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寒武系-震旦系裂陷槽东侧川中古隆起北斜坡灯影组二段岩溶丘滩相储层非均质性强,主控因素复杂,成为制约北斜坡地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目标优选的关键因素。利用三维连片地震数据,基于最新探井钻井、测井等资料,创新思路,提出用灯影组沉积后期的岩溶地貌来刻画圈闭,把上覆地层沧浪铺底作为基准层,采用印模法进行微幅古地貌分析,刻画了灯二岩溶期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精细研究了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了地震相分类模式,利用波形分类方法进行岩溶丘滩相储层发育有利区预测。成果揭示灯二段岩溶丘滩相储层发育规律呈与侵蚀槽展布方向相同的北西-南东向展布,与实际钻井和地质认识一致。相较之常规用的残厚法,该方法更加考虑了沉积特征和地质规律,减少了地震预测的多解性,为古隆起北斜坡单斜构造背景下研究岩溶滩相储层发育有利区提供了有利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析盆地构造活动对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可以明确构造对沉积体系发育和展布规律的控制,从而可以预测油气藏分布,为此,通过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古地貌对砂体和油气藏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合油气勘探成果,探讨构造-古地貌背景下发育的砂体与油气聚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沉积演化,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不同;缓坡、陡坡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带为主要物源方向,局部隆起为次要物源方向;依据古地貌的形态特征及成因机制,划分陡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反向断阶型及洼槽边缘型4种古坡折类型,不同构造带位置、不同类型坡折带所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迥异;洼槽边缘断裂坡折带是最有利的勘探部位。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埋藏较深,目前研究程度和勘探程度较低。本文选取川西地区的典型露头剖面和钻井剖面,对灯影组的沉积储层特征进行研究。川西地区灯影组发育台地边缘微生物丘滩体建造和台内微生物浅滩建造。台地边缘微生物礁滩体建造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北段和中段,灯二段以凝块石、泡沫绵层石和似葡萄石为主,灯四段发育纹层石、叠层石和泡沫绵层石。台内浅滩建造主要发育在川西地区南段,主要为纹层-叠层石、泡沫绵层石、凝块石和残余砂屑白云岩等。储层主要发育在灯二段上部和灯四段上部,厚度为80~310m。灯二段储集空间以凝块间溶孔、微生物格架孔、葡萄-花边状孔洞和岩溶孔洞为主;灯四段以窗格孔、晶间溶孔和岩溶孔洞为主,储层沥青发育。川西地区灯影组具有规模性储层,紧邻下寒武统优质烃源岩,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年来最新钻探成果,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分析,研究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盆-山结构、绵阳-长宁拉张槽和全盆地贯通的灯影组顶面岩溶不整合面输导体系联合控制了灯影组天然气的晚期调整成藏.盆-山结构控制灯影组天然气向造山带运移的大方向.拉张槽内筇竹寺组的侧向封隔作用,使得灯影组天然气分成东西两区,东区天然气向拉张槽东缘持续运移集聚,受侧向封堵而形成岩性-构造大规模气藏聚集带;西区天然气主要向威远和盆地边缘运移,威远顶部封盖能力不足而使大部分天然气逸散,在运移途中的局部构造形成小规模气藏.盆地边缘受盆-山结构影响,保存条件被破坏,使得天然气逸散而不能成藏.华蓥山以东应考虑天然气逸散的方向指向区(现今构造高部位),可能会有气藏保留.灯影组成藏的特征与主控因素为区域性及规模性的构造或沉积差异造成生储运圈的相应调整和差异演化.  相似文献   

5.
兴凯地裂运动与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勘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兴凯地裂运动对四川盆地下组合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兴凯地裂运动观点为指导,分析四川盆地早寒武世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的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绵阳-乐至-隆昌-长宁拉张槽形成过程可分为拉张孕育阶段——隆升剥蚀期(灯影组沉积末期)、拉张初始阶段——初始发育期(麦地坪组沉积期)、拉张高潮阶段——壮年期(筇竹寺组沉积期)、拉张衰弱阶段——萎缩期(沧浪铺组沉积期)、拉张消亡阶段——消亡期(龙王庙组沉积期)。其形成演化对于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的发育、灯影组优质喀斯特孔洞型储层和下寒武统优质储层的形成与保持,以及断裂输导体系的形成等,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拉张槽内及其两侧可能成群地分布有震旦系灯影组和下古生界(如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大气田及丰富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  相似文献   

