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毕豫  张允峰 《科技信息》2008,(30):176-177
在合理选择化学镀Ni-P合金配方和工艺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稳定剂KI、Pb(Ac)2和Na2S2O3对化学镀Ni-P合金镀液的稳定性、镀速以及镀层硬度、孔隙率、耐蚀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KI的最佳加入量为8mg/L,稳定剂Pb(Ac)2在用量为1mg/L效果也较好,而Na2S2O3浓度应小于2mg/L,但是稳定剂KI的综合效果要优于Pb(Ac)2、Na2S2O3。  相似文献   

2.
钢铁表面Cu—Sn—P/Ni—Sn—P合金复合镀层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铁表面浸镀Cu-Sn-P合金,得到金黄色仿金镀层.在金黄色镀层上化学镀法Ni—Sn—P合金,形成Cu-Sn-P/Ni-Sn-P合金复合镀层,确定了镀液的最佳组成和工艺,用盐水浸泡测定复合镀层的防腐蚀性,用SEM,XPS和AES谱分析镀层的表面形貌、组成、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合金复合镀层使钢铁耐腐蚀性得以改善,Cu—Sn—P镀层可表示为Cu—Sn—P/CuxOy/SnxOy;Ni—Sn—P镀层可表示为Ni—Sn—P/NixOy/SnxOy,各元素的相对原子百分浓度分别为Ni52.2%,O6.9%,Sn18.7%,P12.9%,Fe9.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镀液pH值、主盐浓度比([WO42-]/[Ni2+])、络合剂及稳定剂浓度对化学镀Ni-W-P合金层W及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剂对其影响受镀液中主盐钨酸钠含量的控制,欲获得具有高W和P含量的镀层,必须在提高络合剂浓度的同时,按一定比例提高钨酸钠浓度.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化学镀Ni-P合金镀液中不同稳定剂对镀液稳定性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WH5是一种性能极佳的镀液稳定剂  相似文献   

5.
化学镀Ni—P合金镀液稳定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化学镀Ni-P合金镀液中不同稳定剂在对镀液稳定性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WH5是一种性能极值的镀液稳定剂。  相似文献   

6.
NdFeB磁性材料化学镀非晶态Ni—W—P合金及其相转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非晶态Ni—W—P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仪对Ni—WP合金镀层的组织形貌、结构及其相转变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是由大量不同尺寸的颗粒状或胞状突起组成,随着热处理温度逐渐升高,镀层结构由非晶结构逐渐转变为晶态结构,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晶化转变温度范围为350~380℃.  相似文献   

7.
材料表面处理是一项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件使用寿命,以及能使材料具备某些特殊功能的技术,目前,主要有材料表面化学热处理、热喷涂、电镀、化学镀等。笔者研究的镍—聚四氟乙烯(Ni—PTFE)化学复合镀工艺是在表面化学镀镍—磷(Ni—P)合金工艺的基础上,复合进聚四氟乙烯微粒。聚四氟乙烯是一种化学稳定性和干润滑性俱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耐酸碱,摩擦系数和抗粘着性极低,而Ni—P化学镀的合金镀层,经热处理后硬度和耐磨性均得以提高。Ni—PTFE化学复合镀工艺则集中了以上两种工艺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CuNiP-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镀的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沉积Cu—Ni—P合金,制备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制备出来的复合材料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通过XRD对已制备的化学镀合金分析.得出沉积铜为立方面心结构而镍是非晶态.TEM观察复合碳纳米管,发现在其表面沉积有分散均匀纳米级的金属颗粒,Cu-Ni-P合金呈球形.  相似文献   

9.
非晶态Ni-Co-W-P合金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Co—W—P合金电极,并研究了其在1mol/L NaOH溶液中的析氢电催化活性,实验表明在相同的电流密度下,Ni—Co—W—P合金电极比Ni—Co—P、Ni—W—P合金电极具有更低析氢过电位,XRD实验显示其镀层为非晶态.并进一步研究了Ni—Co—W—P合金电极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Ni—Co—W—P合金电极具有比Ni—Co—P、Ni—W—P合金电极更好的析氢电催化活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了还原荆以及化学镀时间、温度、pH值对化学镀沉积速度的影响,得到了一种稳定性好、镀速快的化学镀Ni—P合金的工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NiSO4·6H2O30g/L,NaH2PO2·H2O40g/L,柠檬酸钠10g/L,醋酸9mL/L,乳酸9mL/L,pH值6.0,施镀温度90℃,施镀时间1.5h.该工艺条件下,镀速可达11.14mg/(cm2·h),化学镀1.5h后镀层厚度可达23.6-24.0μm.镀层具有较强的耐蚀性,孔隙率分布较窄.镀层表面平整、光亮、分布均匀,有可视性很好的淡黄色的光泽,无麻点、裂纹、起泡、分层或结瘤等缺馅.  相似文献   

