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对单甘油脂类表面活性剂单硬脂酸甘油酯(GMS)及单月桂酸甘油酯(GML)的发泡性能及泡沫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及α-烯基磺酸钠(AOS)做对比实验.采用黏度仪和偏光显微镜分析溶液及泡沫相态的流变行为和微观结构,来探讨发泡性能及泡沫稳定性机理.结果显示,溶液浓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当ω(GMS)为0.1%~10%时,发泡体积存在一个最大值,在同一浓度时其泡沫稳定时间长于GML.当ω(GMS)达到4%时,其泡沫半衰期达到20 d以上.比较微观结构发现,溶液中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后形成的聚集体(层状液晶)具有减缓排液速率、增强Gibbs-Marangoni效应及使泡沫粒径均一化等特性,共同作用增加了泡沫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模板制备球霰石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制备了球霰石型CaCO3.分别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未加SDBS时,样品主要为方解石.搅拌3 h,当SDBS浓度为0.5 mM时,样品为球霰石;搅拌10 h,样品为方解石和球霰石混合物.当SDBS浓度1.0 mM时,样品为球霰石.搅拌时间的增加,有利于方解石晶体的形成及产品分散度的增加.当SDBS浓度为5.0mM时,样品的晶型和形貌与搅拌时间无关.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球霰石形成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吸附法改进泡沫分离工艺,用于处理含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废水。结合吸附法与泡沫分离法,以CaCO_3粉末为吸附剂,对废水进行鼓泡,经此处理后废水中重铬酸盐指数降至20 mg/L以下,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考察固-液(CaCO_3-废水)比、pH值、分离时间、吸附剂颗粒大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优化实验参数。结果表明,当固液比为1∶283、pH为8、吸附剂粒径小于50 um、处理时间为120 min时,去污效果最佳,CODcr去除率为87. 51%,SDBS去除率为78. 41%。此外,运用该法对含NPEO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其CODcr和NPEO的去除率分别为84. 25%和73. 45%。结果表明吸附-泡沫分离法联用技术对阴离子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锅法于移液枪枪头中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有机整体柱,进行整体柱结构表征,并应用于食品样品中的兽药残留的分离富集.优化了萃取条件,如洗脱剂种类和体积、上样体积、酸度、离子强度等.将该聚合物整体微柱作为吸附材料,建立了食品样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甲硝唑残留的SPME-HPLC分离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环境友好、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5.
溶胶-凝胶环糊精衍生物CEC开管柱分离TATB炸药副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2,6-二丁基-β-环糊精(DB-β-CD)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分离火炸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甲苯富集物和丙酮富集物.通过考察缓冲液的pH值、物质的量浓度、有机添加剂的体积分数比等因素优化分离条件,实验获得了高达几百万塔板数/m的柱效和较高的分离度.通过与C18填充柱毛细管电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同种样品的结果比较,从侧面论证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2,6-二丁基-β-环糊精(DB-β-CD)开管毛细管电色谱柱分离火炸药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草甘膦在土壤中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DBS小于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草甘膦的吸附量随SDBS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SDBS浓度接近其临界胶束浓度时,草甘膦的吸附量最小;而当SDBS浓度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时,草甘膦的吸附量随SDB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SDBS质量浓度的增大,草甘膦的吸附常数呈现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任慧萍  王纪华  赵金莲 《甘肃科技》2013,29(1):44-47,62
针对金川集团公司精炼中控镍基体溶液,利用标准加入法,考察了镍基体对待测元素锌的影响.探讨了微量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影响因素.选择试验条件,建立了微量进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精炼中控镍基体溶液过程控制分析样品中微量锌的分析方法.此方法具备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样品消耗量少、进样体积准确、通用性强、操作简便、易于控制、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本实验对微量进样方法、进样体积、积分方式、仪器测量条件、样品前处理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通过实验,精炼中控镍基体溶液中微量锌加标回收率在84.8%~104.8%,相对标准偏差在6.09% ~ 14.22%.测定范围:0.00010 ~0.00X g/L.现场实验表明,本方法与传统的纤维柱分离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吻合好,误差符合现行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SDBS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纯化和研究SDBS降解菌的生物学及降解特性,通过富集、分离与纯化,从长期受洗涤剂、除草剂和有机磷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4株能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唯一碳源的细菌,这4株菌分别为2-1,2-2,C-1和X-4.在选定的最适条件下,测定了4株菌对SDBS的降解能力.SDBS质量浓度达500 mg/L时,菌株2-1仍能很好地生长且继续进行降解,SDBS的降解率达到了94.78%;菌株2-2的降解率为91.09%.  相似文献   

9.
为高效率地脱除H2S液相氧化还原得到的硫磺,开发了气升式二级环流泡沫分离反应器。以含有硫磺的脱硫溶液为模拟体系,测量了气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流量、泡沫相高度和鼓泡相高度比、pH等对硫磺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气速有利于泡沫分离;硫磺回收率随表面活性剂SDBS质量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基本不变,又随泡沫相和鼓泡相高度比下降而增大;在pH 8~10范围内,分离效果良好。优化条件下,硫磺回收率可达97.43%。  相似文献   

