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阐明了建立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与原则,构架了由居住环境、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及交通治安5个分项、18个单项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本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小城镇人居环境的主要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小城镇人居环境质量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个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并对单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存在东中西部差异;(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饮用水水质和农业技术推广是影响人居环境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和方面对优化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厨房、卫生间环境特点的分析,对厨房卫生间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目的、原则、内容进行了阐述,建立了包括适用性能评价、环境性能评价、安全性能评价、经济性能评价在内的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厨房卫生间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FCE的露天矿山作业环境安全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地评价露天矿山作业环境,建立矿山作业环境的多级模糊层次分析模型,该模型分为4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项.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FCE)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方法对国内某露天矿山作业环境进行综合安全评价.研究表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进行露天矿山作业环境安全综合评价可以为矿山的危害辨识、安全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及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选取1999~2004年楚雄市区居住条件、城市生存环境质量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水平3大类共23个单项评价指标,构建楚雄市区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分析1999年以来楚雄市区的城市发展对人居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楚雄市区各项人居环境评价标准总体上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发展不均衡;1999~2004年楚雄市区人居环境总得分年平均增长率为4.98%,说明楚雄市区人居环境质量在逐渐"优化",但人居环境质量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人居环境的发展暂时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建议通过树立新的城市发展观、搞好城市生态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等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改善楚雄市人居环境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日益凸显的校园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极大关注。本文基于L高校校园安全现状,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的两级校园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基于灰关联分析方法,对两级指标灰色关联度及校园安全综合关联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环境因素、事故处理因素2个一级指标以及师生自救互救能力、防盗防骗、学生处、校园监控、火灾爆炸事故处置5个二级指标均为校园安全薄弱环节;L高校校园安全现状等级为"中",师生满意度为一般。学校应大力加强安全投入,并制定相关安全防范措施,稳步提升校园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用户满意度是表征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用户满意度调查研究能够为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信息和决策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用户满意度进行了分析,参考Rodski调查方法构建了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暨洛阳市科技图书馆的用户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定性分析,确定了3个一级测评指标,利用古林法计算了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所占权重,进一步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了用户满意度得分,依据调查结果,指出了图书馆现存的问题并给出了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建设作为黄土高原乡村振兴工作的主线,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以人居环境理论为支撑,结合黄土高原地区的地域特点,从生产、生活、风貌、风俗和治理五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评价模型.最后,以黄土高原典型的农业大县庄浪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以庄浪县为代表的黄土高原地区乡村建设质量评价值处于良好等级.(2)基于人居环境理论的乡村建设质量评价五维度权重中,风俗和治理维度得分较高,生产和生活维度的满意度有待提升.(3)通过IPA象限图分析发现,各指标不同维度的重要度和满意度表现差异明显,其中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和住房条件改善是目前乡村建设水平提升的关键.总之,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黄土高原地区在乡村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均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9.
大连西部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居环境是以“人类居住”这一中心事物为主体的环境。对于这一主体而言,环境就是人类居住的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并作用于人类居住的所有外界事物,即环境就是一切影响人类居住活动因子的总和。从这一角度出发,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评价因子的代表性,不可替代和多层次性的特点,选取了5项一级指标和18个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大连西部西北路沿线居住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区域范围内居住小区质量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区域生态安全的模糊多层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即准则层、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准则层基于P-S-R模型分为生态环境系统状态、人文社会压力、环境污染压力、人文社会响应四部分;介绍了模糊多层次评价模型的构建,利用模糊多层次评价方法对铜川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临界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公平程度, 基于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测算北京市五环内各街道教育、医疗、商业、交通和文化休闲5个维度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 加权得到综合可达性指数。基于特征价格模型, 分析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 北京市五环内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的空间差异较大, 资源高度集中在部分区域; 医疗和教育可达性中心城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商业可达性东部明显高于西部, 交通和文化休闲资源较为分散, 没有明显的可达性高值聚集区域; 对于住房价格, 医疗和交通可达性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商业可达性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教育和文化休闲可达性的影响不显著, 综合可达性的影响显著为正。研究结果可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提供帮助, 为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10年5月航拍遥感影像和贵州湄潭县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相关资料,利用移动窗口法,在8个方向上从城市中心向边缘取样,定量分析了湄潭县城市绿地景观空间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类型水平上,8个方向的农业用地和山体绿地景观比例较高,是湄潭县城绿地景观的优势类型,其他各类城市绿地景观比例偏小,县城建成区绿地建设滞后。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在老城区、工业区破碎化程度高,斑块形状较为复杂;公园绿地面积不足,分布不均。(2)景观水平上,不同景观指数沿8个方向样带呈现明显的梯度特征,表明城市化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增高。  相似文献   

13.
