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主要依据《大方等大集经》第41和42卷,复原了其中的"二十八宿直日术"体系,包括二十八宿被赋予的6种参数、二十八宿直日纪时体系和这一体系在中土化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二十八宿所直之日的占辞内容。通过对这一体系的解读,我们一方面可以增加对汉译佛经中天文学内容的认识,另一方也可以增加对印度与中土文化在天文星占方面的交流互动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0月,一个理论物理学小组聚集在马德里,就深奥的弦理论世界中的"异界景观现象"和"人择原理"展开了讨论。前者意味着弦理论方程能够导出大量宇宙存在的可能性,后者试图解释的是我们这个宇宙的种种特性,包括各个基本自然常数会像现在这样存在。在这里专家们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平行宇宙(多重宇宙)。据西班牙《趣味》月刊报道,该领域最权威的两位专家——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和阿兰·古思认为,即便存在其他  相似文献   

3.
宇宙探秘     
正确理论来源于科学发现和科学分析结论.当前,有关宇宙观最新理论之一是宇宙产生于一次大爆炸.这一理论虽然得到了许多方面的科学证明,但仍有不同见解.有的科学家认为宇宙大爆炸理论并没能说明整个宇宙的起源.  相似文献   

4.
当前很多理论物理学家认为宇宙将最终走向终结,宇宙内的一些区域可能已经开始这一过程.虽然没有任何人知道是如何发生的,但物理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理论包括大收缩、大撕裂和大冻结.德国慕尼黑的Kurzgesagt团队还制作了视频,解释这些理论阐述的过程如果让宇宙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有深远的宇宙生成演化观念,认为天地有开辟,宇宙万物是逐渐生成演化而来的。这一观念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存在,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和老子《道德经》就隐含了这种观念,屈原《天问》开篇伊始也提及此类问题,甚至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也有如‘清阳为天,浊阴为地’这样的论述,认为由于阴气和阳气的分离而导致了天地的开辟”。这些观念不断发展,到了汉代,逐渐充实了一些具体内容,升华成了理论。这一升华的标志是《淮南子》的出现。西汉《淮南子》在我国最早全面论述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化,我们的讨论即由它开始。  相似文献   

6.
关于汉代的黄道坐标测量及其天文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视运动的轨道。两汉时期,黄道概念及黄道坐标被引入了天文历法的理论与推算。文章分析两汉时期对冬至点位置、黄赤交角、二十八宿黄道距度等黄道坐标基本要素的测量,论述黄道概念在汉代天文学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文章还对中国最早的恒星位置的黄道坐标-“石氏星经”中的恒星“黄道内外度”进行了初步的数据分析和历史考证,认为最可能是在东汉时期测定的。最后文章从黄道坐标测量的角度,简要论述汉代  相似文献   

7.
金星 《科学大观园》2012,(13):36-37
斯蒂芬.威廉.霍金这位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英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再次语出惊人:宇宙中存在外星人,地球人试图与他们交流是非常危险的。霍金坚信"如果外星人决定来拜访我们,那么结果可能和当年欧洲人到达美洲一样,美洲原住民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外  相似文献   

8.
<正>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形成,一直是未解之谜。最新研究表明,暗物质可能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存在。暗物质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难以捉摸的谜团之一,研究人员认为暗物质约占宇宙质量的80%,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形成,一直是未解之谜。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暗物质可能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就已存在。尽管人们对暗物质的起源知之甚少,但天文学家已经证明,暗物质在星系和星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11,(2):71-72
美国物理学家表示,我们的宇宙就像是俄罗斯套娃的一部分,可能栖身于一个黑洞内,而这个黑洞本身又是一个更大宇宙的一部分。反过来,迄今在宇宙中发现的所有黑洞——从微小黑洞到超大质量黑洞——可能都是通向其他世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的穆斯林学者比鲁尼在其印度学著作《基于文献的印度研究:合理接受或者抛弃》(简称《印度志》)中用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探讨了印度宇宙论,论述了古代印度关于宇宙演化及宇宙结构的思想及理论。在论述中,比鲁尼频繁运用"希腊风格"的思想体系与论证方法对印度宇宙论提出批判,并以此体现自己对于印度天学家的优越性。通过细致分析这些批判案例,可以窥探比鲁尼对印度天文学的心理状态,并解释这种心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宇宙创始取决于秩序与混沌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这一观念始见于文明古国的创世说.古埃及人认为,早期的宇宙是无形的深渊;在印度神话里,造物主湿婆神住在今人恐怖的十字路口;中国的<老子>写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而负阳."在巴比伦创世故事里,一个叫"大隐"的神,表征了潜伏于混沌之中的不可察性和不可悟性.在巴比伦人看来,有一种隐秩序可能要等待千百年才能被后人发现.  相似文献   

