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达与乙阿合剂桶混防除免耕玉米田杂草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达和乙阿合剂单用及桶混在免耕玉米田的除草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免耕玉米田单用乙阿合剂,不能秀好防除已出土杂草,农达与乙阿合剂混用,由于农达到已出土杂草的触杀作用及乙阿合剂对未出土杂草的封闭作用,使免耕玉米田杂草得以很好控制,施用农达41%水剂2250mL/hm^2混用乙阿合剂40%悬乳剂2250mL/hm^2对供试玉米田杂草株数及鲜重防效可达90.3%和96.6%,与两药剂单用比较除草增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应用48%地乐胺药剂防除密植型蔬菜韭菜、胡萝卜田间杂草,简便易行。试验结果表明:使药期在幼苗未出土或刚出土(播后大约10~15d),灌水后于地表喷施,防除效果达95%。最佳使用量为3000~3750ml/hm2,每公顷药液1200~1500kg,用药量超过4500mg/hm2,有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3.
对超临界革取,微波革取,固相微革取,双水相革取,液膜革取等几种新型革取技术作了简要介绍.将几种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及现状进行了综述,以便有利于选择利用.引用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百合及百合田杂草生长习性的研究探讨,选用化学除草剂对防除百合田杂草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多点实验.结果表明:24%乙氧氟草醚和33%除草通防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了漫润灌溉条件下杂革稻不同处理方法的防控效果认为,杂革稻秋熟落地的田块,采取麦收前20至30天湿润诱发,麦收前套直播。麦收后立即灭生化除,不再翻动土层,可消灭86.9%的杂革稻,辅之人工清除,可较为有效地控制杂草稻危害,且有利于水稻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不同药物对革胡子鲶幼苗隐鞭虫病疗效的研究,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氯化钠、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硫酸亚铁、孔雀石绿、亚甲基兰和甲醛等药物对隐鞭虫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革胡子鲶幼苗成活率的影响。对治疗革胡子鲶幼苗隐鞭虫病选择最佳药物及其安全浓度具有一定的理想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革胡子鲶(Clariasgariepinucburchen)1981年引入我国,1994年引入新疆,通过4年的饲养观察,已基本适应了新疆的自然条件,暖季生长发育良好。为了探明革胡子鲶在非繁殖期精巢的组织学变化,我们利用生物体积学(BiologicalStereology)技术对革胡子鲶的精巢进行了测定研究。革胡子鲶精巢的定量组织学指标的测定结果分别见表1、表2。表1  革胡子鲶精巢组织学指标及其与绵羊和鸡的差异性比较指  标革胡子鲶(X±SD)革胡子鲶/绵羊革胡子鲶/鸡曲细精管直径/μm156.…  相似文献   

8.
黄孢展齿革菌菌丝球上铅的解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Pb^2+从黄孢展齿革菌菌丝球上的解吸特性。实验结果表明HCl、HNO3、NaCl、Na2S2O3、EDTA和柠檬酸都是有效的解吸剂,以硝酸的解吸效果为最好。考察了解吸剂浓度、解吸剂用量、解吸时间对解吸效果的影响,当硝酸浓度为0.1mol/L,解吸时间为10h,解吸剂用量为50mL时,解吸效果最好,解吸率达98%以上。菌丝球重复使用四次,吸附性能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研究培养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最适温度为32℃,最佳时间为24d.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对稻草降解影响的营养成分中,苯甲醇最好,使稻草总量降低了0.107%,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量分别提高了3.285%、0.304%,2.123%;依次为谷氨酸、缓冲液、吐温-80、发酵剂,最后是MnSO4.  相似文献   

