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闲话大鲵     
说起大鲵,人们可能对这个名字很陌生,但是提起娃娃鱼,那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几乎每个人从孩童时起,就听说过“娃娃鱼”了,但熟悉它的人恐怕并不多。能一睹它尊容的人就更少了。“娃娃鱼”的称呼源于其叫声犹如婴儿的啼哭。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别看它名为“娃娃鱼”,却是个凶猛的肉食者,鱼、蛙、虾、蛇,甚至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简称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分类上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全球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大鲵处于从水生向陆生(鳃呼吸向肺呼吸)脊椎动物过渡的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3.
大鲵是我国特有珍稀两栖动物。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鲵分布区、大鲵资源的分析,揭示了目前大鲵种群减少、数量锐减的状况,并探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娃娃鱼学名叫大鲵,是一种珍稀两栖动物,它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营养、药用价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鲸市场需求量大,自然数锐减,它的人工繁殖被列为“七五”攻关项目.现将湖南桑植县人工饲养娃娃鱼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两栖动物的生活史中有一部分或全部无法脱离水体,尤其是大部分的蛙类繁殖都离不开水,但凡事皆有特例,温室蟾凭借其特殊的繁殖方式正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外来入侵物种。生活史奇特的微型蛙类两栖动物是人们比较熟悉的动物类群,各种蛙、蟾蜍以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娃娃鱼(即大鲵)等都是两栖动物。它们之所以得名"两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云南省东北部的盐津县城的横江发现大鲵一条,在永善县采得贵州疣螈一组,经查证均是云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当地称娃娃鱼,于1991年7月16日在盐津县城附近见到一条从横江捕获的大鲵,体长约400mm,体重约0.5kg.经访问在云南东北部的盐津县,大关县和永善县的溪河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7.
大鲵胚胎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繁殖,获得了两批大鲵的受精卵及其幼苗,利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大鲵的早期胚胎发育,并描述了其主要特征。同时,就此和其他两栖动物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讨论,并指出了其共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科技知识动漫》2008,(12):42-43
中国大鲵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其体长最大可达到1.8米,其历史可追溯至1亿年前在暴龙出现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观察并比较了大鲵、山溪鲵和东方蝾螈储脂器官的大体形态、显微和超微结构.大鲵的脂肪体很小而脂肪小体和皮下脂肪组织发达。而且皮下脂肪的显微结构与其它动物不同;山溪鲵和东方蝾螈的脂肪体发达。而东方蝾螈的皮下脂肪退化.结合进化和行为等方面的资料,认为大鲵脂肪体属于较原始的有尾两栖动物类型;脂肪小体和无尾类尾杆骨末端的脂肪小体同源;东方蝾螈皮下脂肪的退化与其复杂的反捕行为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在我国的唯一种类,体长可达一米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的山地溪流间,极少上岸活动。它在我国规定为第二类保护动物。 隐鳃鲵科只有两个属:北美东部的隐鳃鲵属Cryptobranchus和亚洲东部(中国和日本)的大鲵属Megalobatrachus。  相似文献   

11.
大鲵的血液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血细胞计数法和瑞氏染色法首次记述了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血细胞的数目和形态特征。红细胞的平均值为7.6×10~4/mm~3,白细胞的平均值为1.9x 10~3/mm~3。除大鲵红细胞胞质中含有一团嗜碱性颗粒外,血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和其它脊椎动物相类似。文中就大鲵与其它两栖动物进行比较并从进化角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02年~2006年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发现3种保护区新记录: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福建掌突蟾(Leptolalax liui).保护区现有两栖类29种,隶属于2目8科18属.保护区的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种为主,占总数的89.66%,其次是广布种,占总数的10.34%,无古北界种.生态类型复杂,共有5种类型.结果表明当地两栖动物多样性丰富.本文最后对保护区两栖动物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特有两栖动物大鲵的自然鸣叫和电刺激中脑诱发鸣叫进行录音,然后回放至语图仪进行窄带语图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状态下的鸣叫在频率、能量和谐波方面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8,(3):53-53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伦敦动物学会日前公布了一份最奇特、最罕见濒危两栖动物名单,俗称“娃娃鱼”的中国特有物种大鲵名列榜首,而一种可以10年不吃不喝的奇异蝾螈也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15.
2012年9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对四川省万源市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花萼山共有两栖动物2目9科27种(亚种).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1种,为大鲵Andrias daviddianus;省级保护动物3种,为巫山巴鲵Liua shihi、秦巴巴鲵Liua tsinpaensis和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极危物种1种,濒危物种1种,易危物种4种,近危物种5种;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3种(亚种);中国特有种17种(亚种);相对于2006年的调查新增2个种,分别为南江臭蛙Odorrana nanjiangensis和光雾臭蛙Odorrana kuangwuensis.建议建立统一的"秦巴山区两栖动物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大鲵、秦巴巴鲵、巫山巴鲵、南江角蟾、巫山角蟾、南江臭蛙、光雾臭蛙、隆肛蛙、合征姬蛙等种类的监测和生物学研究.在加大宣传和打击违法捕捉力度,减少对野生蛙类利用的同时,积极开展隆肛蛙、棘腹蛙等大型蛙类的人工养殖研究,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秦巴山区的两栖动物.  相似文献   

16.
今年暑期,在生物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湑水河流域中的大鲵的生存环境,做了一些考察、分析.城固县境内的湑水河,源于秦岭西北主峰的太白山,由太白县流经洋县,进入城固后汇入汉江,在城固县境内全长约58公里.山区地带42公里,这一段是秦岭南坡的中低山区段,也是湑水河中大鲵分布的主要水域.从《城固县水电局关于湑水河大鲵资源的报告》可知,湑水河中的大鲵至少有23,280条,这个贮量,目前在我省同量水域中是比较丰富的.根据掌握的情况,并征得县水电局的同意,我们在河道中段双溪镇和河道上段小河镇,分别捕到长50厘米、重0.8公斤和长40厘米、重0.5公斤的大鲵  相似文献   

17.
小肠肌间神经丛的比较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ross浸银法观察比较了鲤鱼、大鲵、大蟾蜍、蝮蛇和鸡的小肠肌间神经丛中纤维束和神经节.结果表明,随着动物从低等到高等,肌间神经丛由简单到复杂,神经节逐渐形成,神经元由分散到集中,其类型由单一到多样.神经丛中小细胞存在于各类脊椎动物,大的Dogiel细胞在两栖动物出现,在爬行类和鸟类发育完善  相似文献   

18.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1~2008年,对河南省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两栖动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共有两栖动物7种,隶属2目4科7属;区系组成中,广布种4种,东洋界2种,古北界1种,具典型过渡性.蛙科为优势科,太行隆肛蛙为优势种,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指名亚种、北方狭口蛙为常见种,花臭蛙为稀有种,大鲵是珍稀濒危种.龙峪湾是花臭蛙已知分布的北限.本文提出了该区两栖动物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鲵(Andrias davildianus),俗称娃娃鱼,在我国的古籍中又称大鲵为孩儿鱼、啼鱼、狗鱼等等。大鲵是有尾两栖类动物中的个体最大者,全长一般在1米左右,大者可达2米以上。分类学上,大鲵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该属只有两种,即分布于日本的日本大鲵和分布于我国的大鲵。化石资料表明,大鲵的祖先早在2亿5千万年前就已  相似文献   

20.
尚品     
《科学世界》2009,(11):94-94
水可以是燃料,解码婴儿的啼哭,电子钟的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