦作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开发富有焦作地域特点且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历史上曾盛产于焦作当阳峪的绞胎瓷,在断层千年之后,故地重生,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现阶段焦作高端文化特产之一。它的开发与生产对进一步拉长焦作旅游产业链条、提升焦作文化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绞胎瓷市场的开发和推广力度还远远不够,且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焦作市应抓住机遇力争把绞胎瓷这个产业做强做大。这不仅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更可以提升焦作的文化实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旅游业已成为众多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而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赋予了旅游业新的内涵与机遇。在分析了“体验经济”的内涵及其与旅游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旅游发展现状综合评价、旅游发展总体目标的制定、旅游资源的整合和旅游市场的开拓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体验经济”理念的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化的历史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活动和文化现象。本文以青片羌族风情旅游开发为个案,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与文化再造过程中的文化保护,从而在一定层面上探讨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贸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贺州市旅游业的发展,阐述了“旅游信息”在经济决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旅游信息”的实施步骤和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作为一种待开发的劳动对象,只有借助于一定手段,附着了人的劳动价值量后,才能形成产品和“卖点”,转换成体现价值量的货币,从而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惊险的跳跃”,加快旅游经济发展,发挥旅游带动功能,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许琰 《科技咨询导报》2007,(20):189-190
本文对“焦作现象”、“栾川模式”旅游发展的模式内涵进行了全面的剖析,通过分析其旅游发展历程得出有益的启示,由此提出了河南省旅游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珠江源头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是该地区经济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云南提出建立旅游经济强省的背景下,珠江源头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经济建设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条件,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1)实施“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点轴开发战略,构建珠江源头地区旅游圈;(2)以生态旅游业为主,其它旅游业为辅的发展格局;(3)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健全旅游资源深开发机制;(4)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旅游产品的科技和化投入;(5)培育特色旅游基地,加强区域内外合作,确保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6)把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同扶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西部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发展西部旅游业,需要有科学的规则与管理,更新的观念,改变传统的开发模式,规范的旅游市场,加大旅游地形象宣传和促销并建立信息网络,形成大运量立体旅游交通网络,优化旅游经济结构,实现知识创新开发并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日渐提高,夜间旅游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运用SWOT方法分析云台山景区发展夜间旅游的潜力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云台山景区发展夜间旅游具有政府政策支持、夜间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存在夜间旅游资源分散、文化内涵需要深入挖掘、同质化竞争激烈、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着重从岩溶地貌、高原气候、地生态环境和民族成分及分布、社会文化结构的地域分布特点诸方面,论述贵州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认为在优越的“原生”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强调岩溶风光和民族风情以及不同资源个体间的功能耦合,以形成最大吸引力。并提出将科学旅游,诸如洞穴探险、地质旅游、自然保护区考察和历史考古等作为贵州旅游业向高层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兴旅游城市,焦作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是当前焦作旅游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从旅游产业链的概念出发,结合旅游体验的内涵,研究旅游体验对旅游产业链的影响,并结合焦作目前旅游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在旅游体验视角下拉长焦作旅游产业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主题是旅游地形成鲜明特色和独特个性的灵魂,针对目前我国区域旅游开发已由“低投入高产出”向“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转变的现实看,旅游主题设计的成功与否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关键。本认为旅游主题应该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论证,以便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基本思路,并将这一模式运用于石首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中。  相似文献   

16.
夏小玲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25-127
旅游音乐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旅游音乐具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旅游音乐是音乐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耦合体。通过打造旅游地音乐名片、发展音乐节会旅游、开发式保护民间音乐资源、培育演艺市场、开发音乐旅游商品、发展传媒音乐等途径,推动旅游音乐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发挥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收集2001—2020年陕西10个城市旅游经济空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其位序规模差异化特征.研究表明:(1)陕西旅游经济呈不平衡发展状态,绝对差异呈扩大化,但整体向均衡化演进.(2)陕西旅游经济首位分布明显,首位度经历了“波浪状”变化过程,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经历了“集中—分散”的交替变化历程.(3)位序规模分析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的增长也存在差异性.在地域差异上陕西旅游经济出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在时序差异上,2001—2010年规模差异较小,2012—2020年规模差异显著.(4)齐夫参数q值的变化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经历了“首位型—集中型—首位型”的演变历程;理想K值与实际K值差值的变化态势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的现实收益大于理想收益.根据陕西旅游经济位序规模的变化将其发展态势分为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和下降型4种形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交通和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非疫情状态下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大连滨海城区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沿海城市已经开始新一轮的城市滨海城区建设.新兴滨海城区的旅游开发也随之成为热点和急需讨论的问题.文章从新城建设的起源及内涵出发,介绍了新兴滨海城区的概念和特点.并以大连滨海旅游为例,阐述了大连滨海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的现状、经济影响和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FDI经济溢出效应原理,从旅游业内直接前向溢出效应、产业间直接后向溢出效应以及产业间间接后向溢出分析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与城市经济关系,并以加拿大多伦多港前滨水区进行案例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岳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但是岳阳当前的旅游经济还没有形成产业,在岳阳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还比较低,如果要提升岳阳的旅游产业水平,带动岳阳经济的发展,就要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整合旅游资源,发挥优势;做好"文化古城"的同时发展"城市旅游";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并加大宣传力度;针对旅游需求变化大力发展"体验游"和开发旅游产品发展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