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34例踝关节骨折冶疗,总结踝关节骨折治疗经验。方法内外踝骨折解剖复位后分别以螺丝钉或者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或者用钢板固定,后踝骨折及伴有胫腓关节分离者以螺丝钉固定,手术的重点放在外踝的冶疗上。结果手术治疗后,经6到l8个月的随访,踝关节功能同健侧相比基本一致者18例;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走远路或上台阶后有轻度胀痛者11例;稍走远路或上台阶后出现踝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4例;踝关节肿胀明显,不能负重者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治疗后的解剖复位是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手术复位内固定是实现解剖复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探讨拉力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失败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研发新的内固定装置。分析甘肃省中医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下胫腓分离内固定失败患者8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2.3岁。致伤原因:扭伤3例,交通事故伤4例,高处摔伤1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根据Lauge-Hansen分型标准:旋后外旋型2例,其中Ⅲ度1例、Ⅳ度1例;旋前外展型3例,其中Ⅱ度1例、Ⅲ度2例;旋前外旋型3例,其中Ⅱ度2例、Ⅲ度1例。伤后至手术时间6h~12d,平均约3.8d。8例患者均行切开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固定。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5个月。其中创伤性关节炎2例,螺钉松动3例,断裂2例,术后感染1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拉力螺钉内固定失败原因可能为术前准备不充分、内固定不坚强、下胫腓联合分离复位不佳、过早负重、拉力螺钉位置不良、术后未及时取出内固定等。  相似文献   

3.
杜锋 《甘肃科技》2000,16(5):54
踝关节是既稳定又灵活的负重关节是人体与地面接触的枢纽因此踝关节的骨折损伤直接影响人体的活动及负重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 临床资料 本组12 例男性7 例女性5 例年龄26~6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均在三周内右侧7 例左侧5 例按Lauge-Hensen 分类旋后外型6 例旋后内收型3 例旋前---外旋型3 例2 手术方式 12 例均经过手术切开复位并内固定内踝用螺丝钉1~2 枚外踝用螺丝钉1~2 枚后踝用螺丝钉1~2枚如有下胫腓分离可用一普通螺丝钉自外踝固定下胫腓但不穿透胫骨内侧皮质术后用石膏托三周内固定物1 年半~2 年取出术后一月半开始扶拐行走三月下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腓骨内固定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的特点。方法 32例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性骨折,采用腓骨内固定、胫骨闭合性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32例中胫前皮肤条件较差的闭合性骨折26例,开放性骨折6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5例,斜形、螺旋形骨折17例。腓骨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固定。结果 32例均达临床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4个月,骨折位置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无皮肤坏死及感染发生。结论 腓骨固定适合于胫前皮肤条件不好的闭合性或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和胫骨下1/3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三踝骨折26例,男15例,女11例,开放复位,外踝用腓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内踝用空心钉或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后踝用多枚空心钉或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等并发症发生。关节功能优18例、良6例、较好2例、差0例。结论:三踝骨折后充分术前准备及精准的开放复位内固定后,再辅以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84年4月~1994年6月采用X光电视下闭合复位,使用自制微型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加压固定治疗2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8~35岁。术后随访8~34个月,全部治愈。术后没发生钢针松动及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微型外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应力调节灵活,创伤小,加压固定牢等优点,从而使闭合复位的肩锁关节接触紧密,固定稳定牢固,功能恢复好,无手术疤痕,不用第2次手术取内固定,患者愿意接受,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利用膝关节镜铺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了解膝关节腔骨结构损伤情况,并行镜下治疗,监视并辅助骨折复位,关节腔外A0髁钢板及松质骨螺钉内固定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5年1月,共完成24例手术.关节镜下清除关节内积血及凝血块,检查滑膜、半月板、十字韧带、髁间棘有无损伤,并行镜下治疗,在钝穿刺锥协助下行骨折复位,关节腔外AO胫骨髁钢板及松质骨螺钉内固定,骨缺损同时予以植骨.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7.5%.结论:利用关节镜检查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关节腔内损伤结构,监视并辅助骨折复位,关节腔外内固定技术,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术中创伤,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治疗此类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38例采用切开复位内踝双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 ,后踝骨皮质加压螺钉内固定 ,外踝接骨钢板内固定 ,并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在C1、C2 、C3 型的优良率分别为 88 2 %、83 3%、77 8%。结论 :联合切口、直视下、疤痕组织及畸形愈合骨痂彻底清除、复位恢复解剖结构、坚强内固定是手术治疗陈旧性C型踝部骨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12例,Meyers-MckeeverⅡ型4例、Ⅲa型7例、Ⅲb型1例.结果:12例患者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对位对线良好.随访6~15个月,本组12例患者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创伤小、方法简便、易行,骨折固定可靠,并有助于关节内其他合并伤的诊断和处理,可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而且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免除了二次行取内固定手术创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评价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患者经腹直肌外缘的直切口(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选择经腹外直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24例患者,18例患者单纯髋臼前部及骨盆骨折,在平卧位下实施经腹外直切口入路的复位及固定;6例患者骨折涉及髋臼的后壁及后柱,在漂浮体位下实施腹外直切口联合后侧K-L入路的复位及固定。