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一种由温拌剂改性生产的成品温拌沥青进行了沥青性能、混合料性能和现场热储存耐久性能评价,并与基质沥青进行了对比.该温拌沥青与基质沥青的技术性能指标(包括粘度)相当,但温拌沥青能够提高混合料的施工和易性,降低施工温度,且其温拌混合料性能不低于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在生产现场,温拌沥青经过长期高温储存后,仍能降低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具有较好的热储存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温拌再生是将沥青路面温拌技术与再生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大幅提高了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废旧沥青路面材料(RAP)的添加比例,高效利用了废旧沥青路面材料。通过对比研究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及疲劳性能,探讨通过温拌技术提高再生混合料中RAP添加比例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低温性能优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而水稳定性与高温性能与热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相当,采用温拌再生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再生混合料中RAP的添加比例。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点,介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和流程、施工温度、摊铺及碾压,列举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4.
周杰 《科技信息》2012,(31):416-416,445
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主要包括拌和、摊铺、碾压等几道工序。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工艺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但是由于掺加外加剂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所以还是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介绍了温拌低能耗沥青混合料路面的主要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论述了温拌料生产技术和现场施工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温拌技术改善橡胶沥青的施工性能.通过测定温拌橡胶沥青的粘温曲线和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分析了施工温度对橡胶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温拌橡胶沥青的施工温度.结果表明,添加温拌剂后,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可以降低30℃.  相似文献   

7.
根据表面能理论,通过表面张力分析仪测试不同掺量新旧沥青和集料的表面自由能参数,分析温拌再生沥青表面自由能的变化规律以及温拌再生沥青-集料粘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沥青的表面自由能随旧沥青掺量增加而增大;温拌剂的添加改变了沥青的极性分量和Lewis酸碱作用力参数,改善了沥青的表面自由能,增强了沥青与石料的粘附能力;结合温拌条件下石灰岩、花岗岩2种石料粘附功之比以及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说明温拌剂的添加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粘附性能,从而改善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RAP料中回收沥青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在Evotherm温拌沥青中分别掺量0%,10%,20%,30%,40%和50%的回收沥青制备温拌再生沥青.采用粘度试验、温度扫描试验和弯曲梁流变试验分别对温拌和热拌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温拌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Evotherm温拌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能优于热拌再生.随着回收沥青结合料掺加的增加,温拌再生沥青的粘度值、车辙因子、破坏温度值和蠕变劲度S值逐渐增大,而蠕变速率m逐渐变小,说明Evotherm温拌再生沥青和易性变差,高温性能变好,而低温抗裂性能变差.另外,掺加40%RAP料的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并建议回收沥青结合料的掺量为40%.  相似文献   

9.
马青龙 《科技信息》2013,(22):360-361
<正>1.温拌沥青技术低温季节运用简介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施工温度低、耗能低、环保及性能并不亚于热拌混合料等诸多优点。在正常施工环境下,其拌和、摊铺、碾压温度较热拌沥青混合料要低30~60℃。  相似文献   

10.
在Evotherm(温拌技术作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对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时效、马歇尔体积指标、抗车辙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得出温拌技术延长了有效施工时间,且在降温30℃范围内,马歇尔体积指标及抗车辙性能与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接近,由此说明温拌技术工艺效果是有效的,但同时也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荆柯  吴战  王清涛  窦金国 《科技信息》2011,(31):I0241-I0242
由于热拌SMA沥青混合料沥青胶结料含量高,粘度大,施工温度高,压实困难等,而温拌沥青混合料能降低施工温度。防止生产过程中沥青老化,并具有较好的施工和易性,故研究温拌SMA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成为必要。通过室内试验的研究,从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性能、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疲劳性能、水稳定性能及剪切性能等方面对热拌和温拌SMA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降低施工温度、节能环保的情况下,热拌和温拌SMA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基本相当,说明温拌SMA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韩燕  荆明  杨彦昌 《科技信息》2011,(13):698-698
伴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对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铺筑技术已经引起公路建设者重点关注。本文重点阐述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温拌沥青混合料优点等等,分析了其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前景问题,温拌沥青混合料有必要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型温拌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AM型温拌剂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文章分别测定了添加0.5%AM型温拌剂前后的沥青三大指标和粘附性,并对AM温拌沥青混合料和对应基质沥青混合料试件,分别进行了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添加0.5%AM温拌剂后,沥青结合料的针入度和延度增加而软化点降低;沥青混合料试件残留稳定度提高5.23%,其残留强度比提高11.16%,添加AM型温拌剂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按照确定的抽提、蒸馏方法回收沥青,测试从不同施工温度的沥青混合料中回收得到沥青的各项指标。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温度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其沥青老化的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回收沥青粘度-温度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达到150℃时,其中的沥青老化程度开始急剧增加。温拌技术(例如,拌和温度在100℃和120℃时)可大大缓解混合料中沥青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温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在施工阶段的老化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确定的抽提、蒸馏方法回收沥青,测试从不同施工温度的沥青混合料中回收得到沥青的各项指标.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温度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其沥青老化的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回收沥青粘度-温度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达到150 ℃时,其中的沥青老化程度开始急剧增加.温拌技术(例如,拌和温度在100 ℃和120 ℃时)可大大缓解混合料中沥青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屈春杰 《科技信息》2012,(30):423-423,426
温拌技术具有“节能减排,施工简易,可一定程度降低施工温度”的优点,在低温地区特别是青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介绍温拌技术在青海某高速公路的应用,结合温拌沥青混合料及该试验路的检测结果,分析其技术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温拌技术在青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叶健强  蔡毅 《科技资讯》2013,(18):28-31
通过对Aspha—Min。温拌剂的工作机理分析和室外、室内实验研究来验证温拌沥青各项指标的设定;以及施工后成型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稳定性,从而对本施工技术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高温作用对沥青的二次老化,引入N24型再生剂、A型合成蜡类温拌剂对RAP全掺量下再生温拌AC-16C沥青混合料展开研究.通过RAP原材料试验,确定RAP的矿料级配及油石比.在再生剂、温拌剂及再生温拌沥青等原材料研究的基础上制备再生温拌沥青,评价不同再生剂掺量下再生温拌沥青性能的改善情况,同时确定再生剂掺量为4%、温拌剂掺量为3%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通过对再生温拌沥青混合料开展高温抗车辙、抗水损害及低温抗开裂等试验,评价再生剂掺量对再生温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P中的粗集料发生了细化,但整体矿料级配与原矿料目标级配相当,无需对RAP进行级配调整;再生剂掺量为4%时,再生沥青性可能恢复到原道路石油沥青水平;3%温拌剂的掺入,沥青混合料拌和及压实成型温度分别降低30、40℃;再生剂掺量为4%时,再生温拌沥青混合料整体路用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9.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一种新的高节能低排放型沥青路面材料,并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的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发展现状,常用制备技术,性能特点,并分析了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该文依托S352高邮段路面改造工程,对厂拌热再生在沥青路面应用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相关技术进行阐述,然后结合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流程,分别从旧沥青混合料回收、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生产运输、摊铺以及碾压等方面,总结分析了热再生技术在不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最后对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该文总结的质量控制要点可为公路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