11.
以盐藻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对盐藻的毒性作用。分别使用含有浓度为0、2.5、5.0、10.0、20.0、40.0mg/L AE的营养液培养盐藻,每日记录细胞总数。在实验的第9d,收集藻液并分别对总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AE对藻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AE处理9d后,各处理组盐藻叶绿素a和T-GSH含量没有显著差异;4.0mg/L AE组盐藻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25mg/L组(p〈0.05);0.25mg/L组和4.0mg/L组MDA含量显著低于1.0mg/L组(p〈0.05);2.0mg/L组和4.0mg/L组盐藻H2O2含量显著低于0.25mg/L组和0.5mg/L(p〈0.05);AE浓度为0.25mg/L和1.0mg/L组盐藻中CuZn-SO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25mg/L组(p〈0.05),AE浓度4.0mg/L组盐藻中CuZn-SOD含量显著高于与0.25、0.5、1.0mg/L组(p〈0.05)。证实AE对盐藻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为活化剂AE的合理使用和安全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黑芝麻下胚轴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芝3号黑芝麻(Sesamum indicumDC)无菌苗的下胚轴作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0mg/L6-BA与(0.1mg/L,0.2 mg/L,0.3 mg/L,0.4 mg/L,0.5 mg/L)以及NAA(0.5 mg/L,1.0 mg/L,1.5 mg/L,2.0 mg/L),共9种组合;生根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0.1 mg/L,0.3 mg/L,0.5 mg/L)以及0.1 mg/LNAA和0.1 mg/LIAA,共4种组合,旨在此培养基上诱导黑芝麻下胚轴产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在MS+2.0 mg/L 6-BA+0.2 mg/L IAA培养基上的再生诱导率最高,可达81.8%,并且可使部分下胚轴切段形态学上端形成芽;在1/2MS+0.1mg/L NAA培养基上,再生苗的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以银斑百里香种子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与6-苄基氨基嘌呤(6-BA)配合使用对银斑百里香无菌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在0.15 mg/L和2,4-D在0.45 mg/L时是银斑百里香种子萌发成无菌苗的最适宜浓度;MS培养基+ NAA(0.15 mg/L) +6-BA(0.6 mg/L)和MS +2,4-D(0.45 mg/L) +6-BA(0.6 mg/L)的培养基中银斑百里香无菌苗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红掌品种“若比诺”的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影响红掌品种“若比诺”愈伤组织的诱导因素.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外源激素、外植体类型和光照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都有显著影响.茎段在MS+BA(2.0mg/L)+2,4.D(0.2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100%,叶片在1/2MS+BA(2.0mg/L)+2,4-D(0.2mg/L)培养基中诱导率最低(为0).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有明显的差异,其诱导率的大小依次为茎段〉叶柄〉叶片,茎段最适合做外植体源.光培养下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比暗培养下的高,光照有利于“若比诺”的愈伤组织的诱导.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不同类型添加剂和溶剂对低廉的KI/I2电解质进行改性,分析了将其应用于介孔碳对电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的光电性能,同时借助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了性能改进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相对于丙烯碳酸酯(PC)和碳酸乙烯酯(EC),磷酸三丁酯作为KI/I2电解质的添加剂获得了最佳转换效率的器件(4.05%),其值比PC为添加剂的电解质大11.6%,更比EC为添加剂的电解质大18.4%。添加磷酸三丁酯减小了电解质的电阻,加强了I-/I3-在电解质中扩散能力,实现短路电流和填充因子的改善,进而使其获得最高效率的器件。改性后,基于KI/I2供体对的电解质的最佳成分配比为:0.5M KI、0.05M I2、0.5M磷酸三丁酯的乙腈和乙二醇溶液(体积比为4:1),其组装的器件的转换效率已高于LiI/I2电解质(3.51%)。  相似文献   

16.
以鲢为对象,通过设计室内试验,控制水体总磷(TP)和叶绿素a(Chl a)的初始浓度(0.355mg/L,57μg/L),改变总氮(TN)浓度(2.892mg/L和3.714mg/L浓度梯度),研究了鲢对设定富营养化水体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向100L实验水体中投入(10±1)g鲢(1尾)后,两种处理组水体中TP、TN和Chl a均降低,但初始TN浓度为3.714mg/L时鲢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作用效果比TN浓度为2.892mg/L显著,表明鲢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与TN浓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海水总磷总氮在线自动监测装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独特的多通道流路设计,使用蠕动泵,辅以自动控制系统,使总磷总氮的消解、显色、测定及数据处理过程等分别自动完成,进而实现了海水中总磷、总氮的现场自动测量。装置的检出限为0.001 74mg/L(总磷质量浓度)、0.003 75mg/L(总氮质量浓度),精密度为7.06%(总磷)、2.17%(总氮),加标回收率是98.1%(总磷)、92%(总氮)。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水热合成合成了一个新颖配合物[Co2(L)(p-bix)]n[H4L=5,5′-亚甲基二间苯二甲酸,p-bix=1,4-双(咪唑基-1-甲基)-苯].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结晶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2/c,其晶胞参数为a=18.709(4)?,b=12.941(3)?,c=12.464(3)?,β=109.620(4)°,V=2 842.5(11)?3,Z=4,F(000)=1 424.3,R(int)=0.082 5.配合物中,H4L以完全脱质子的形式参与了金属离子Co2+的配位.化合物是一个2D的层状结构,其中,双核钴通过L4-相连成二维平面[Co2(L)]∞,然后,p-bix配体在平面的上下两侧连接金属Co2+离子.层与层之间通过L配体苯环上的π-π弱相互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采用MTT法等方法研究壳聚糖碘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得到壳聚糖碘液的50%抑菌浓度(MIC50)和最小菌浓度(MBC)分别为250 mg/L和600 mg/L。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碘液具有良好的杀白色念珠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