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问:什么是侵权行为?答:侵权是指一项专利申请被批准之后,第三者未经专利权人的同意就生产、使用或销售该专利保护的内容,以及持有和提供受保护的专利产品。我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权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或者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或者销售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违反上述规定和不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的都属侵权行为。假冒他人专利,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由于假冒他人专利,往往以次充好,它  相似文献   

2.
专利权是一种独占权,其具体内容在我国专利法第11条作了明确规定: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主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销售  相似文献   

3.
名词解释     
专利使用费在专利有效期限内,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是不能为生产经营的目的实施其专利的,但专利权人负有自己实施或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的义务。许可他人实施,就是转让专利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专利间接侵权的独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专利法》第11条第1款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本条是对专利直接侵权的规定,可是,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利制度愈体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专利权的专有性给专利权人以绝对的保护。专利法第11条规定: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相似文献   

6.
名词解释     
公告专利局在审理专利申请和办理有关专利事务过程中,将所作的决定和有关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权利变更的重要事项,公开通知公众称作公告。依专利法规定,需要公告的事项主要有:转让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专利局对发明专利申请经过实质审查准备授予专利权所作出的审定;经初审查符合专利法要求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授予专利权的决定;专利权的终止;宣告专利权无效;实施强制许可  相似文献   

7.
依法获得专利权的单位或个人根据专利法第11条的规定其发明创造具有排他性,即”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十几年来实施专利法的实践告诉我们:“专利制度是企业的矛与盾”。但实践也告诉我们:锋利的矛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伤害自己。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诉讼中权利范围的正确界定在专利侵权纠纷诉讼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藉此提醒企业正确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从而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史志洁 《科技潮》2001,(9):55-56
缘起 1999年4月,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伸缩式刚性角电梯井模架”的专利权人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当时叫作北京市专利局)递交了要求调解专利权纠纷的《请求书》。请求书上说:1999年3月在某建筑公司所在地住宅楼施工现场发现侵权产品4套,其实施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侵犯了请求人的专利权,依据专利法有关规定,请求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进行处理,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受理了此案。  相似文献   

9.
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可是专利权人可以通过专利实施许可合同赋予被许可人专利实施权。但是,当出现第三人侵犯专利实施许可合同项下的专利权时,被许可人能否提起诉讼在我国法律上存在缺失,使得这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专利实施许可三种方式的特征及其区别来探讨此问题。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秩序和专利产品的声誉,打击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的不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和《广东省专利保护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广东省专利管理局为本省范围内专利产品认定和专利防伪标志管理的部门。 第三条 专利权人及经专利权人许可制造、销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保护知识产权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实行行政执法保护与司法保护并用的“双轨制”.这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特色。以专利权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第六十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 1.专有性。也称垄断性或独占性,根据专利法规定(?)一项发明如果符合法律规定的各项条件,可由专利机关按专利法程序授予发明人或其合法继承人以一定期限的专利权.专利权具有排他性,即专利权人对发明的制造、使用和销售享有独占权,非经本人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制造(?)  相似文献   

13.
专利申请人在向专利局递交专利申请之后,专利局要对其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对于符合专利法要求的申请案,专利局要作出授予专利权的规定,申请人在收到专利局的授权决定后,应及时办理规定的手续,专利局发给专利证书,自颁发专利证书之日起专利权生效,这时的专利申请人就成为专利权人。在专利法规定的期限内,只要专利权人按时办理专利法规定的手续,专利权人就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专利间接侵权的概念 ,认为间接侵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典型的间接侵权行为 ,指制造、出售只能用于专利产品的关键部件、模具或只能用于实施专利方法的设备或材料 ;一种是未经专利权人授权或委托而许可、委托他人实施专利权人的专利及擅自转让他人的专利权。从间接侵权的诉讼和间接侵权的责任两方面提出了司法实践中对专利间接侵权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名词解释     
专利权专利权是专利局依专利法授予发明人或设计人对一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利权。专利权是一种财产权,具有排他性。按照专利法的规定,未经专利人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或者销售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这是专利权的主要含义。为了同全民所有制单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相适应,专利法还规定,全民所有制单位取得的专利权,由单位持有,因而该单位取得的专利权只具有相对的排他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国家计划的需要,将其所属的全民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竞争中,重要的专利产品面世,往往给市场带来革命性的震憾作用,给已经控制着传统产品市场的企业带来极大的威胁,这些企业应认真应对。 一、主动争取许可权 专利法的精神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而不允许对其进行封锁和霸占。为此,规定了专利期限,以体现对专利权人辛勤劳动的回报,在时间领域的量,也使专利技术在其后转化为公共财产。另外,又制定强制许可规定,以限制专利权人对专利技  相似文献   

17.
张大力 《奇闻怪事》2009,(11):62-62
专利权是国家授予专利权人的一种独占权,对专利的保护有利于更好地激励发明成果的产生并推动发明的商业化。我国《专利法》应明确定位先用权制度的利益倾向,应明确承认专利权的国际穷竭原则,应增强强制许可制度的可适用性,从而使我国的专利权限制制度更加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广东科技》2010,19(7):87-87
<正>专利池专利池(Patent Pool)是一种由专利权人组成的专利许可交易平台,平台上专利权人之间进行横向许可,有时也以统一许可条件向第三方开放进行横向和纵向许可,许可费率是由专利权人决定的。专利池的初衷是加快专利授权,促进技术应用。基于标准的专利池通常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良好的标准;由一套程序或第三方专家来决定哪些专利是核心的;有一份经核心专利持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专利法明确规定,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而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了确定专利所保护的技术领域,一方面在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分别对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下了定义,另一方面又在专利法中排除了不予保护的内容。就农业而言,专利法第25条规定,对动物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权,但对其产品的生产方法,则可以依照专利法的规定,授予专利权。结合国际专利分类  相似文献   

20.
一、专利池发展趋势 专利池(Patent Pool),又称专利联营,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利权人达成协议,组成的专利许可交易平台,平台上专利权人之间进行横向许可,有时也以统一许可条件向第三方开放进行横向和纵向许可,许可费率是由专利权人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