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四溴双酚A通过逐步聚合得到四溴双酚A(TBA)环氧溴碳树脂,三乙烯四胺与三溴苯酯缩水甘油醚通过加成反应得到水性固化剂;环氧溴碳树脂与固化剂、水复合溶剂、阻燃协同剂复配制备水性环氧溴碳树脂纸张阻燃施胶剂.以TG、IR对产物的热性能和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影响施胶剂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施胶剂施胶的纸张燃烧特性:碳化长度≤5 cm、续燃时间0 s、极限氧指数37.5,达到防焰1级标准,纸张强度和印刷适性均提高.该水性环氧溴碳树脂纸张阻燃施胶剂具有环境友好的特征和长效阻燃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黄铃 《科技资讯》2009,(19):63-63
介绍了135m3聚合釜PVC生产紧急终止剂系统,由于聚合反应是一种很剧烈的化学反应,如果在正常生产中出现诸多异常情况,为了尽快终止聚合反应,减少危险,正常终止剂系统外的紧急终止剂系统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在PVC悬浮聚合中加入界面阻聚剂、表面活性剂、沉淀剂聚合成不同类型的氯化专用PVC树脂,并研究这3种添加剂对气固相法氯化得到的CPVC树脂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乙醇胺界面阻聚剂的增加改善了树脂内部聚集态和皮膜情况,使PVC树脂表观密度不变同时吸油率增加,PVC树脂氯化后氯含量随之增加,树脂内部链段中结构单元中—CCl_2—逐渐增多,从而导致氯化后树脂的热稳定性降低;正戊烷沉淀剂含量的增加使PVC树脂内部空隙更丰富,树脂氯化较为充分,氯化后的树脂氯含量大幅度增加,树脂内部链段结构单元—CHCl—增加较多,从而提高了CPVC的热稳定性; SDBS类表面活性剂的增加提高了PVC树脂的表观密度而吸油率变化不大,氯化后CPVC树脂的氯含量提高不多,而—CCl_2—结构单元过多导致热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传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参比对象,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环己烷1,2-二羧酸二异壬酯(DINCH)、聚酯3种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增塑PVC体系的效果,对其力学性能、低温性能、稳定性能与光学性能等做了全面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力学性能上,DOTP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低温性能上,DINCH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稳定性能上,聚酯增塑PVC的效果最佳;在光学性能上,DINCH增塑PVC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针对不同使用领域,DOTP、DINCH和聚酯可取代统增塑剂DOP。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纳米碳酸钙原位聚合聚氯乙烯的结构和性能,对纳米CaCO3原位聚合聚氯乙烯树脂进行了有关应用试验,通过纳米CaCO3原位聚合后得到的PVC树脂应用于化学建材行业,不仅提高了各项力学性能,而且节省了能量,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6.
环氧改性氟碳纳米复合船舶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环氧树脂对氟聚合物进行改性,分析了氟聚合物、环氧树脂、固化剂、助剂2,4,6-三(二甲基氨甲基)苯酚(DMP-30)、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SL)等对改性氟碳涂料性能的影响,利用IR之光谱研究了环氧改性氟树脂-聚氨酯体系中-NCO的反应.通过原位聚合方法引入纳米TiO2,提高了舰船涂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盐雾性能.由环氧改性氟树脂、N-3390固化剂、纳米二氧化钛组成的氟碳涂料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盐雾性能,表面能较低,可用于舰船的防污防腐.  相似文献   

7.
丙烯酸酯系阴极电泳涂料用树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GMA)与丙烯酸丁酯 (BA)、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聚合制备丙烯酸酯系阴极电泳涂料用主体树脂。并对所合成的主体树脂进行胺化。利用红外及核磁共振碳谱分析了胺化反应机理 ,证明是开氧环反应。对该树脂的涂膜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玉爱 《甘肃科技》2001,17(4):11-11
本文对使用国产设备和原辅材料生产硬PVC无毒给水管材的生产技术作一介绍,以求教于同业。1 原材料选择1.1 PVC树脂。国内齐鲁石化公司、天津化工厂、辽宁锦西化工厂和宁夏青铜峡树脂厂等单位生产的卫生级PVC树脂,完全适合加工工艺和产品性能的要求。1.2 热稳定剂生产饮水PVC管材,热稳定剂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既要适合卫生性能的要求,又要适合加工工艺的要求,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管材。适用的热稳定剂有有机锡稳定剂和钙锌复合稳定剂两种。另外,一些进口的低铅复合稳定剂也能满足使用要求。1.3 抗冲改性剂PVC是脆性树脂,要加入少…  相似文献   

