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本文针对精密定量灌装机实际生产要求,设计与制造适合各种物料定量灌装的进出料口装置,并通过实验分析各密封垫圈在各常用溶液中的密封特性,为今后灌装溶液选择相关材料提供可参考的材料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2.
纳米SrTiO_3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其电泳沉积工艺低成本、易操作,可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研究。该文从粉体浓度、碘浓度、沉积电压、沉积时间共4个方面对电泳沉积工艺进行了讨论,得出在电压5 V、SrTiO_3浓度3.5%、碘浓度1.0 mg/m L、600 s条件下沉积的薄膜电极较好,表面均匀,膜厚约为70μm。该实验可作为专业基础实验面向材料、化学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开放。  相似文献   

3.
振动搅拌是高效节能生产混凝土的一种新技术,为在常用的C20、C30、C40混凝土生产中使用该技术,进行了振动搅拌对不同配合比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在投料顺序、搅拌时间与速度、振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振动与不振动搅拌的比对试验,得到的结果是,振动搅拌使得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有所降低,C20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了23.8%,C30降低了15.3%,C40降低了25%;同时,新拌混凝土的保水性与粘聚性良好;传统强制搅拌的混凝土含气量在2.5%左右,振动搅拌将含气量的数值提高到了3%左右,振动搅拌过程对混凝土的引气效果相当明显;振动搅拌的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强度普遍高于传统强制搅拌的10%以上;随着混凝土配合比的升级,振动搅拌对混凝土强度提高的幅度在减弱;同时振动搅拌混凝土前期强度的增长速率较快,后期放缓;而不振动的传统强制搅拌的混凝土,前期强度增长平缓,后期有所加快;振动搅拌混凝土平均强度的离差系数比传统强制搅拌的要小30%以上。研究发现,与不振动强制搅拌方式相比,振动搅拌可以明显提高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强度与均质性,引气效果明显,但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有所降低,这为振动搅拌技术在商品混凝土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金属材料振动环境下的本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属材料在振动载荷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较常规情况明显降低,材料的本构关系与静态拉伸情况下的本构关系有明显的不同,因而不能直接引用现有的弹塑性模型来描述.作者通过建立振动载荷下材料的力学行为实验系统,研究了金属材料在振动条件下的特殊力学行为,分析了材料在振动作用下的特殊现象,得出了振动参数对金属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规律,可为合理控制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提供有利的技术数据.图2,表1,参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以蜜胺树脂合成压敏显色微胶囊的过程中,造壁剂在系统中浓度分布的控制(加料方式)和芯/壁比(染料隐色体溶液与造壁剂的用量之比)对胶囊性能的影响。通过电镜照片、醋酸显色试验等对胶囊的表面光洁性、气密性和包容量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造壁剂的加料方式直接影响胶囊的表面光洁性和气密性,在实验的条件下宜采用分次滴加的方式。胶囊的芯/壁比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芯/壁比过大,壁材量不足以完整、致密地包裹胶囊;芯/壁比太小,则胶囊的有效成分少,达不到足够的显色深度。  相似文献   