依据沈阳铁西区工业迁出地域34个新建居住区的用地结构、容积率、人口数量、景观特征、服务设施的调查数据,分析2002—2010年期间建设用地类型转化、居住区用地结构,结论是:住宅、道路和绿地成为工业迁出地域主要的景观类型;景观斑块破碎化程度降低,形状更加规则;工业建筑向住宅更新是城市景观的主要转化,绿地景观以草地为主;住宅向垂直方向扩张,低层建筑减少;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密度大;停车位严重不足,道路出行不畅,居住区用地结构需要优化.最后,提出了居住区土地利用优化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人群活动需求与景观的关系,从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服务满足民众活动需求的主、客观表现出发,提出服务量度、服务活动多样度、服务主体多元度、服务满意度4个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厦门市5个不同类型公园为案例,实证研究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服务实现度的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城市公园景观文化服务实现度应重点着眼于提高城市公园中社交活动的比例,并增加对青年和少年活动需求及偏好的考虑.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其涉及的要素众多,服务对象也复杂多样,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城市公共景观空间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本文将安全工程的理论引入到景观设计中,通过对环境景观利用鱼刺图(FBF)法进行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进而有效的分析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环境中的危险隐患系统,并针对不同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鸡西市居住小区公共绿地的调查,发现小区公共绿地存在面积小,使用性差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的方法,扩大了小区公共绿地覆盖率,并指出公共绿地在规划布置中应注意 效果和使用效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住宅小区宜居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即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服务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68个三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权重系统,选择模糊数学法作为评价方法.以沈阳市铁西区黎明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居民问卷调查统计数据,进行了住宅小区宜居性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小区宜居指数为2.69,宜居程度一般,其中环境质量、公众健康与生活便利得分较高,而景观设计、经济水平、文化建设与服务管理满意度较低.这与其宜居性客观水平基本一致,并针对该小区景观设计、文化建设及服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许昌古城景观的整体概括,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分别讨论了许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古城街区景观和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城市环境与人群舒适度正逐渐受到关注,高质量的城市住区绿化可以改善微气候,提高空间使用率。本研究旨在探究绿化对人体舒适度影响的潜在机制与调控途径,明晰绿化指标之间的差异,为寒冷地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提出相应的绿化配置策略。【方法】选取寒冷地区城市郑州的3个典型住区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冬季住区微气候实测及舒适度调查,通过回归分析,明确绿视率、植物视图因子两种绿化指标与舒适度的定量关系,厘清绿化对微气候环境舒适度的调控机制,并利用中介效应分析揭示二者作用途径的差异。【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视率、植物视图因子与舒适度评价呈显著负相关(b=-0.181,P<0.01)、(b=-0.202,P<0.01),且绿化指标对舒适度存在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两种绿化指标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热环境因子皆显著正相关;舒适度与风速评价呈现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热环境因子负相关关系显著。通过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绿视率主要通过76.7%的间接影响和23.3%的直接影响共同调控舒适度,植物视图因子则主要通过87.9%的间接影响调控舒适度,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结论】两种绿化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征绿化结构,在评价人群与空间偏好的环境绿化设计中宜采用绿视率作为指标,而对于微气候适应性研究则更适合采用植物视图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