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马尔库塞的艺术政治理论是其“批判的社会理论”的逻辑归宿,是其晚年思想的核心。马尔库塞晚年之所以从政治上的激进主义转向文化艺术的批判,是因为他认为“心理上的压抑、哲学上的理性、美学上的表现和高级文化的优越感,都是资产阶级社会统治的对应表现”。这种在深层革命结构上的对应性,促使马尔库塞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大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新课题,邓小平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很大的创新和发展。一、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政党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指出:“共产党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共产党人到处都争取全世界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①首次深刻阐述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社会批判理论的名代表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通过一系列理论作,特别是“单面性”这个重要概念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意识形态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从而提出了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爱欲解放,为我们全面、深刻地把握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单向度的人》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的经典作品之一,问世后在世纪内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国内《对单向度的人》的批判也呈现出繁荣的局面,但其批判却存在以下缺陷:用历史的“旧镜片”来观察发达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带着“偏见”来理解《单向度的人》和马尔库塞的思想;孤立地、片段式地批判《单向度的人》和马尔库塞的思想。这些批判是一种“单向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统一,它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现实的社会存在,并“透视出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对象、现实、感性”成为如此存在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者和各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的实践中,必须认真完成的根本任务:正确、科学、系统地解答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向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贡献主要是正确科学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革命”这一重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我党的历史上,毛泽东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并身体力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理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历来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社会主义,也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建立了两个里程牌。第一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革命。“两次革命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两次革命,产生两个伟大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90年理论创新的历程,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得到具体的历史的阐发;就是在领导全国人民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方法、批判理论得到与时俱进的运用;就是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把毕生的心血都用在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上,他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理论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规律的揭示,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宣告了资本主义社会也仅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剩余价值这一伟大的发现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两大发现正式宣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则指明了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道路以及人类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科学社会主义依然处于不断的"发展"中,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2.
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从中国社会变革的实践过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中,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中,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与发展"的基本关系。我们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发生各种思想偏向,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其特定的思想内涵和实践基础,没有把握"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内在张力。对两者"继承与发展"关系的实践把握与辩证理解,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现代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认识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并由许多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以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属于全人类,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旗帜。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它所包含的不同层次原理的时空界限,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本质和一系列原理。必须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每个特定时代都会产生体现该时代精神的理论体系,从不同层面反映并代表该时代社会内容及其本质特征,表达和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这是一种最能体现和代表时代向前向上发展最新需要的、处于核心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召唤时代前进的内在灵魂和时代旗帜,正是这样一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理论体系,不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是在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以及它们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批判中生成的。根据不同时期批判对象的特性,马克思依次揭示了寓于批判对象中的人本质的内涵。在次第展开的革命的批判中,马克思人本质理论逐渐完善,并且最终在批判中创立了唯物史观,使人本质理论在唯物史观的照耀下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形态。马克思从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到批判人本质的不同异化形式,最终揭示社会关系既是人本质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人本质的异化,其人本质理论的批判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批判是马克思人本质理论的生成方式,并且仍然是当下马克思主义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在未来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过大胆的设想和可贵的探索。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误。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在总结国内外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探索和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这一体系的发展而言,既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又实现了传统文化从历史向现实的范式转变和现代化理论从外源向内源的范式转变。只有从三维范式转变的高度,才能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试论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历史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毛泽东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使他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由于革命斗争紧迫,他没有来得及从理论上清算自己过去的信仰,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不可避免地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唯心到唯物转变不彻底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准备不足等三个方面来分析毛泽东晚年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理论问题的影响,应是具有学术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线索来看,马克思文化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王国到现实世界的实质性嬗变过程。随着世界观转变的最终完成,马克思找到了文化得以生成和发展的真实根源——实践,并最终将"人的文化"的系统研究融贯和体现在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中,从而使"自然—人—社会"构成了完整的统一性总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文化思想,使其在基本理论的层面上得到重释和澄明,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导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