6.
为开辟建筑垃圾废砖块再生利用新途径,将建筑垃圾废砖块磨细并与其他工业废渣、激发剂复合形成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文章通过正交试验对掺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的C30混凝土坍落度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掺量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借助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压汞试验,对掺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C30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该粉体材料对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性能改善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掺量和水灰比对混凝土坍落度及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合适掺量的该粉体材料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最佳掺量为30%;建筑垃圾复合粉体材料改善了混凝土水化产物组成和内部孔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强度及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7.
层内自生CO2吞吐是低渗小断块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新型技术,既发挥了CO2混相或非混相驱油机理又解决CO2气源和注入过程井筒腐蚀等问题。针对目前自生CO2以及结合表面活性剂复合吞吐的参数优化研究很少等情况,探索了应用化学驱、热采模型对层内自生CO2以及注入表面活性剂的操作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基于某实际低渗透油藏单井径向模型和室内自生CO2及表面活性剂实验测试结果,在对流体相态、自生CO2过程、表面活性剂驱相关参数及生产动态拟合的基础上,开展生气剂注入量、生气剂浓度、注入速度、关井时间、采液强度对复合吞吐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生气剂注入量、注入浓度和采液强度对复合吞吐效果影响较大,并且存在最佳的取值范围,其中:最佳生气剂量为200~250 t、摩尔分数为3.0%~5.0%、采液强度为7 m3/d;适当增加注入速度和延长关井时间有助于提高吞吐效果。该研究对于自生CO2复合吞吐的优化以及该技术在小断块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领域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验对淋浴水处理回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不同曝气时间及不同污泥负荷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得到了SBR工艺处理洗浴污水为中水的最佳运行参数,在该运行参数下处理效果良好、操作稳定,出水可达生活杂用水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9.
基于电涡流技术的叶尖间隙及定时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平机械叶尖间隙以及叶片的振动幅值是表征叶片健康状况以及进行叶片故障预测的重要参数。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涡流传感技术的叶尖间隙及振动幅值测量的方法,该方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测试标定获取输出电压信号与叶尖间隙变化的关系,提出在欠采样情况下叶顶间隙的获取方法。运用高速采集装置进行叶尖定时信号采集,获取叶片达到传感器的时间;随后结合电涡流叶尖间隙及定时分析算法对测试信号进行后处理计算,可得到旋转机械在运行状态下的叶尖间隙及叶片振动参数。在搭建的模拟实验台上进行不同运行转速下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可以准确获取叶尖间隙值及叶片振动位移值,相较于传统的电容技术及光纤技术具有更强的抗环境干扰能力,适合执行长期的状态监测任务,有较高的工程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系统工程的分析方法建立了灌装流水线的动态仿真模型.模型包括动态画面制作、对象参数的设定、脚本程序的编制及网络通讯的参数设置等内容,达到了动态模拟真实流水线的效果.该模型是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提供的较为灵活的虚拟被控对象,利用它可以设置一些异常情况,以训练和提高操作员的编程技能和解决突出事故的能力.此外,该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可以大大节省培训设备的投资.仿真程序用VB语言编写,在Windows98环境下利用专业软件CX-P进行在线调试.运行环境为Windows98或Windows98下的局部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井巷、建筑物、水体以及铁路等,使它们免受或少受开采的有害影响,减少地下资源的浪费,邢台矿首次采用建筑物下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进行工业广场下开采,本文介绍了建筑下综合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的主要思路,针对7606充填工作面建立岩移观测站,总结了开采沉陷规律及预计参数,并通过7608充填工作面对预计参数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预计移动参数选取合理,预计方法正确,预计结果能较好的反映矸石粉煤灰充填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选用经过干燥的硅粉、钼粉和锌粉物料作为典型物料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振动参数对颗粒筛分效率的影响.首先,研究振动频率、偏心块夹角、料层厚度、不同物料性质对普通旋振筛筛分效率的影响,得出典型物料在普通旋振筛作用下的最佳振动参数;然后进行超声波振动实验,实验表明,超声波振动能够有效打散细粉物料颗粒团聚体,解决筛孔堵塞问题,显著提高了筛分效率.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硅粉物料颗粒在普通振动和超声波振动综合作用下的最佳组合参数.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充填料浆采场流动规律和分级尾砂充填进路终态,研究了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不同接顶率充填体的稳定性。将充填料浆采场流动分为不受限沉积扩散和受限向上堆积两个过程,结合充填料浆采场充填终态,从50%充填接顶率开始,按5%递增梯度构建不同充填接顶率的充填体三维模型,运用MIDAS/GTS 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不同接顶率充填体受力状况,提出了考虑抗拉、抗压安全系数和拉应力、压应力集中区域体积的综合安全系数方法,用于评价充填体的稳定性。以某矿山为例的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二步进路采场开采,一步进路采场充填体的接顶率和综合安全系数越大,其稳定性越高;当接顶率不足75%时,抗拉、抗压安全系数大于1,综合安全系数小于1,充填体有失稳风险;而当接顶率大于75%时,抗拉、抗压安全系数和综合安全系数均大于1,充填体处于稳定状态,其稳定性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将固结粉新型胶凝材料在金川矿山推广应用,针对目前矿山采用的4种充填骨料,开展固结粉胶结充填体强度试验研究.首先,针对龙首矿充填系统以及工业技术参数,进行4种充填骨料、3种胶凝材料和5种充填料浆浓度的试验方案设计.然后,针对4种充填骨料开展不同料浆浓度的充填体强度试验,获得了不同配比条件下胶结充填体强度.最后,针对固结粉胶凝材料进行4种骨料胶结充填体强度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除了戈壁粗砂骨料的胶结充填体3d和28d强度低于矿山设计强度外,其他3种骨料胶结充填体强度均满足金川矿山充填体设计强度.由此可见,固结粉新型胶凝材料可以替代水泥在金川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气缸套表面微级织结构(简称微织构)填充的摩擦学性能,在其试样表面进行微织构并分别填充蛇纹石和二硫化钼微纳米粉。在高载和低载条件下,通过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实验,利用SEM、EDX观察试样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探索表面微织构填充气缸套试样的摩擦行为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微织构填充气缸套试样的摩擦学性能在高载荷和低载荷条件下都好于单微织构及机械珩磨的气缸套试样,其减摩耐磨性能是微织构和填充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较大尺寸的微坑内径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效果更明显;二硫化钼对摩擦系数的改善效果好于蛇纹石。  相似文献   

