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海冰介电常数的理论模型和海冰分层辐射理论模型,并用计算机编程计算了两种理论模型。从实验角度,本文给出了测量数据的曲线拟合方法,并着手建立了海冰测厚的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有效监测渤海辽东湾海冰状况,指导破冰船破冰,保障冬季冰期海洋石油平台的安全生产。【方法】在辽东湾石油平台上构建海冰测量系统,利用视频测冰技术、视频冰速测量技术及气象观测多种手段,在2011—2015年度连续4年冬季冰期观测平台周边海冰形貌、范围、运动轨迹,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给出24h海冰预报。【结果】基于海洋石油平台的海冰监测系统对海冰冰量、冰厚、冰速、冰类型监测数据准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海冰实施年、月、周、24h预报,短期预报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合,其中24h预报准确率在95%以上。【结论】基于海洋石油平台的海冰监测系统是一套运行可靠的监测系统,能准确地观测海冰的运行趋势,为冬季渤海辽东湾的抗冰活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航海雷达识别与跟踪海冰试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辽东湾某座石油平台上安装了监测海冰的航海雷达。首先对该雷达探测与识别海冰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它可识别莲叶冰、平整冰、粗糙冰与冰脊,其识别能力主要与雷达性能、天线高度以及海冰表面粗度有关;为了增大雷达对海冰的探测距离,在平台顶部架设了天线塔,使天线高度达到55m;该雷达系统有对海冰连续跟踪的能力,可为研究海冰生消和运动规律提供依据,同时也是局部海冰实时监测与海冰管理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冰作用特征参数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海冰的生成,运移及其与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作为随机事件或随机过程研究,提出旨在建立设计条件的海冰作用多参数概率分析法,对海冰作用静,动力特征参数的规定与选择问题了探讨,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控温法海冰冻融固态脱盐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严重缺乏,而渤海海冰资源丰富的状况,本文利用温室效应原理,设计了一套海冰控温冻融固态脱盐装置,并进行了现场脱盐试验和室内海冰盐分运动示踪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海冰冰体液一固两相共生的混合体结构特征构成本技术的基础,海冰中卤水在重力和冰晶微融水的淋洗作用下总体上沿盐水通道向下快速迁移而排出;气温为2-6℃,冰温为-1.5—2℃时,经过5-7d控温脱盐,海冰盐度可降到1‰以下;出水率可以达到60%以上;单体设施年冰期产水可达381.6m^3;出水水质完全可以达到农业灌溉水标准;海冰淡化水吨水试验成本约为4.47元/m^3.  相似文献   

6.
GMS红外通道实时资料遥感海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4年1,2月的GMS-4的红外亮温和可见光反照率资料,以辽江湾海冰为对象,得到了海冰参数的提以方法和冰厚遥感数字分布。根据冰水物理特性的差异,建立了冰水识别的判据,发现用亮温可以较好地识别冰水,由此和到了冰水区分的亮温疮阀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航海雷达在辽东湾冰区石油平台上,现场实时进行海冰观测;雷达监测海冰系统,针对海冰类型识别及对应冰厚度、流冰漂移速度、方向、冰边缘线等要素进行观测;应用统计模式分类法,对雷达观测的海冰数据进行分类、验证,其海冰分类识别结果标准率达80%以上,同时开展现场流冰跟踪数值预报业务,检验了现场雷达海冰监测、数值预报的可行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赵进平 《大自然》2010,(4):12-14
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前,北冰洋上冻结着厚厚的坚冰。那时北冰洋的绝大部分常年被海冰覆盖,95%的海冰是多年冰,只有靠近海岸的一些海域夏季会发生海冰融化。全球气候变暖后的20世纪,北极海冰范围没有明显变化,但海冰厚度缩减了近一半,为后来的海冰大范围消融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根据1960-1995年间渤海海域的海冰灾害的实际观测资料,建立了信息GM(1,1)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对GM(1,1)灰色预测模型提出新的改进型预测模型,并运用改进型的预测模型对渤海海域的海冰严重灾害进行预测,据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两次海冰严重灾害为2003年和2011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的反射信号(GNSS-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ed signals )进行海冰遥感的技术原理,通过对辐射传输模型的分析,得到GNSS反射信号的功率与海冰厚度关系的模拟.分析了2013年天津渤海湾海冰实地观测试验数据,试验中利用一个垂直向上的右旋圆极化天线负责接收直射信号,同时另一个45°朝向海面的左旋圆极化天线接收反射信号,将观测得到的反射信号信噪比和GNSS卫星的镜像点轨迹相结合,得到冰面和水面的反射信号空间分布,相对于直射信号只与卫星发射信号强度和天线增益相关,反射信号则比较复杂,除了卫星发射信号和天线增益,还受到反射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GNSS反射信号用于海冰观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海冰密度的反演.  相似文献   

11.
