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产教融合视角拓宽了应用型大学课程保障的基本思路,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保障应使教师队伍结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契合、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生产实践资源相融通、校企合作的教育制度与产业制度相对接。然而,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大学课程保障还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发展机制不健全,课程经费不足、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激励不足、合作推进机制不顺等问题。应用型大学亟须强化“双师型”教师的选聘力度,构建教师实践技能发展机制;加大课程经费投入,统筹配置各类课程资源和服务;构建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完善校企共享共赢制度。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是推动高校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须要求,教学改革与产教融合一起推进才能加强高校的转型建设,全面更新教学理念,把产教融合贯彻进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培养更多社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针对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内容多、更新快等特点,采用传统课堂教学已无法适应产教融合需求,提出在传感器与测试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内容优化重组,进行研究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产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应运而生,产教融合在驱动大数据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大数据发展、产教融合、大数据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从课程设置方面、技能训练方面以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对基于产教融合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对学生的职业政治觉悟及岗位服务意识有直接影响,生物技术制药作为应用性课程,产教融合是其理想的实施模式.目前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如何有机结合,是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充分挖掘真实疫苗产业案例、典型研发方案的基础上,融入课程实践,并突出中国特色,强化课程思政效果,构建了产教融合的思政案例库.产教融合思政案例库教学在“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显著提升了本学科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产教融合目前存在的企业不积极、合作形式简单、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出了政行校企专业联盟深度产教融合新理念,通过共同出资构建专业建设联盟进行共同管理和运营,同时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共建共享共用,在师资方面互聘互用,在专业管理方面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在技术服务方面四方发挥合力创造效益、利益共享,这种合作模式发挥了政行校企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各主体的合力作用,有利于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有机融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杨敏 《华东科技》2022,(4):143-145
应用型本科高校一流专业的建设需要紧密对接区域和产业发展需求,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福建江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教融合面临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效性不足、产教深度融合缺乏路径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需要构建"三协同三融合"的产教融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面向企业产业需求,以职业为导向,结合生产实际与学科竞赛,探索《金属学原理综合实验》应用型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建设;使课程内容、模式与国家现阶段高等教育产业融合下培养目标相吻合,培养适用新形势新产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有必要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进行《金属学原理综合实验》应用型课程研究。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必须是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理念,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技术创新,打造特色,积极大力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及就业能力。为了促进应用型本科发展,该文通过对产教融合的内涵、应用型本科建设与产教融合的关系、产教融合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总结出产教融合在应用型本科专业群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应用建议,提出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产教融合型资源库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对该资源库进行了定位,并从中职办学定位、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模式、学科界限和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五个方面阐述了该资源库的建设标准,结合三维动画课程中的具体建设案例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一条中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产教融合模式下化工容器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创建产教融合平台、派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与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开展企业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化工容器设计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表明:通过将教师或者学生到企业学习、开展企业继续教育培训等,依托学校宝贵的科研资源,可以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产业升级的快速转变促进了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产教融合已在各大专院校得到快速推进,已成为培养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办学理念。产业发展融合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培养社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结合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现状,从课程内容和教学管理部门两个方面,并根据产教融合改革的相关要求,提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要求。提高部门参与度,合理设置课程,建立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与社会资源整合的课程系统。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之路和希望之路,产教融合发展成为普遍共识。针对产教融合提出构建职教品牌专业的框架设计与构想,推行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特定的实践技能培训,可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洪伟  萧晟  张冬冬  程旺开  张爽 《科技资讯》2023,(9):123-126+135
职业教育是国家多层次教育发展体系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对接最为紧密的部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但是长期以来,产教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一直是职业教育的痛点、堵点。该文基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双高计划”建设过程中的一次探索,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耿福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为例,尝试解析优质高职院校高水平产教融合机制建立的创新模式,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在企业基础与特征、企业教育化改造、企业运行机制、企业实践案例分析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企业视角研究狭窄、内部教育能力重视不足等问题.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建设研究有利于未来产教融合型企业高质量建设,推动落实企业的教育主体地位;有利于回应企业实践中的需要,服务和保障企业教育主体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梳理国内外产教融合的相关理论与成功经验,以浙江科技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为例,提出了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人才培养的"三贯通"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了包括校企合作组织治理机构、合作各方利益共享激励机制、产业学院内部激励机制、校内外优质资源利用和整合等产教融合的保障机制,在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在目前国家推行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浙江科技学院大数据产业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对地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该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产教融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分析了无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目前建设的难题,从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和改革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通过建设,确定了“工程导入、产教融合、协调发展”为特色优势,构建“一条主线、二大目标、三类支撑、四种手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对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学校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曹立志 《科技资讯》2023,(3):147-150
推进“产教融合”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黑龙江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采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与华为共建的“龙职·华为ICT产业学院”,形成“协同运营”的产业学院管理模式,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研究,推动专业建设,实现校企双赢,打造技术服务高地。  相似文献   

18.
"1+X"证书制度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1+X"制度促进"产教融合"的内涵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升级,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促进校企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构成了新的评价机制.它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了有效载体,解决了...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产教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与职业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虽然产教融合的实践与研究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但是仍缺乏对产教融合的综合分析。从产教融合的核心评价指标与核心内涵特征的解析出发,构建了产教融合分析的综合框架,并提出突破路径及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中的困境分析,以及基于辽宁职业学院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过程中对办学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论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机制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新途径以及改革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从而为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提供成功经验和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