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灵韵”是德国文学批评家本雅明文艺理论的核心概念。它具有“独一无二性”、“距离”感、经验的“真确性”、对象的“权威性”,以及神秘的“永久性”等特性。从文学人类学的视野阐释这一概念,它具有神话信仰渊源与文学的仪式功能、自然人化的审美经验与生态审美的文学体验、讲故事的口传文学传统与对话性叙事等人类学维度。本雅明灵韵理论凸显了文艺从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关联性,能为传统文艺作品的“祛魅”走向数码时代文艺作品的“复魅”提供新的解释,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美学思想浸透着强烈的现代精神,本雅明通过比较传统的经典文学,展示现代艺术走向费解和消散了灵韵,并深入描绘和分析艺术的现代性,肯定其给文学艺术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又惋惜其造成传统艺术形式和传统价值观念的衰微。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这一术语是由当代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克里斯蒂娃最先提出的。"互文性"是语篇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一个语篇中包含其他语篇的片断。互文性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但在语言学中受重视的程度还不够。本文认为,语篇的互文性分析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将互文性同语篇分析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所谓互文性,是指文本是由它以前的文本的遗迹或记忆形成。在互文性基础上,热奈特提出了承文本性,即对源文本的扩写、改编及翻译。中文歌词与古诗词之间、英语歌词与圣经神话故事之间存在着互文性。中西方歌词分别来源于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圣经》,实质上体现的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当代西方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奠基人沃尔特.本雅明在其《译者的任务》一文中提出的“纯语言”问题及其翻译思想,评析了本雅明的“纯语言”概念及与之相联系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它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冲击及其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初意义上的互文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现象,传统的影响与渊源研究将其作为必不可少的方法论工具。但自从巴赫金的复调、对话与狂欢理论提出后,克里斯特娃对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由此,互文性成为现代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都在极端的意义上对它进行了阐发。本文试图旧瓶装新酒,对俄罗斯的后现代主义与修辞学中呈现的互文性两极的“先例现象”与“戏仿”做窥豹一斑的梳理与解读,并试图揭示20世纪后半期俄罗斯语境中互文性的理解运用与法国为代表的欧美语境中互文性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克里斯特瓦在巴赫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互文性”概念。随着克里斯特瓦思想的发展,“互文性”概念的理论内涵得到了充实和深化。在其论著《诗歌语言革命》中,克里斯特瓦将精神分析理论融入到“互文性”概念之中,将“互文性”视为重构主体意识、反抗社会规约的革命性动力。同时,“互文性”是“文本”概念的属性,是马拉美、洛特雷阿蒙等人创造的“诗性语言”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雅明是一位渗透着强烈现代精神的美学家和文艺学家,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他充分论证了著名的“机械复制”理论,但并没有对这一理论所关涉到的韵味艺术和“机械复制”艺术进行直接地比较。本文从“机械复制”理论出发,将韵味艺术和“机械复制”艺术从中剥离出来,并对其中所蕴藏的隐形比较加以放大。文章最后将探讨本雅明的“机械复制”理论所蕴涵的比较对国内文艺现象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基于McCarthy&Caner“语言及语篇”的观点,强调在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以语篇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教学。互文性作为语篇的基本特性之一。在教学中应受到充分的重视,语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纳入到互文这一视角下进行。因此,进一步从具体互文性、体裁互文性以及媒介互文性这三方面对高级英语语篇教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互文性的角度探讨文学翻译中不同译者的策略选择。互文性因素对译者所用策略的影响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前人成功策略的学习与吸收;二是出于“影响的焦虑”而对前人所用策略的逆反与创新。以Gone with the Wind的复译为例,对不同译本所用的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互文性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具有共相性的恋头情结原型,在不同时代和不同作家的笔下,常常呈现出多种互异性特征。在研读几部代表性恋头情结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在互文性语境下,恋头情结原型的强劲再生性,并指出由此产生的再现、强化、调和、解构和置换等五种具体派生原型形式。  相似文献   

12.
报纸新闻的互文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纸新闻互文类型有互文性、元文本性和副文本性。报纸新闻互文研究既是句子角度的静态研究,更是语篇角度的动态研究。新闻是对客观现实的建构,这种建构就是互文,互文在语篇中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互文体现出作者对"不同的互文来源+不同的互文动词+不同的互文形式+不同的互文本"的选择。互文及其成分在新闻语篇中表现出不同的语篇作用,共同建构新闻语篇的客观性、真实性、权威性、公正性,并建立作者的立场、态度。互文把文本(当下文本)引入无限的文本世界,开拓了读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作家中,沈从文是第一个对现代文明进程持深刻反思态度的作家。沈从文不仅看到了现代性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进步,也看到了现代性在中国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不可遏制的恶果;所以,沈从文在对待现代性的姿态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呼唤现代性,一方面对现代性导致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表示抵抗,对现代性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14.
马纳瓦卡系列小说中的互文性是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刻画人物、展现主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五部马纳瓦卡小说中人物、情节和故事主题的分析得出互文性是文本的内在属性。在互文性视野下,劳伦斯的民族观和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互文性角度对连贯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展示出了互文性与连贯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更揭示了语篇连贯的实质,即语篇的连贯是与当前语篇相关的主客体在语篇交际中的认知整合性连贯,是超出单个语篇范围、诸因素间的理据性关系。连贯的互文分析法,能给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从本雅明的艺术复制理论出发,对中国年画做出一番梳理和认知。究其本质,机械复制的出现与艺术世界的“韵味”消逝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牵连。社会文化心理氛围的变异,导致年画艺术在现代的困境,说明了复制的非决定性因素。因此,人们把一切艺术中美学意蕴失落的现象仅仅指向技术发达时,有失公允,甚至是对社会进步的自我否定。技术可以使艺术更加精致,复制同样可以使艺术更加完美,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自身。因为无论技术怎样发达,记忆都是最重要的。有了记忆,艺术才充满底蕴和生气,才能让人回溯和瞻望。  相似文献   

17.
作为沟通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桥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互文性角度来看,翻译可以说是在语言、文本、文化和思维等众多层面展开的一项具有互文性质的语言转换活动。在跨文化翻译活动中,译者必须将互文性纳入考虑范围,仔细揣摩隐藏在语言结构背后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从文本的体裁、话语和语篇出发,采用移植、补偿或省略等翻译手法,处理跨文化翻译过程中的互文指涉。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等级排序法和对数透视定律,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布鲁克斯的情报学基本方程。  相似文献   

19.
射影对应的形象定义是透视链,任何射影对应都可以用透视作为手段来实现.但在已知射影对应而具体构造透视链时,往往会遇到作图构思上的困难。本对点列与点列间同素透视链的构造以及线束与线束间同素透视链的构造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