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强化了遏制中国的"重返亚太"战略。日本面对亚太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崛起,军国主义抬头,整个社会走向右倾,积极拉拢泰国。日泰双方深化了政治、经济、安保方面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美国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虽然美国高层多次宣称"亚太再平衡"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战略,但不可否认的是,军事层面始终是该战略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作为亚太军事"再平衡"的重要一环,美国几年来一直在不断调整和优化其亚太军事部署。在调整中实现优化几年来,美军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调整其在亚太的军事部署,目标便是在亚太打造一种"地理上更加分散、行动上更加灵活、政治上更可持续"的军事  相似文献   

3.
李魏巍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73-1476,1480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强化对中国周边的影响。日本积极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推出日本版的“繁荣之弧外交”加强了与越南的双边关系。日本与越南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政治和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有许多共同的利益。日本在变动的亚太格局中努力实现其政治大国梦想。然而,我们对日越关系的迅速升温还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4.
解决南海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援 《世界知识》2012,(1):30-32
我们都说南海处于"多事之秋",那么"南中国海之冬"这股寒流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还是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目前对于美国重返亚太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美国是为了凸显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非针对中国.二是认为美国就是为了包围中国、制衡中国.我个人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论美国是否有能力包围中国,其意图肯定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上任后,中美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自那时以来,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持久和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则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军事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扩大,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改变了其全球战略,从2010年起开始实行"重返亚洲"或称"再平衡"战略。"再平衡"战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台湾问题的始作俑者,60多年来一直在台湾问题上反反复复,谋取利益.近几年来虽然美国国内泛起所谓“弃台论”,但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为实现其战略图谋,谋取新的利益,美国仍将会不断干涉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竹  刁凤德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97-1401,1406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问题凸显,亚洲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引擎,出现整体性复兴的迹象。在新的国际局势下,积极寻找经济复苏途径、重塑美国领导形象的奥巴马政府与以和平发展为目标的复兴中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关系,就不仅仅是中美的双边关系,或是亚太区域的国家关系,而是涉及到全球政治战略、经济秩序、安全生态的大国关系。奥巴马上任不久,就提出美国会提高对亚太区域的关注,随后,美国重返亚洲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强化对中国周边国家的影响,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印度面对亚洲秩序的变动和中国的崛起,其外交中的对华因素加大。印度与日本都有借助对方力量制衡中国、扩大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影响力的迫切愿望,双方在诸多问题上一拍即合,找到了利益的结合点。印度在变动的世界舞台上努力实现其世界强国之梦。然而,我们对印日关系的迅速升温还要理性观察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美国与盟友在政治军事领域的紧密合作曾是其获得冷战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过十余年反恐战争后,美国欲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实施所谓亚太再平衡战略,  相似文献   

10.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11,(23):8-8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6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宣布了美国将在澳大利亚永久性驻军的计划。有评论称,此举表明美国正在高调部署“重返”亚太,美澳军事合作意在制衡中国。  相似文献   

12.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3,(17):33-35
近年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清晰地呈现出两条主要轨道:一是美国主导的亚太轨道,其主要标志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谈判;二是以东亚为核心的亚洲轨道,其中中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亚洲轨道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的区域自由贸易区(FTA)战略。对中国而言,目前实施区域FTA战略的重要支柱是推进囊括东盟、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三个FTA谈判。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11月3日开启了对日本、韩国、中国、越南、菲律宾的访问,这是他就任总统以来的首次亚洲之行,备受外界关注。观察家们期待的是,他如何在首次亚洲之行中阐明本届白宫的亚洲战略。5月初,美国五角大楼就曾透露,美国政府将支持一项在5年内向亚太地区投入近80亿美元的"亚太稳定计划"(Asia-Pacific Stability Initiative)。显然,奥巴马总统的"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肯定会被特朗普抛弃,  相似文献   

14.
<正>周边安全博弈发生重大变化首先,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拉塞尔提出了"再再平衡",这一提法是对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补充。其主要内容为:1,在东北亚以"控"和"稳"为主,但这使得在战略上对日本和韩国的政策无法统一;2,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加大接触和介入的力度;3,推动军事战略与其他领域战略的同步发展,在经济、能源、教育、价值观、民间交流、公共外交等方面扩大影响,确保亚太国家不仅在安全上,也在经济上、文化上  相似文献   

15.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战争的战略要求是打败日本,确立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地位。战争一打响,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是通过有限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抗战,以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转而正式同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服从于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追求着两大目标:一是“有效的军事盟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是中国的两个最主要的盟国之一,曾给中国以经济军事上的援助和政治上的提携,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就是对中国的友谊,相反,仅仅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手段。美国战时对华政策的目标就是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实行全球战略的工具。我们认为,早有把美国战时的对华政策与其全球战略联系起来加以考察,才能弄清问题的实质所在。 一 美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自一战以来一直觊觎着世界霸权,而独占中国、称霸亚洲是其既定目标。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旨在吞并中国、独霸亚太区域的侵华战争。这不仅威胁到了美国的在华利益,更是对美国谋求远东霸主地位的挑战,对此美国是绝对不允许的。“七·七”事变后,罗斯福在芝加哥连续三次发表对“无法无天”的侵略者采取“防疫”措施的演说,其用意就在于警告日本:美国不容忍它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中叶美国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需要,迫使它在亚洲建立起一个以日本为核心的稳固的联盟体系。针对当时日本国内形势,美国政府制定了“支持温和的保守政府”,。建立日、韩、台、菲组成的利益共同体的策略。为保证其战略意图的实施,美国在经济、军事上实行了一系列援助日本的政策。这些政策的调整,虽然加强了美国对日的的,量由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实力逐步增强,也为日美新一轮冲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吴怀中 《世界知识》2008,(21):43-45
进入21世纪后,日本从政治军事大国战略出发,以“零和心理”看待中国的快速崛起,一面讲要推动对华军事交流一面却不舍弃防范策略,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和军事实力进行了不当猜疑和渲染。  相似文献   

19.
马燕冰 《世界知识》2013,(21):25-27
近两年来,中国周边尤其是南海地区的一些国家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围堵中国”。一时间,中国周边外交向何处去,中国的东盟政策向何处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国内战略界争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过去一年,山姆大叔很忙——在高调“重返亚太”的同时,“重返非洲”的步伐亦没有放缓。新年伊始,美国再出新动作。据美联社披露,美军计划从2013年初开始向多达35个非洲国家派遣部队。若果真如此,这将是继2011年出兵中非四国之后,美在军事上“重返非洲”的又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