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外周型肺病变及胸腔肿瘤中的诊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多种肺及胸腔病变共30例,在超声引导下用Bard弹射式自动活检枪和18G活检针、配合使用ALOKA9133小凸阵探头进行经皮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的最后诊断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穿刺活检成功率为100%,组织取材满意率93.5%,诊断准确性为100%,穿刺后并发症共2例、咯血2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对外周型肺病变及胸腔肿瘤穿刺活检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安全性好、并发症少及确诊率高等优点,使多数病变获得了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胸腔积液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和腺苷脱氨酶(ADA)在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8例恶性胸腔积液和15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胸腔积液和血清ADA、CE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癌胚抗原(CEA)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水平(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腺苷脱氨酶(ADA)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组水平(P<0.01);CEA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22%和86.36%,特异性13.64%和94.78%,ADA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分的阳性率分别为67.95%和6.25%,特异性93.75%和32.05%.结论 胸腔积液和血清ADA、CEA检测对恶性和结核胸腔积液均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在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20例患者常规胸腔穿刺尽量抽净恶性胸腔积液后胸腔内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1000mg。结果:总有效率70%,未见明显毒副作用(0度~11度),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药源性发热、疼痛反应、白细胞下降。结论:氟尿嘧啶植入剂(中人氟安)胸腔内植入对控制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可靠,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论证胸腔插细管持续引流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能使成型的新技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方法:胸腔插细管持续引流组(Ⅰ组)、分次胸腔穿刺抽液引流组(Ⅱ组)、胸腔置入硅胶管(15mm)引流组(Ⅲ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Ⅰ组与Ⅱ组、Ⅲ组比较,胸水吸收快、住院时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1).结论:国内外胸腔积液发生率极高,积液的引流采用微创胸腔插细管持续引流术相对于分次胸腔穿刺抽液引流法、胸腔置入硅胶管引流法有胸水吸收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继发感染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其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8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和39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病例资料,重点对癌胚抗原(CEA)、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认识和更好地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结果:①两组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PLDH)水平及胸腔积液乳酸脱氢酶/血清乳酸脱氢酶(PLDH/SLDH)比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PADA)含量、血清腺苷脱氨酶(SADA)含量和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血清腺苷脱氨酶(PADA/SADA)比值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模型的因素为患病年龄、发热、胸腔积液颜色、PADA/SADA比值.结论:①PADA、SADA含量可作为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结核组PADA约为40 U/L,低于目前普遍采用PADA >45U/L的诊断标准;而PADA/SADA比值为(3.44±1.38),PADA/SADA比值越大则越有利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病年龄、发热、胸腔积液颜色、PADA/SADA比值联合用于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判别时有良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结果 34例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患者.通过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了32例,阳性率达94.1%.结论 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易操作、较安全的诊断方法,其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胸膜活检联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诊治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间经皮胸膜活检联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86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47例引流组采用经皮胸膜活检联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后分别进行了胸腔内注药治疗;39例常规组只进行经皮胸膜活检并多次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及胸腔注药治疗。结果86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共行95次经皮胸膜活检,其中9例先后行2次活检,成功取得胸膜组织83次,成功率为87.4%。最终确诊42例为结核性胸膜炎,其中经皮胸膜活检确诊31例;38例为恶性胸腔积液,经皮胸膜活检确诊31例。经胸膜活检诊断准确率为72.1%(62/86)。最终引流组中胸腔积液的控制率为89.4%,明显优于常规组的61.5%(P=0.005)。引流组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讨论经皮胸膜活检诊断阳性率高,联合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可提高胸腔积液的治愈率达80%以上,各级肺科医师均可安全进行此项操作,对于卫生经济学具有潜在的影响,因此对胸腔积液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     
一、导言超声心动图是 Edler 和 Herty 在1954年提出的。他们报道心脏里不同的结构都反射超声,可以在完整的胸腔内获得心脏的回波。他们认为从二尖瓣狭窄病人得到的图象来自左房前壁。其他作者也同意这一看法,但在1961年 Edler 证实从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确能获得回波。这种方法后来在研究二尖瓣病变时有了广泛的发展,因为这是最易于用超声来定位和检查的结构。此法也用来探查心包积液,是目前有用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诊断结果及并发症。结果34例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患者,通过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了32例,阳性率达94.1%。结论套管针引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疑难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易操作、较安全的诊断方法,其阳性率高,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超声诊断自40年代始应用于临床至今,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和所提供的丰富诊断信息,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优点易于移动、无创、使用极方便,病人无痛苦,深受广大病员的欢迎。B超诊断是临术应用脉冲反射或超声仪,根据超声波在声阻不同的界面有声反射的原理的光度调制型超声诊断。