北极海冰面积对湖北省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53~1984年北极各海区逐月海冰覆盖范围资料,采用遥相关,滞后相关等统计,天气气候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北极海冰面积变化对湖北省夏季降水的影响,揭示了湖北省夏季降水与北极某些分区海冰存在较好的滞后相关关系,并初步分析了海冰与极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面积指数,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等大气环流因子的关联,探讨了冰-气间可能有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水区斜坡人工岛海冰危害及减灾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减轻海冰对斜坡人工岛的灾害性影响,经过现场调查和分析,揭示了由于大面积冰盘的能量使其一部分与斜坡人工岛发生作用而产生爬坡、破坏和堆积现象,确定了斜坡人工岛前海冰堆积体的形状.现场调查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曲面破冰结构诱导海冰在斜坡人工岛前形成堆积体,可以增加海冰接触人工岛的能量消耗,降低海冰对斜坡人工岛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电阻率冰厚监测装置在南极海冰考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阻率冰厚监测装置是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中海冰厚度监测的技术设备之一。结合南极极端环境,对基于冰、水不同电传导性质的电阻率冰厚监测装置首次在南极海冰考察中所取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极地海冰不稳定的现场环境和低温是影响该装置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对该装置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工工作基础上建立了海冰的数值模型,建立了动量方程的迭代差分格式及连续方程的分裂差分格式。数值试验表明所建模型及差分格式的可行性,所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冰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海冰热力模式中的九种长波辐射参数化方案,并利用波罗的海观测资料对长波辐射通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波辐射参数化方案的计算结果受环境因素影响;云量对每一个方案的计算精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云量参数化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6.
南极海冰厚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进行南极地区海冰厚度的数值模拟研究,并考虑太阳短波辐射等因素对南极海冰厚度变化的影响。根据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现场观测数据,建立了辨识海冰厚度的最优控制模型,并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最优控制问题,仿真结果与现场观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所建模型和求解算法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中国气温变化之间的年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7-2001年冬季的北极海冰资料、中国160站气温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的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冬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与中国气温变化之间的年际关系.过去44年来,北极海冰面积总体上具有减小趋势(鄂霍次克海是例外,那里海冰面积有增加趋势),相应地北极涛动趋于增强,我国大部分地区趋于增暖.叠加这种趋势变化之上的是年际变化.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冬季海冰变化的主要空间型表现为格陵兰海和白令海的海冰异常总是和鄂霍次克海、巴伦支海东部、喀拉海(新地岛附近)以及哈得孙湾的海冰异常符号相反,并且与500 hPa高度场上的EU和WP型遥相关对应.当冬季格陵兰海和白令海的海冰异常偏少,而鄂霍次克海、巴伦支海东部、喀拉海(新地岛附近)以及哈得孙湾的海冰异常偏多时,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偏弱,冬季风减弱,东亚西风增强,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温度升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在国内首次利用船载雷达,在冰区石油平台上,现场采用雷达海冰监测预报技术系统,进行雷达海冰图像数值化处理,得到流冰类型、冰厚度、流冰密集度、流冰速度、方向、流冰漂移轨迹等要素.同时首次现场实时计算出雷达冰漂流场矢量图,并开展了雷达海冰数值跟踪预报,在冰区油船外输作业中得到很好应用.为船载雷达在海洋监测预报技术和环境工程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海冰与波浪的相互作用,以单块非冻结模型冰为基础,通过试验研究了独立海冰的纵向运动,并与斯托克斯漂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海冰的纵向运动包括纵向平移运动和纵摇运动,平移运动可以分解成纵向的漂移运动及纯粹的纵荡运动;海冰的厚度、波长及波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冰的纵向运动.通过计算发现斯托克斯漂移与试验测量值随波陡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李忠东 《科技潮》2011,(9):64-65
北极海冰每10年减少11.5%观看介绍海冰一年当中增加和减小的电影,有点像看肺部吸气和呼气一样。在秋季和冬季的几个月中,北极海冰稳步扩展,直至达到最大范围;一般在3月,海冰从某个地方开始减少,通常在9月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