9.
以3-羟甲基-3-乙基-氧杂环丁烷、烯丙基溴和三乙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氧杂环丁烷基硅烷偶联剂,即三乙氧基-(3-乙基-3-丙基甲氧基氧杂环丁烷)硅烷(ETPO),研究了ETPO的光聚合活性及其对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基甲酸酯(E4221)环氧阳离子光聚合体系的光聚合动力学,光固化膜的拉伸性能、表面性能及附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ETPO可以促进E4221体系光聚合转化率的提高,改善固化膜的拉伸性能、附着力和表面拒水性;含有ETPO的E4221固化膜的拉伸强度可达到15.9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21.4%,在PVC上的附着力最高可为5B,最大表面水接触角为85.3°。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考察掺硅灰三元复合填料对环氧树脂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硅灰对环氧粘钢胶的综合性能改性情况。结果表明:硅灰在环氧粘钢胶中性能发挥与基础填料的掺量关系密切。当三元复合填料体系中硅灰∶石英砂∶滑石粉=5:140:35时,硅灰的掺入使得复合填料级配达到最优化。树脂黏度适中,通过硅灰改性制备出的粘钢胶流变性能优异,整体性能远远超出GB 50367中对A级粘钢胶的性能要求;而基础填料过多过少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硅灰对环氧粘钢胶触变及力学性能增强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种子微悬浮法、种子乳液法和微悬浮法三种不同聚合工艺的聚氯乙烯糊树脂的流变特性,通过采用糊树脂的混合实验、特定温度下的流变实验等速升温条件下的震荡流变实验,分析其搅拌特能及流动性能,在25℃下增塑糊的流动特性以及在40℃~80℃下增塑糊的模量变化,通过对流变实验数据的分析,并结合PVC糊树脂后加工特性,解决了PVC糊树脂在后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差异性原因,对糊树脂的加工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研究了玉米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方法。对不同聚合条件和水解条件等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测定了树脂的吸水率、保水性和热稳定性,其吸水率可达480g水/g树脂。  相似文献   

13.
采用GPC、SEM、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和HAAKE转矩流变仪等研究了小试规模新型四元复合分散体系悬浮聚氯乙烯(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颗粒形态和加工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与通用的三元复合分散体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优选品牌和适当配比的四元复合分散体系所得树脂的颗粒形态和流变性能较之三元复合分散体系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更为优异;前者的生产成本较之后者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GPC、SEM、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和HAAKE转矩流变仪等研究了小试规模新型四元复合分散体系悬浮聚氯乙烯(PVC)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颗粒形态和加工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与通用的三元复合分散体系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优选品牌和适当配比的四元复合分散体系所得树脂的颗粒形态和流变性能较之三元复合分散体系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更为优异;前者的生产成本较之后者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步合成法制备得到环氧接枝丙烯酸复合乳液,该工艺克服了2种树脂接枝率低、储存稳定性差以及反应过程中有机溶剂污染等问题。确定了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对酯化产物、接枝共聚产物进行了FT-IR和1 H NMR分析。盐雾老化实验发现所合成的复合乳液涂膜的耐腐蚀性能优异,DMA分析显示涂膜具有较高的损耗系数和较宽的阻尼温域,表明涂膜有良好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计算机、DCS为基础,对氯乙烯聚合过程控制与预警系统进行优化讨论研究,并构建相关模型,在30m3聚合釜的生产工艺上应用,实现了聚氯乙烯(PVC)树脂生产过程安全、平稳、经济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高吸水聚丙烯酸盐共聚物P(KAA_AM_NAM),利用电导、像衬光学显微镜对反相悬浮聚合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红外和热重分析对树脂的分子结构和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相悬浮聚合体系反应过程是由油包水到油水连续相互相贯穿,最后到水凝胶和油相共存的状态.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树脂中存在大量亲水性基团,由热分析得知,其热分解温度约为420℃,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PVC树脂,它是由氯乙烯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聚合形成的。行业内一般将PVC树脂生产工艺依据氯乙烯单体的获得方法来区分。根据笔者工作情况,现就电石法生产PVC树脂的工艺流程、应用分析,市场前景做一粗浅介绍。  相似文献   

19.
悬浮PVC 颗粒形态,既受聚合工艺条件的影响,又影响加工工艺,因而对它的研究从来为人们所重视.1 实验1.1 树脂制备树脂分别在16立升、70立升实验用聚合釜和7立方米生产用聚合釜中制备,分别采用偶氮二异丁睛一明胶体系生产紧密型树脂,和过氧化二碳酸二环已酯——纤维素醚类生产疏松型树脂.采集浑浊的树脂离心母液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20.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PBA及其对PVC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在纳米S iO2表面接枝PBA,并采用TEM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纳米S iO2及S iO2-g-PBA复合粒子的添加对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ATRP聚合方法有少量的PBA接枝于纳米S iO2表面;所制备的纳米复合粒子在PVC中较纳米S iO2粒子分散均匀,使纳米PVC/S iO2-g-PBA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断裂能均明显高于PVC及PVC/S iO2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