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卓 《科技咨询导报》2010,(31):140-141
传统《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存在着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问题,经开发的《施工图识读与会审》课程主要培养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施工图识读与审核的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从岗位工作实际出发,按照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以真实任务驱动,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教学,实现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传统学科体系又涵盖了施工图识读与审核技能所需知识点的情境教学构架。  相似文献   

2.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装配图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装配图的绘制和识读方法,是学习《机械制图》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它既不同于组合体也不同于零件图,而是把制图基础知识和零件图知识的综合应用。如何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部分内容,从装配图的内含及绘图、看图等方面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3.
曹晓婧  陈斌 《科技信息》2013,(22):210-211
本文介绍《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中有关混凝土结构施工图中平面表示法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即11G101。传统中职教育不重视规范和图集,造成学生开始工作难以迅速上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紧密与实际相结合,一改传统教学模式,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性环节——识图训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大幅的增加平面整体表示法。  相似文献   

4.
胡珏 《科技信息》2009,(34):346-346
《建筑施工图设计》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岗位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建筑施工图的设计能力,直接面对市场对施工图设计人才的岗位需求。在高职教育的要求下,如果再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是非常落后的,本文从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环节的革新等方面阐述了《建筑施工图设计》的新型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程远丽 《科技资讯》2010,(35):164-164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主要介绍建筑制图、识图的基本知识,房屋建筑的构造组成及各部分的构造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读和使用建筑工程图的能力,并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利用直观的实物模型、典型的工程案例和施工现场进行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有趣,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课堂教学中再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采用的详细教学方法,请参见正文内容。  相似文献   

6.
王春燕  阮米庆  赵万忠 《科技信息》2011,(29):I0190-I0190
0引言《汽车制造工艺学》是车辆工程专业一门知识全面和内容丰富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以《工程制图》、《工艺材料与热加工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和《汽车构造》等先修课程为基础,主要分析汽车各种有代表性的典型零部件的加工工艺方法,讨论汽车制造工艺中规律性知识,力求比较系统地阐述汽车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现代汽车制造  相似文献   

7.
车国文 《科技信息》2009,(31):135-135
《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其一是内容庞杂,既有枯燥的实验理论知识,又有难理解的设计原则,既有难记的结构构造知识,又有理论性较强的计算理论。其二是相关知识面宽,涉及到诸如《建筑材料》、《工程力学》、《工程制图》、《高等数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并为后续学习象桥梁工程等专业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们建筑教研室共有十三名教师,分别担负房建专业的制图、设计、构造设备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实行开门办学,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践,接受并完成了一批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机械制图》是工科各专业的基础课程,但教学效果一直不好,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将《机械制图》课与相关专业课、制图课与相关基础课、制图课前、后内容之间的知识进行整合讲授。  相似文献   

10.
"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文章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建筑施工图设计》课程为例,从引入认岗、跟岗顶岗的实践教学中,对于课程的教学实施目标、与具体岗位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梳理,论述"工学交替"在高职《建筑施工图设计》课中的教学应用之体验。  相似文献   

11.
李玲 《科技信息》2012,(5):255-255
勘工专业的两门课程《矢量分析与场论》[1]与《电磁场论》[2]的矢量分析部分在内容上有许多交叉衔接的内容,为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本校进行的课程改革探索中将这两门课合并为了一门整体性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根据建筑装饰工程岗位的需求,对《建筑装饰制图》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组织架构的分析。其课程教学可以采用项目驱动的方式实现,按照各个工作阶段的内容创设学习情境,并建立新的技能考核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型实践考核。  相似文献   

13.
李志杰 《科技信息》2010,(27):252-253
平法应用于混凝土结构教学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识读平法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独立学院《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需求和目标,提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进行《工程制图》教学改革。一方面进行独立学院《工程制图》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由基本模块、专业模块、计算机绘图和测绘等内容组成的《工程制图》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采用适合于独立学院《工程制图》教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力学》是所有工程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像工民建、机械、内燃机、热工等专业都对力学知识有非常高的要求.《力学》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根据我校各专业的不同要求,分别划分为《工程力学》《应用力学》《建筑力学》.其中《工程力学》的内容为《理论力学》加《材料力学》;《应用力学》的内容为《理论力学》加《材料力学》再加《弹性力学》;《建筑力学》的内容为《理论力学》加《材料力学》再加《结构力学》.按传统的教学计划,讲授任何一种课程均需200学时,而现在《工程力学》安排100学时,《应用力学》安排120学时,《建筑力学》安排110学时,因此,课时数与教学任务的矛盾非常突出.  相似文献   

16.
针对《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课程群特点,结合《化工制图》课程以及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的特点,基于OBE的教学理念和新工科的背景出发,提出了《化工原理》课程群的交叉教学模式。通过课程交叉教学模式探索,提高学生的课程综合应用能力,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张红春 《科技信息》2009,(17):108-108
针对目前高校课程学时不断压缩的背景下,结合《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的教学特点,对这二门课程结合教学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陈岳坪  靳龙  谌炎辉  李冰 《科技信息》2013,(5):50-50,86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非机械类《工程制图》课程具有学习难度较大,学时少、内容多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闫小春 《科技资讯》2011,(35):195-195
建筑制图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通用的专业基础课程。既是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又具有独立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和绘制施工图能力的课程。而空间想象力的是识读施工图的关键,本文通过教学谈谈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对《建筑制图》与《建筑CAD》课程相结合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高校课程学时不断压缩的背景下,结合《建筑制图》与《建筑CAD》的教学特点,对这二门课程结合教学的内容、方法等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