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词与诗的分离与合流的过程,是艳俗与雅正相互交融的过程。词独立成熟之后向主流文化悄然回归,在北宋初表现为词与诗开始由分离而初步融合,词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词转移。张先较全面地将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如把“言志”等传统题材及诗文的写法纳入词中,成为北宋初词转型期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也体现出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诗和词创作的精神及物象选择着手,分析了从唐代的近体诗到唐末五代及北宋前期诗词衍变的基本特征和精神与物象的选择对诗裂变为词的作用,肯定了唐末五代及北宋前期大量出现的以女性为写作对象和情感基调的内容较狭窄的词的积极意义,确定了它在诗境到词境的转化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化心理学的方法,解析北宋士大夫以儒家道德规范容忍艳词流行并积极参与其中的矛盾现象,揭示了宋代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新兴士大夫阶层的两难心境,认为他们所高扬的主体精神,一方面在新兴商品文化的影响下趋向奢侈淫乐,另一方面则在恢弘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强化君子道德,两难选择之际,"薄技"、"小道"的小词,正好成为他们"走私"个人感情、满足自我享乐的"掩体".北宋士大夫词的兴盛,实际蕴涵着这一阶层的精神异化及其对文学和文化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4.
贺铸是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此外,贺铸亦擅作诗。贺铸的诗词在某些方面是大致相通的,诗词创作之间有着相互影响,贺铸通过娴熟地运用音律、以比兴寄心志、以健笔写柔情三种手法,将诗的艺术手法引入词中,对以诗为词的深化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而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贺铸也不自觉地将词的一些作法带入了诗中,使得其部分诗作呈现出词要眇宜修和言长的独有风致。  相似文献   

5.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6.
北宋统治者“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和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的双重行为,造成了宋初文化环境的浮躁,并影响着文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文学审美感受,所谓“艳科”的“媚词”,表现了他们在诗文中少有的对享乐、恋情的游戏态度及其浮躁情绪,词中的“高楼”意象,更突出地再现了北宋前期文人怎样在浮躁的文化环境中沉沦,又怎样艰难地挣脱文化环境的漩涡,去顺应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将北宋著名词人张先、柳永的情爱词作出比较,结合两位词家不同的人生际遇、审美情趣、个性资质以探讨他们在词作中分呈的不同艺术特色与风格,从而了解宋代“情爱词”的两大创作程式—“士大夫式”及“市民式”情爱词的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8.
诗可以群,是儒家对诗歌交际功能的揭橥,它确立了文人士大夫间以诗歌这种言志抒情的工具来进行唱和交流的传统。有宋一代,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开始在士人群体中承当起“群相琢磨”的作用,士大夫不独假诗歌传达关怀和理解,复借雅词寄托朋辈之深意、党人的契合、兄弟之亲情,这种词的唱和一方面有着其自身的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则从客观上繁荣了宋词的创作舞台。  相似文献   

9.
自王国维于《人间词话》中认为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世人皆以为士大夫词自李后主始。其实,士大夫词具有其自身独特文学特征,而且必须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以上条件是李煜词作所不具备的。真正的士大夫词从李煜到柳永,一直到欧阳修,必须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准备过程,才能破土而出。  相似文献   

10.
今人对苏轼的豪放词己经认同甚至赞赏,但在以婉约词为霸主地位的北宋词坛,苏轼的豪放词一出现,便引起了天下舆论哗然,明眼人一下就看出苏轼是在“以诗为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  相似文献   

11.
北宋初期江西词人在宋词上体现的审美情趣主要表现为:晏殊雍容华贵的气度;欧阳修深沉浑厚的词境:晏几道温雅清丽的语言。他们的这种语言风格在宋词的发展史上起着美学上的定型作用。由于他们坚持诗庄词媚、选择南唐词风和偶然的以诗为词,发展了“婉约为正宗”的美学观,开启了宋词的雅化之路和豪放风格,界定了后期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2.
诗体是诗成为一种学体裁的重要标志,正是丰富多彩的诗体才使汉语诗歌源远流长。诗体,即是对诗的属性的制度化的具体呈现。如果从“怎么写”上来规范诗的体式,诗的体式指诗的外形律,主要包括音乐形式和视觉形式。古代汉诗的诗体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向多元的演变过程。古代汉诗的诗体概念既指类,也指风格,诗体的分类既按照内容分,也按照语言形式分,诗的外形律越来越受到重视,“诗体”一词越来越被用来指称诗“怎么写”的“体规范”,也没有完全摒弃按诗“写什么”来分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周邦彦的词,在词的发展史上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是北宋词风向南宋词风转变的枢纽。在慢词长调中,以赋的手法入词,一改柳永词的平铺直叙,多为转折,跌宕回环,结构之法丰富多彩;在秦观词情深词雅的基础上,更重言情体物,向思精工,缜密典丽发展,大量融化唐入诗辞入词,使词更加雅化,善造深融和雅之境,影响波及南宋,明,清,成为婉约之大宗。  相似文献   

14.
历来治词者已注意到北宋词坛上柳永、周邦彦之间的承传和改造关系,但视野往往拘于艺术形式方面,对于他们之间由于审美取向的不同而导致的作品情感意蕴的差异论述不多。从这个角度切入,本文结合作家身世、社会背景和具体作品进行动态考察,描述了北宋词坛上词情由外向型向内省化、审美趣味由俗至雅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南北宋之交的著名女词家李清照的文化活动,诸如诗、词、文的创作,以及斗茶、饮酒,打马、收藏文物的活动情趣,一千多年来,海内外文化界有口皆碑,如果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考察,应该怎样来评价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6.
杨世宇 《科技信息》2008,(19):255-255
词作为大众化的文学,缩小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距离和差异,促进了不同文化层次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词发展到了南宋后期,逐渐被士大夫化和雅化,使词从勾栏瓦肆、秦楼楚馆向文人案头,士大夫殿堂转移,文学市场日趋缩小,其艺术生命开始萎缩。  相似文献   

17.
北宋统治者“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基本国策和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的双重行为,造成了宋初文化环境的浮躁,并影响着文人们的人生价值取向和文学审美感受,所谓“艳科”的“媚词”,表现了他们在诗文中少有的对享乐、恋情的游戏态度及其浮躁情绪,词中的“高楼”意象,更突出地再现了北宋前期文人怎样在浮躁的文化环境中沉沦,又怎样艰难地挣脱文化环境的漩涡,去顺应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9.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大家,在诗、文、词方面均卓有建树。他开一代豪放词风,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豪放词,但也有不少委婉深切的婉约词。本文就苏词中的婉约名篇《江城子》作具体赏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豪放"只是东坡词貌."骚雅"才是东坡词骨.苏轼"以诗为词"突破了北宋词所谓的传统,为宋词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概言之,东坡词中的"骚雅"所寄者乃是其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