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3,(7):8-8
杭州正在寻找一位“当代马可·波罗”,来发掘该市最值得一游的好地方,并在社交媒体上宣传它们。这个由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提供的职位被称为“杭州博士”。其工作要求就是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拓展文化体验,并通过社交媒体与全世界分享,薪酬是4万欧元(约32.4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13世纪的天主教教廷使者、传教士,还有大旅行家马可·波罗,当时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宗教问题,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谈到了中国佛教,尽管充满了误读,但不难看出他们在介绍异国宗教状况的表象下,理解异国文化的努力。大发现时代的欧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多停留在异国情调层面,商人、传教士未能也不可能深刻理解和感悟中国佛教,但其意义重大:这是继马可·波罗之后两百余年,欧人首次向西方传递了中国佛教形象。考察17世纪前欧人笔下的中国佛教形象,对今日中西宗教文化的交流不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彬 《奇闻怪事》2011,(5):20-27
他的名字在历史上若隐若现,他的故事在后世备受争议。 公元1275年的夏天,他随着父亲和叔叔,沿着丝绸之路一路东行,来到了元朝大汗忽必烈的夏官上都,从此开始了他17年的传奇生涯;公元1295年冬天,他回到阔别25年的故乡威尼斯,留下了一部“天方夜谭”的奇书——《马可·波罗游记》。 他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他是中西交通史上的友好使者,他是成功的意大利商人,他是欧洲探险家的伟大先驱,他是欺世盗名的骗子——其实,无论哪一个身份,在今天看来都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马可·波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提起卢沟桥,北京人部引以为自豪,因为据说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详细描述了它。北京人部相信马可·波罗在元大部(北京)的朝廷做过官,算半个北京人。但不久前,西方一些学者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一些重要疏漏,断言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北京,甚至从来没到过中国。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高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大迥环 高科技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500年前中国是世界高科技的中心,它拥有世界其它国家所不具备的四大发明,即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公元15世纪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将中国的高科技带到了欧洲,带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和英国工业革命,使整个欧洲成为世界高科技中心.十九世纪至廿世纪,高科技中心继续西移.  相似文献   

6.
马可·波罗(Marco Polo),一个欧洲人。生活在13~14世纪,到过亚洲和中国,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已经成为古典名著,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记之一。到今年,他逝世已674年了。9~10月在北京、11月在上海举办了"马可·波罗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游记中,北京被塑造成为梦幻般的“东方帝都”,是真实和镜像的统一体。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和后殖民理论的角度分析,其背后掩藏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在马可,波罗时代,汗八里被视为人间的黄金天堂。中世纪晚期的世俗欲望在大汗的财富中得到传奇般映现。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东方帝都的新消息,中华帝国的神话托起了更具神秘色彩的“天城”。  相似文献   

8.
周慧民 《世界博览》2011,(19):79-79
德国中部沿黑森林各地、瑞士巴塞尔等地的饸饹面技术,很难说是从中国传过去的——马可·波罗其实没传播多少中国技术。  相似文献   

9.
人们盼望已久的大型彩色故事影片《马可·波罗》,已在我国译制完成,最近就要同广大观众见面了。这部分四集上映的巨片,以许多壮观、瑰丽和扣人心弦的场景,展示出中世纪意大利的迷人风光和中国元代多彩多姿的宫廷生活。它再现了700多年前意大利伟大探险家马可·波罗与他的父、叔爬山涉水远道东来的艰险经历,以及他同元世祖忽必烈可汗的友谊,令人重温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早期历史。  相似文献   

10.
仲姝冰 《世界博览》2013,(11):58-59
用在中国用不了的社交媒体平台向海外推广中国旅游。"免费旅游、体验中国文化、高额年薪",今年杭州旅游局用如此诱人的字眼,来描述新推出的一个职位。不同于四年前澳大利亚旅游局策划的"寻找大堡礁守岛人",这份"当代马可·波罗——杭州博士"的工作不仅能让胜出者玩转杭州城,还能亲身体验包括茶、丝、中医、印学、武术在内的五种传统生活艺术。当然,要申请这份工作,你得会"翻墙"。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的杭州,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繁华大城市。南宋灭亡不久,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勃罗在游赏了杭州之后,曾赞叹地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华贵城市”。 南宋定都临安后,把夯土的城墙逐步改建为砖墙。绍兴二十八年又扩展了东南外城,使之成为南跨吴山、北达武林门,左临钱塘江、右傍西湖的宏伟壮观的大城。据载:当时城墙各高三丈,宽厚丈余,禁约严切、人不敢登,犯者准条治罪。城墙四周开有旱门十三,水门五。城南门称为嘉会门(约苕帚湾附近)上建城楼,其“绚丽为诸门冠”,因为皇帝举行  相似文献   

12.
天堂杭州     
《科技潮》2004,(B08):16-17
杭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六大古都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杭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杭州文化发展较为缓慢;隋唐五代至北宋,随着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杭州文化有了初步发展,成为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之一;宋室南迁定都杭州后,中央文化机构重建、人材汇集、南北文化交流与融合,使杭州封建文化发展出现了繁荣局面,成为南宋一朝的全国文化中心;元军攻入临安直至明清,杭州仍为一省的地区文化中心;晚清至近代,杭州和全国一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由于近代资本主义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  相似文献   

14.
鸣沙之谜     
世界上有30多处会“唱歌”的沙丘。自马可·波罗以来,人们对鸣沙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近两位法国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揭开了这个千年之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杭州旅游的总体价值进行了科学的评估,并对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聚歼集结于京沪杭三角洲地区的40多万蒋军创造了条件,为解放上海和浙江全省创造了前提.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中国革命打进了一个楔子。解放杭州的解放军与新四军有渊源的联系.研究杭州的解放.需要深入研究新四军。  相似文献   

17.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有充裕的条件 ,交通畅达是重要的自然因素。运河沟通了南北 ,西湖招徕了千万的旅游者 ,杭州遂成了明清江南经济文化的两大中心之一 (另为苏州 )。外籍人来杭 ,怀着新奇的眼光审视杭州 ,其详细的记载是研究明清杭州发展的重要资料。用外籍资料研究中国历史 ,不失为一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的证据但是,罗萨比在对《游记》的研究中,从另一方面找到许多证据说明马可·波罗的确来过中国。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述,涉及到几乎各个领域,特别是对中国的政治局势和政治制度的记述,写  相似文献   

19.
杭州市电力局的“杭州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曾荣获杭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杭州市1995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将该成果项目作一简介。杭州市电力局是浙江省最大的供电企业,杭州地区电网是全省最大的地(市)级电网,电网供电负荷占全省电网供电负荷的五分之一以上,电网结构复杂,网内火电厂、水电厂和110千伏至500千伏变电所较多.因此,杭州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的难度较大.其成效对全省电网管理十分重要,因此研制和开发该项目科技成果被电力部列为全国重点电网调度自动化项目之一。1.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组成杭州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太原科技》2011,(2):107-107
2011年1月6日,杭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中国科技战略研究院发布了2009杭州创新指数。以2008年为基准值100测算,2009年杭州创新数为114.6,即总体比上年增长1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