12.
《周髀算经》与古代域外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认识到《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希腊式公理化体系,以及《周髀算经》中盖天宙宙几何模型的正确形状之后,即可发现《周髀算经》中有明显的域外天文学成分;它的宇宙模型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极为相似;它的寒暑五知识在中国传统天文学体系中难以产生并且无人相信;它的天球坐标系统没有赤道特征。《周髀算经》背后极可能隐藏着一个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谜。  相似文献   

13.
<正>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数据和研究成果认为,宇宙中可能存在宜居世界和地外文明。但是,为什么地球人类一直未能看到或联系上地外生命呢?对于著名的"费米悖论"所提出的这个谜团,有科学家研究认为,或许是地球气候变化阻止了地球人类与外星文明的联系。"费米悖论"是由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恩里克一费米提出。该理论认为,地外文明存在于宇宙之中,而且  相似文献   

14.
信息计算主义以信息和计算为基础来理解物理世界和整个宇宙。根据这种观点,物理宇宙是在信息结构上进行计算的计算过程网络。信息作为结构组织着整个宇宙,物理宇宙的动力学就是在做自然运算。信息计算主义哲学观的产生离不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球知识生产的复杂网络中,在交叉学科研究中表达出的全球化、信息网络、多元主义和多样化是需要在高度的抽象水平上表达的现象,这需要哲学论述来提供。但是,信息计算主义决不是宇宙万物的最终答案。作为一个学习的工具,它可能有助于我们在信息计算这个特殊的抽象层面上加强不同研究领域、知识共同体和信息源之间的交流,建立新的知识统一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一个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领衔的天文学家小组使用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7个迄今已知最原始、距离最遥远的星系.其中一个星系可能是我们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星系,其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发后仅3.8亿年.所有7个最新发现的星系的形成时间都在130亿年之前,当时的宇宙年龄仅相当于其目前年龄的4%,那个时期常常被天文学家们称作"宇宙的黎明",宇宙中最早的一批星系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目前,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而本次的研究所发现的星系年龄涵盖了宇宙年龄在大约3.5亿年至6亿年之间的时期,其代表的是宇宙极早期形成的首批星系的确凿证据.天文学家们认为随着宇宙年龄的增长,其中的星系形成数量也会稳定增长.由于光需要花费数十亿年时间才能穿越如此广袤的宇宙空间,因此天文望远镜就像一台时间机器,可以让我们看到数十亿年前宇宙的景象.我们看得越远,回溯的时间便越久远.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对《道德经》和《周易》中的相关思想来源进行分析,指出在对宇宙生成模式的构建上儒道两家是一致的;还讨论了"和而不同"理念对古代宇宙生成学说的作用;认为先秦时期的宇宙生成论不但规定了后世宇宙论的发展方向,而且影响到了中国传统科学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哈勃和他的天文学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1):74-79,60
艾德温·哈勃 (EdwinP .Hubble)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他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宇宙结构的知识革命。哈勃在天文学中的贡献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1 )他在现代银河系外天文学领域做出了关于宇宙基本结构的最关键的贡献 ;2 )他也是第一个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观察证据的人。可以说 ,他是当代天文学范式的奠基人。本文将采用案例研究 (CaseStudy)方法 ,首先对他在天文学中的工作 ,尤其是第一方面关于银河系外星云的工作 ,作一个历史的论述 ;然后我将试图用该历史案例来检验科学哲学中库恩的范式理论及其有关哲学结论的恰当性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英国的两位著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理论,认为构成灵魂的量子物质离开神经系统而后进入宇宙时便会出现濒死经历。根据他们的理论,意识是大脑内一台量子计算机的程序,即使人死后,这个程序仍可以在宇宙中存在。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一些人出现的濒死经历。这项与意识有关的量子理论由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意识研究中心负责人和麻醉学与心理学系教授斯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2,(24):57
很多人可能都看过美国科幻影片《黑客帝国》,看完之后有些人产生了这样一种恐惧感,那就是我们是否事实上真的生活在一个由超级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宇宙中。而今有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宣称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辨自己究竟是否身处虚拟现实的宇宙之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西拉斯·比奈和他的同事们认为,对于宇宙的模拟,不管多么逼近现实,总是存在着局限性。而要想分辨出这种局限性,方法就是对我们自己进行模  相似文献   

20.
基因中心论认为生物体的基因决定其性状值,但近年来发育系统理论向基因中心论发起了挑战,指出前者过分夸大了基因在发育中的作用。在二者的论战中,我们认为一个关乎胜负的问题是经典遗传学能否被还原为分子遗传学,因此本文就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首先,我们就两个学科之间为何不能构成理论还原进行了综述,认为相关的反理论还原论证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知识结构和桥梁原则两个方面。进一步,我们提出两个学科之间实际上构成半同构半非同构关系,二者的同构关系一方面使得经典遗传学在某些情境下比分子遗传学更具实用价值,另一方面让前者能够为后者提供宝贵的研究线索;而二者的非同构关系则构成了基因中心论的错误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