16.
三羟甲基乙烷/新戊二醇二元体系填充涤纶中空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何将相变材料与纺织材料有效复合是应用的关键技术。针对复合后纤维中相变材料含量较低的不足,这里采用真空方法将多元醇固—固相变材料填充涤纶中空纤维,提出了衡量纤维填充效果的指标——填充率,并分析了各实验参数对填充效果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纤维相变材料质量分数约为24%。  相似文献   

17.
 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西南部矿体属海底开采,海底充填倍线达13,水平输送距离超过2000 m,属于高倍线强阻力输送充填料浆。为了解决充填料浆输送距离长、倍线高、输送阻力大等技术难题,进行了分级尾砂物化性能测试,充填骨料配比试验,管道输送阻力模拟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级尾砂颗粒较粗,脱水性好,但是在输送过程中易沉降;添加细颗粒,能改善分级尾砂的流动性;推荐料浆配比为1:6~1:8,料浆输送质量分数为72%。通过充填料浆环管阻力输送试验和理论计算,得出料浆最大输送阻力为9MPa,除去自重水力压头,需加泵压6 MPa。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分级尾砂高倍线充填是可行的,为海底矿床安全开采提供了保障,实现了高倍线充填海底矿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19 t大钢锭充型过程的流动和传热模型,研究大钢锭充型初期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特征,针对一系列不同尺寸结构模底砖的钢锭模进行充型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模底砖结构对充型初期钢液面卷渣的影响。充型初期钢液面波动大,且凝固层推进快,易发生卷渣并被捕获至坯壳。当模底砖下口直径小于上口直径时,钢液进入钢锭模的流速主要取决于模底砖下口直径,并随着下口直径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对于19 t钢锭,当模底砖下口直径大于90 mm后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充型初期的卷渣概率。  相似文献   

19.
修建已久的水库大坝会存在渗漏和变形稳定问题 ,严重影响坝体的安全。对坝体采取劈裂式灌浆 ,可以防渗、加固坝体。工艺具有施工简单、工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碳酸根离子对富水充填材料的影响,通过强度检测、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富水充填材料在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后的宏观及微观结构变化,并对其腐蚀及劣化机理进行探讨.富水充填材料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后,抗压强度随浸泡时间延长大幅度降低,浸泡90 d 后抗压强度比标养28 d 抗压强度降低72.5%,浸泡28 d后出现泥化现象. 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富水充填材料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后有碳硫硅钙石生成,且随浸泡时间延长碳硫硅钙石的生成量增大.红外光谱结果未发现[ AlO6]存在,证实在碳酸钠溶液中富水充填材料硬化体中钙矾石急剧减少,转变为烂泥状的碳硫硅钙石;碳硫硅钙石作为无胶结力物质,会对富水充填材料硬化体造成严重破坏,表明碳酸盐溶液对富水充填材料具有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