髋臼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评定:13例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症状1例患者,另1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现皮下脂肪液化。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16例,良6例,可2例。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经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对于累及前柱、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并及时处理,也可同时对同侧耻骨上支、骶髂关节及髂骨翼周围的骨折给予有效复位及固定,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消融刀及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2例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射频消融刀及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治疗,对照组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Mc Guire踝关节评分以及AOFASP评分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Mc Guire踝关节评分及AOFASP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Mc Guire踝关节评分以及AOFA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射频消融刀及口服额尔敦-乌日勒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机驱动方式,设计一种用于辅助行走和康复训练的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装置.将下肢外骨骼简化为矢状面内的五杆机构,建立相应的D-H(Denavit-Hartenberg)模型,推导出一个步态周期内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坐标方程.在ADAMS环境下,对下肢外骨骼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所得到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坐标变化曲线表明:下肢外骨骼各关节在空间中具有连续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0例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予以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是否跨关节固定而分为三组。A组29例骨折位于胫腓骨上段近膝关节部位,支架跨膝关节固定。B组34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中段,支架治疗不跨关节固定。C组27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远端,可涉及关节面,支架跨踝关节固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月~4年,平均14月。A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68.97%(20/29),B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91.18%(31/34),C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59.26%(16/27)。各组之间的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的比较,B组与A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边外固定支架对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跨关节固定时,对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麻痹性仰趾足畸形的治疗一般认为困难,且疗效不理想,笔者总结了1397例小儿麻痹症后遗肢体畸形中的73例仰趾足畸形的治疗经验,列出了仰趾足畸形的骨关节改变的典型特点。设计并运用了6种术式来纠正骨关节畸形,限制踝关节的过度背伸与加强跖屈肌力。认为通过个案研究与分析病人情况,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寻找新的方法并合理地计划手术程序,可以达到更大的改进与更好的效果。列出了疗效标准。73例中的48例经半年随访(最长914天)。43例疗效优等,3例良好,2例一般。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使用关节活动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101收治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38例临床资料,使用关节活动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植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运动功能。结果平均随访8月(3~11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踝关节功能根据Johner-Wruhs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9,良12,可5,差2,优良率为81.3%,术后无伤口感染及骨折不愈合。结论正确评估软组织条件,根据损伤分型选择合理手术时机及固定方法,使用关节活动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和植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伤口感染率低,骨骼血供破坏小,关节功能恢复好,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骨科住院的内踝骨折患者38例,使用Herbert螺钉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6例完成研究,失访2例,其中优25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Herbert螺钉治疗内踝骨折疗效良好,为治疗内踝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选择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防止高龄病人髋部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对50例高龄病人髋部骨折术前术后给予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内生电+气压治疗,配合下肢足踝泵、股四头肌运动,同时密切观察下肢血液循环情况。结果:本组50例病人,有2例病人发生深静脉血栓,经静脉溶栓治疗后效果良好,未发生肺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上述治疗可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足踝矫形器是以非手术方法解决足踝问题的穿戴器具,可以有效控制足踝位置及运动,减缓关节负载。概述了足踝问题及相关足踝矫形器分别对人体的生物力学影响,探讨了计算生物力学的功能和在足踝矫形器评估中的初步应用。由于足踝生物力学的复杂性和研究技术的局限性,足踝矫形器的设计目前仍主要依据于经验,产品的治疗或康复效果存在很大争议。随着临床影像学以及测量技术和计算生物力学技术的发展,足踝生物力学研究能够更深入全面提供足踝内部和外部的受力环境,并广泛应用于足踝矫形器的设计和评估中。基于此,辅助以3D打印等先进制造技术,足踝矫形器将实现舒适性和功能性兼备的快速个性化定制,在具有良好的矫正效果的同时,其制造周期和成本将大大降低。关键词足踝矫形器;足踝生物力学;足踝损伤;关节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