10.
海洛因类滥用人员尿液中代谢产物吗啡的HPLC分离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HPLC -荧光检测器在 2种柱子 (μBondapakC18和 μBondapakCN)柱上进行了不同的流动相系统条件对海洛因类吸食人员尿液中代谢产物吗啡分离测定的试验 ,并比较了先碱后酸的样品提取方式中的几种影响条件 ,得出了 1批样品的实测结果 .最小检测限质量浓度为 0 .98μg·mL-1.  相似文献   

11.
泡沫可以帮助酸转入低渗透或更需要酸化的地层中来优化酸液置放。泡沫分流酸化模型是在泡沫驱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的泡沫分流酸化模型有:基于分流理论的临界毛管压力模型,气泡总量关系模型和Robert-Mack模型。概况了泡沫分流酸化的模型,对比了各模型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更完善合理模型所需做的进一步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物理模拟的方式对发泡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发泡体积、半衰期以及封堵性能进行了测定。在物理模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储层热伤害的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数值模拟模型。模型将岩石骨架分为可动砂,流动砂以及基质砂三类,通过定义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一定条件下将可动砂转化为流动砂从而近似模拟储层热伤害带来的孔渗参数变化。泡沫模型采用机理模型,考虑泡沫的生成、破灭以及原油对泡沫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储层热伤害造成的岩石骨架溶解以及热蚯孔的形成会加剧储层的非均质性,加快汽窜。而泡沫会对高渗通道产生有效的封堵,扩大蒸汽波及体积,延缓汽窜。  相似文献   

13.
在已建立的光电毛细探头技术测定气泡尺寸分布的压力校正方法基础上,应用光电毛细探头微机在线测量方法,研究了各种操作参数,如气体流速、进料量、进料浓度、溶液中NaCl浓度、气体分布器以及布气状态等,对泡沫分离塔内气泡和泡沫气泡尺寸与分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由实验结果得到了关于泡沫排液的定量模型,以及鼓泡区内气含率、空塔气速、溶液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这些定量结果将进一步用于泡沫分离塔的设计计算中。  相似文献   

14.
泡沫硅橡胶的多孔超弹性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泡沫硅橡胶是一种典型的多孔材料,同时它的本构行也呈现超弹性力学性质。本文建立了泡沫硅橡胶的多孔介质力学模型,针对泡沫硅橡胶的超弹性本构行为以及由于多孔隙的结构特性所导致的材料可压缩性,考察了孔隙度对变形性能的影响,构造了应变能函数的等容部分和体积变形部分,单轴压缩实验表明,所获得的本构方程较好地描述了泡沫硅橡胶的大变形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5.
大豆蛋白质的泡沫分离研究 I.操作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连续操作的泡沫精馏塔中,考察了各种操作条件对大豆蛋白质溶液泡沫分离过程的影响,包括:进料浓度、进气流量、pH值、回流比等,确定了较佳的操作条件。用流动法测定了大豆蛋白质在气液界面上的表面过剩浓度并回归了线性吸附方程。结果表明:在溶液浓度较稀时,表面过剩浓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泡沫分离塔鼓泡区和逆流泡沫区内气-液两相流的分析,以及对表面活性剂在气-液表面吸附传质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稳态操作条件下的泡沫分离塔的设计和放大方法,并设计了一套中试规模的恒径泡沫分离塔。  相似文献   

17.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利用激光散射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统(SLLS),对294.17 K下质量浓度为0%~0.080%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共获得21个测量数据点.用多项式函数对表面张力数据进行了拟合,拟合的最大偏差为0.998 mN.m-1,平均偏差为0.531m N.m-1.利用测量数据确定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36×10-3mol.L-1.  相似文献   

18.
在一连续操作的泡沫精馏塔中,详细 塔中泡沫在上升过程中的排液和聚并,对液膜和Plateau边界中的液含量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衡算,从而建立了分离过程传质的数学模型,并用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邻苯二酚(Catechol,CAT)和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在十六烷基溴化吡啶(Cetylpyrid Bromide,CPB)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ate,SDBS)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CPB水溶液中,CAT和HQ的氧化峰电位正移,还原峰电位负移,氧化还原峰电流增大;在SDBS水溶液中,CAT和HQ的氧化峰电位负移,还原峰电位正移,氧化还原峰电流减小.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CAT和HQ共存体系的伏安行为,当体系中无CPB存在时,CAT氧化峰与HQ氧化峰发生严重重叠;当体系中加入1.0×10^-3mol/L CPB时,CAT与HQ氧化峰电位相差100 mV,从而实现了CAT和HQ的选择性测定,以此提出了同时测定生活用自来水样中CAT和HQ含量的电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0.
泡沫流体流变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文题,在考虑壁面滑移速度条件下,理论上推导了泡沫流体在圆管中流动的流量和速度分布表达式。通过实验测定了滑移速度V_s,其与剪应力τ_w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V_s=ατ_w~b。验证了流量方程的正确性。发现以十六烷基磺酸钠为发泡剂的泡沫流体符合Hersechel-Buckley本构方程,流变特性参数为τ_0=10.5[Pa],K=0.824[Pa·s~n]和n=0.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