10.
大蒜(Allium sativum)水浸液灭螺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大蒜的新鲜根、鳞茎和叶的3种不同浓度水浸液处理钉螺,并用清水饲养钉螺作对照。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间的处理,大蒜的水浸液对钉螺有明显毒杀作用:其中,根、茎的水浸液效果最为明显,百分比浓度大于0.5%的大蒜根、茎水浸液对钉螺具有10%-100%的毒杀致死作用,处理时间在120h的,其死螺率可达80%-100%,0.5%的大蒜根水浸液浸泡120h时,死螺率为90%,1%的水浸液浸泡120h时,死螺率为100%,当用同种水浸液浸泡时,钉螺死亡率随水浸液浓度增加而升高;浸泡时间延长时,钉螺死亡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11.
乳源木莲幼林中恶性杂草的化学防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劲松 《武夷科学》2008,24(1):131-134
森泰能有效地灭除乳源木莲幼林地的多年生恶性杂草五节芒、黄茅草、苦竹、刚竹、芒萁骨等;以革甘膦为主剂,Goal、Oust为辅剂的草甘膦混剂也能灭除五节芒等杂草,防除效果分别达到95%和92%以上。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减少用工56.1%-61%,同时为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地乐胺防除农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乐胺为二硝基苯胺类水旱通用型除草剂,在我省进行了首次试验,其结果表明:地乐胺对多种园艺作物园地杂草具有很强的防除效果,平均防除率达%叽以上,药效期为70d左右,除草广谱,毒性低,且对作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秋香  孟好军 《甘肃科技》2004,20(10):177-178
在运用不同药剂、剂量对苗圃地杂草天仙子进行化学防除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各试验药剂的化学除草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0%草甘膦与72%2,4-D丁脂(配比5:5)的混合剂,防除针叶树苗圃地天仙子效果最佳;防除时间上在5~6月份。应用草甘膦防除天仙子是最适时期。化学防除天仙子平均每666.7m^2可节约劳动力投入3.5~3.8个工日。资金41—47元。  相似文献   

14.
从头面部形态特征角度探讨革家人的源流.采用随机取样方法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测量了312例革家人(男性160例,女性152例)的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眼内角间宽、鼻宽、形态面高、鼻高、口宽、唇高和耳上头高等11项头面部指标值,计算5项头面部指数,对13个族群的11项头面部测量指标及5项头面部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革家人男性与水族的头面部特征很接近,头的长度和宽度较小,面的宽度较小,唇较高,面较低,头较狭、较高、较圆,鼻较狭.革家人女性与侗族的头面部特征很接近,头长、头宽、面宽、下颌角间宽、口宽、鼻宽值中等,头的圆狭、高低程度中等,鼻较狭,面较低.从头面部特征看,革家人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族群接近,最接近于侗族,其次是水族.革家人具有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头面部特征更接近于壮侗语族族群,提示革家人的族源应该是百越的一支.  相似文献   

15.
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若虫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饲养了采自不同地区的草原革蜱和森林革蜱,分析了它们若虫的形态性状,并在观察大量材料后,找出可用于鉴别两种若虫的形态特征:异盾上背中毛的数目,背中毛、间毛和亚缘毛三者的总数以及肛门环前部的宽度.根据耳状突的宽度,盾板上刚毛的总数以及基节I上距的大小,又能将这两种革蜱若虫与分布在我国北方的其他三种(边缘革蜱、银盾革蜱和网纹革蜱)若虫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以白腐真菌的模式菌种-黄孢原毛平革菌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的降解效果及其最佳降解条件.研究表明,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相对于游离态菌体能产生较高活性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 P)和锰过氧化物酶(Mn P).DEP降解效果受固定化菌体接种量、p H值、温度和DEP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当p H为6,温度为35℃,DEP初始浓度为10 mg/L时,加入8 g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时,DEP去除效果最好,其去除率达到94.6%.  相似文献   

17.
通过示范试验,针对标靶杂草验证稻欢(24%乙氧氟草醚)乳油与33%菜草通乳油播前混用后与不混用的安全性和防除棉田杂草效果,结果验证对防除龙葵效果显著,为棉田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大蒜、洋葱提取液在香菇常见病害细菌防治中的应用。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大蒜、洋葱抑菌活性物质,测定提取液及其混合液的抑菌效果并应用于香菇菌种探究其对香菇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蒜提取液和大蒜、洋葱提取混合液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均有抑菌作用,洋葱提取液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对荧光假单胞菌无抑菌作用,提取液抑菌效果为大蒜提取液>大蒜、洋葱提取混合液>洋葱提取液;大蒜提取液对3种香菇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洋葱提取液在高浓度时才对3种香菇有明显抑菌作用,在1.25~20 mg/mL时,对香菇CICC14900有促生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大蒜、洋葱提取液均有抑菌作用,可作为天然抑菌剂开发应用;洋葱提取液具有改良香菇生长培养基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J.J.汤姆孙实验、斯特恩-革拉赫实验、戴维孙-革末实验三个实验基本原理的回顾,深刻认识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过程的中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藏药革叶兔耳草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首次分析了滇产革叶兔耳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了59个成分,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占总峰面积的82.38%.革叶兔耳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9-氧代壬酸乙酯﹑二苯胺﹑肉豆蔻酸乙酯﹑正己烷﹑藜芦醛﹑4,4,6-三甲基-2-环己烯-1-醇﹑油酸﹑油酸乙酯﹑植酮﹑香草乙酮﹑硬脂酸乙酯﹑壬酸乙酯﹑十九碳烷以及乙酸香茅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