目前临床应用不仅在诊断方面,而且在治疗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对不同病因和各类型的胸腔积液的声像图特征有特殊表现,对临床治疗和评价预测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人对近年来我院确诊结核性胸腔积液者经正规化疗后,B超观察的转归分析于…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利用高精度电磁定位仪实时跟踪超声探头和穿刺针,开发用于穿刺导引的实时跟踪软件.文中使用NDI Aurora电磁定位仪实时获取穿刺针针尖的三维空间坐标,用PLUS toolkit从电磁定位仪和超声机采集数据,在完成时间以及空间校准(针尖校准、体模校准、探头校准)的基础上,得到从电磁定位坐标系到超声图像坐标系的转换矩阵,进而将由电磁定位器获得的针尖坐标转换到超声图像中,并标注出针尖的位置.为了衡量算法的精确度,文中用人工的方法在图像中选取针尖坐标,多次取样做平均,然后以该坐标作为衡量的标准.文中采集多组数据,计算由转换矩阵得到的针尖坐标与标准之间的均方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均方误差MSE为2.456 mm,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治疗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尿激酶胸腔冲洗。比较两组病人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3个月后胸膜厚度。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6.5±213)d,住院时间(11.8±5.2)d,没有病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1.8±0.7)mm;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1.4±5.1)d,住院时间(15.2±6.9)d,8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4.2±1.2)mm。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加快胸水消失,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Researchesonmicromedicaldeviceandmicromedicalrobot,especiallytheinvivoinspectionsystemworkinginalimentarycanalorinbloodvesselwithlittledamageornondamagetohumanbodyhavebeenundertakenandreportedbyexpertsinmanycountries.Thesesystemsusuallyownmanyadvantagessuchas:smallvolume,lowpowerconsumption,littleinterferencetoworkingsurroundings,socangreatlyenlargethescopesofmedicalexaminationandrelievethepatientsofdiscomfortcausedbynormalprocedures.Thecapsuleendoscope“NORIKAsystem”developedby…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如何提高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方法:对500例病人术前超声诊断、妇科检查、术中所见与术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00例术前超声诊断为子宫肌瘤者与术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6%,误诊20例,占4%.结论:只有依据典型的超声图象与临床相结合,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超声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3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组织之间存在事实上的相关性.笔者回顾性分析超声拟诊的38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经与手术病理对照,从肿瘤的部位、大小、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评价超声显像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Hepatic hydrothorax is defined as a significant pleural effusion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nd without underlying cardiopulmonary diseases. Treatment of hepatic hydrothorax remains a challenge at present. Methods: Herein we share our experie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12 patients with hepatic hydrothorax by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Repair of the diaphragmatic defects, or pleurodesis by focal pleurectomy, talc spray, mechanical abrasion, electro-cauterization or injection was administered intraoperatively, and tetracycline intrapleural injection was used postoperatively for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7 d) high-output (>300 ml/d) pleural effusion. Results: Out of the 12 patients, 8 (67%) had uneventful postoperative course and did not require tube for drainage more than 3 months after discharge. In 4 (33%) patients the pleural effusion still recurred after discharge due to end-stage cirrhosis with massive ascites. Conclusion: We conclude that the repair of the diaphragmatic defect and pleurodesis through VATS could be an alternative of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al systemic shunt (TIPS) or a bridge to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hepatic hydrothorax. Pleurodesis with electrocauterization can be an alternative therapy if talc is unavailabl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方法:分析自2009年以来的76例病例,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AR型CT机做引导,根据患者CT扫描结果确定穿刺体位和穿刺部位,继而确定进针点、进针深度和进针角度.结果:76例(100%)穿刺成功,74例(97.37%)获得正确诊断,2例(2.63%)未确诊.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操作简便,诊断准确,在胸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妇科常见的急腹症的超声图像表现,认为B型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具有快速、简便,结果可靠等特点,强调了采用经阴道与经腹方式联合检测的重要性,同时指出,超声图像是非特异的,必须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及其它资料做综合分析,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对32例经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进行诊断、治疗等临床分析.认为B超是首选的诊断方法,检出率最高;CT的检出率也较高,两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检出率.治疗上应积极手术切除胆囊,对于确实需要观察的病人,应定时复查  相似文献   

20.
针对FastSLAM算法对传感器精度要求较高,不适用于方向性差的超声传感器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声概率栅格地图环境特征点提取匹配的移动机器人粒子滤波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算法.该算法可分解为机器人位姿估计和环境路标估计2个部分.基于蒙特卡罗定位原理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机器人运动轨迹进行估计;在建立全局超声概率栅格地图的基础上,利用概率栅格地图环境特征提取算法对环境路标坐标进行估计.实验证明,该算法较好地解决了超声测距传感器由于散射角大带来的特征点估计不准的问题,对环境路标和机器人轨迹的估计都比较准确.并对移动机器人累计误差进行了有效的补偿,减少了由于累积误差造成的移动机器人轨迹扭曲失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