6.
绵阳-长宁拉张槽北段(川西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埋藏深,研究程度低。本文利用川西高精度地震资料、综合钻探资料和野外露头资料,探讨绵阳-长宁拉张槽北段的构造与沉积特征,并对烃源岩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拉张槽边界有2个明显的陡坎;拉张槽西侧边界大致垂直于原特提斯洋,其东侧边界分布在射洪-三台-元坝-剑阁一带。拉张断层沿着拉张槽两侧对称分布,在陡坎下方发育一系列的拉张断层。拉张槽两侧,震旦系灯影组厚度大,上覆的下寒武统厚度小,甚至缺失;在拉张槽内,灯影组厚度减小,而下寒武统厚度明显加大。拉张槽内麦地坪组属于斜坡-盆地相,广泛分布着浊流或碎屑流沉积的钙屑(磷屑)岩屑砂岩,可能是绵阳-长宁拉张槽在拉张初期的沉积记录;拉张槽外麦地坪组发育不完整,属台地相沉积。拉张槽内筇竹寺组+麦地坪组烃源岩厚度大、品质好、成熟度高。拉张槽北段(川西地区)的下寒武统烃源岩无论是厚度还是品质均明显高于中段(川中地区),是下寒武统重要的生(供)烃中心。拉张槽北段(川西地区)具有中段(川中地区)的构造-沉积特征和原始油气地质条件,其海相油气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构造-沉积模式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钻井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探讨下刚果盆地下白垩统Albian阶碳酸盐岩沉积体系的地震沉积学特征及有利储层发育相带的空间展布和演化规律,为有利区块预测和勘探目标优选提供地质依据。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A区块及邻区Albian阶可归纳出3种混积相和6种亚相及更多的微相类型;在建立混积相沉积模式的基础上,确定了滩体生长期次、方向和古地貌高,明确了A区块及邻区块重点层段滩体发育演化规律,精细恢复了SQ2和SQ3层序沉积演化史,识别出各层序内部演化特征和有利储层发育相带分布规律。提出了井震一体化多尺度融合研究思路,系统建立了下刚果盆地Albian阶三维沉积动态演化模式,论证了"台沟控带、台缘控滩、滩控储层"的优势相带和储层发育机理。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的沉积演化特征,通过岩性、岩相、沉积构造、有机质含量、矿物组成、生物化石和测井响应等特征,对龙马溪组页岩的岩相及沉积亚相类型进行精细划分,并建立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发育笔石页岩相、碳质页岩相、硅质页岩相、钙质页岩相、泥质灰岩相、粉砂质页岩相、黏土岩相7种岩石相类型;沉积亚相类型可划分为深水陆棚亚相、半深水陆棚亚相及浅水陆棚亚相3种类型;从笔石的生存环境来看,不同地质时代沉积水深存在差异;龙马溪组沉积时期从鲁丹阶到特列奇阶,沉积中心从长宁地区逐渐向北西方向迁移到威远地区,威远地区经历了3期沉积,长宁地区经历了2期沉积;川南地区受古沉积环境和古构造演化的影响,龙马溪组页岩在岩相、沉积亚相分布上具有较大差异,表现出极强的非均质性;深水陆棚亚相沉积为页岩气富集的最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9.
地震沉积学在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古河道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震沉积学基本原理,借助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数据体,综合使用三维可视化、相干体解释、地层切片技术、地震分频与RGB混频等技术手段对哈拉哈塘地区某三维地震区的古河道进行识别和刻画.精细刻画出志留系底界面与奥陶系吐木休克组底界面2个重要沉积间断期发育的河道体系并总结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志留系底界面发育高曲度的稳定曲流河,而吐木休克组底界面发育典型的曲流河.两期河道发育期哈拉哈塘地区均处于相对平缓的地貌背景.通过古河道的识别可知:在吐木休克组沉积前该区域曾发生短暂暴露性沉积间断而非传统认识的直接发育的淹没台地型水下沉积间断,从而为吐木休克组底界面下发育的古岩溶储层提供更合理的成因背景解释.  相似文献   

10.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长昌凹陷的3条典型地震测线进行平衡复原,揭示长昌凹陷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古构造格架,通过对凹陷内次级古构造单元及其演化类型的识别,综合分析构造演化对层序样式的控制,构建研究区沉积层序综合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长昌凹陷的构造格局依次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期、晚渐新世断坳转换期和新近纪坳陷期3个发展阶段,由此产生了3个具有不同古构造格架背景的盆地原型相互叠加。在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主要发育上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陡坡断阶带层序样式,而裂陷Ⅲ幕发育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和多级缓坡断阶带层序样式,在裂后热沉降阶段主要发育断裂型挠曲带层序样式以及少量下倾坡脚型断裂陡坡带层序样式,而裂后加速沉降阶段则发育简单挠曲带层序样式。与断坡带和挠曲带相关的大型低位三角洲、低位扇以及下切谷充填是长昌凹陷构造岩性或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