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们要出差半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着乳白色航天服出征,向着太空、向着天宫. 随着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中国航天将又一次创造多项纪录:三位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相似文献   

2.
正1"天宫"家族有两位成员——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2016年3月,天宫一号功成身退。6个月后,天宫二号升上太空,"接待"了"访客"——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为将来建设中国空间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中国人再征寰宇.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完成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整一个月后,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工作量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面对首次挑战长达6个月的太空之旅,三名航天员告诉记者:"我们信心满满!"  相似文献   

4.
章文 《科学大观园》2022,(21):50-53
<正>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讲了一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相似文献   

5.
乘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驻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中国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的太空之旅牵动人心.如今,中国载人航天已圆满完成第一步、第二步的既定任务,正向着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第三步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6.
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2021年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以及设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的地面分课堂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的此次任务,外媒给予密切关注。有评论称,天宫一号将是中国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强国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元素,还有分析担忧,随着天宫一号任务的实现。全球目前的“太空力量平衡”即将被中国打破。不过,正如美国“海军分析中心”中国研究项目主任冯德威所说,天宫一号的发射不仅仅给中国带来了民族自豪感,还将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东部时间5月30日下午3时22分(北京时间31日凌晨3时22分),载有两名宇航员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载人版"龙"(Crew Dragon)飞船,搭载"猎鹰9号"火箭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并在飞行12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奔赴国际空间站。经过近19个小时飞行后,"龙"飞船于北京时间31日22时16分与空间站自动对接。乘坐载人"龙"飞船的两名美国宇航员道格拉斯·赫尔利和罗伯特·本肯随后进入空间站,与空间站内  相似文献   

9.
正9月15日22时许,在长征火箭的托举下,天宫二号来到了广袤苍凉的太空,接替天宫一号,开始守望神州大地。朱枞鹏正是天宫二号的总设计师。2016年9月15日,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由朱枞鹏担任总设计师的天宫二号,担负着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交会对接完成两名航天员进行30天中期驻留、与货运飞船交会对  相似文献   

10.
进军空间站     
正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迎来了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开门红"。按计划,我国空间站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成为国家级的太空科学实验室。网红的"胖五"火箭及其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有哪些"黑科技"?中国空间站的建造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已在轨运行20余年的国际空间站又是如何建成并运行的?人类在对太空的探索上还在进行哪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空间站的核心舱升空,开始了它长达15年的太空遨游.可以说从它升空开始,就吸引着众多的目光,从结构特点到功能用途,从走向辉煌到"伤心太平洋".它的太空之旅创下了许多世界航天史的奇迹,为人类进一步征服太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12.
赵洋 《科学大观园》2020,(11):36-39
正作为太空科研基地,现年"22岁"的国际空间站在科研上做出了哪些贡献?又做过哪些有趣的实验?现在的国际空间站拥有美国的"命运号"、欧洲的"哥伦布号"、日本的"希望号"三个大型实验舱。同时,三个节点舱也有一些任务机柜。此外,俄罗斯的"曙光号"和"星尘号"舱段也可以兼职做不少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29日晚,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1)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11年9月29日晚,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1)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0,(22):I0002-I0004
<正>不久前,美国宇宙航天局的"亚特兰蒂斯"号在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5月14日下午2点20分发射升空,执行其第32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太空任务。这次任务是美国近期三次太空发射项目中的一项,其目的是把一个集成货舱和一个俄罗斯制造的"黎明"号小型实验舱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上。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运动员入场环节,由数字AR技术生成的"中国结"在天空不停变换形态,与地面影像交相辉映.既表达了中国与世界的连接,也寄托着全世界在一起、"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结下方的五条吊穗也被设计成了奥运五环的颜色.在去年12月9日的"天宫课堂"第一课上,航天员王亚平也在水膜试验的道具中展示了中国结.中国结(...  相似文献   

17.
正科幻大片《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中的"死星"空间站引起了科幻爱好者的兴趣。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巨大战斗空间站可容纳200万人,其威力也强大到可以摧毁行星。但是,这种强大的战斗空间站在现实世界里是否可行?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太空物理学家马丁·阿切尔对"死星"的工作原理、制造可行性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说,在《星球大战》中,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空间站由一种被称为"quadanium"钢(科幻作品中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21,(14):74-75
5月29日20时55分,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着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在位于海南省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这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第一次应用性飞行.在经历了"推迟发射"的波折后,中国人终于迎来了这份稳稳的幸福.  相似文献   

19.
<正>“太空电站”“中央空调”“太空防晒霜”……中国空间站如何实现用电自由、四季如春?“难忘天上宫阙,更念祖国家园。”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后航天员刘洋出舱时说的这句话,让无数国人泪目。在神秘的天上建起一个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浪漫梦想。如今,“天上宫阙”已不再是诗词里的意象,而是一个真实、温暖的“太空之家”——即将全面建成的中国空间站。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说,他们就是一群追“星星”的年轻人,一次又一次见证和创造着中国人筑梦太空的新纪录。2023年春节,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感受到和地面一样的喜庆氛围,他们在太空穿新衣、吃饺子、写“福”字,向全国人民拜年。云顶之上,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太空家园已从蓝图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