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系统的模拟计算,可以为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的调整与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以合肥市滨湖区塘西河雨水排水系统规划为例,讨论了美国环保局开发的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的应用情况,主要选取超载节点和管道的模拟结果进行管网分析,找出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瓶颈”,以此为基础进行雨水排水系统规划方案的调整,达到缓解城市积水的目的.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可以为实际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陶义 《科技资讯》2010,(25):160-160,162
排水系统从以前的防涝减灾、排污减害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排水系统起到回收城市污水和净化再生,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维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了城市排水系统分流制的实施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就外排雨水地面径流量大小控制进行了阐述,对雨水回灌利用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城市污水处理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却成为了城市排水行业遇到的新难题.这些污泥,如得不到安全、稳定、规范化的处置,将会大大削弱污本厂的减排效益,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该文以分析苏州市区及周边地区污泥处理处置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城市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城市排水系统就是将城镇的污水和雨水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由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组成。排水体制的选择应因地制宜,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同时。要加强对城市水系雨水径流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地面硬化率不断增加,原有城市排水系统难以满足城市排水需求,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冲突逐渐加剧,城市内涝、黑臭水体现象日趋严重﹒天津作为国家第2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已经有了一定的建设成果﹒本文根据我国提出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介绍了低影响开发理念在天津市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天津市海绵系统空间构建、排水系统安全保障的"大海绵"具体措施,同时介绍了透水铺砖、下凹式绿地及雨水花园等"小海绵"具体做法,逐步建设起能满足城市需求以及自然保护的城市排水与雨水综合利用设施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不够完善,很多城市在雨季降水量较大、较集中时经常会遭受内涝灾害。然而我国还面对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如何在降低灾害同时又能够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主要工作包括设计雨水过滤装置,充分考虑目标区域现有排水系统的现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城市建设规划等基本情况。加快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首先从政策法规方面给予保障,建立严格的地面建筑排水标准;其次预先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第三加强雨水疏导,有条件的区域建立大型蓄水池,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污染控制的主要工程,其中雨水和污水管道系统投资占整个排水系统投资的70%左右。我国大多数老城区排水体制为合流制,这种排水体制已不能满足城市生态建设需  相似文献   

8.
昆明城市排水系统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与否,标志着一个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高低,文章通过对昆明市城区排水系统的历史沿革,现状情况及存在地分析,提出了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应做的排水规划、清污分流入一系列措施,为今后排水设施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绪论随着我国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城镇污水处理率也相应的提高。在污泥处理能力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也大量产生。污泥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易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住建部通报截至2014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县(以下简称城镇,不含其它建制镇)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717座,污水处理能力1.57亿立方米/日。在下一步的工作要求中,住建部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快污泥处置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城市排涝系统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除了城市化对城市暴雨强度、产汇流具有明显影响外,特定的城市水系条件是制约城市排涝的重要因素。城市河道功能转换滞后,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管理存在不足,导致城市积水点日益增多。建议开展系统研究,适度超前规划排水系统,打破部门分割状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维护系统,以期改变城市排水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目前城市建设和排水系统中对雨水以“排”为主是形成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提出城市规划和建设与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统筹的主张,对雨采取“渗、蓄、排”三者相结合的方针,为雨水向地下渗透提供通道,改善地下水位下降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它的任务是及时收集、输送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本文阐述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作用,以及在城市排水管道规划设计基础资料和基本参数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排水系统的体制进行城市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给排水工程的发展。排水系统由以前单一的合流制慢慢发展成如今的分流制以及合流制与分流制共存的多元化体制。雨污分流改造不仅可以使污水厂的运行更容易控制,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从而加大处理污水的可靠性,改善环境。本文简要分析了城市排水系统雨水分流改造,旨在更好地促进城市的规划以及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市政工程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而在市政工程领域领域,排水系统安装与施工属于重点工程。目前,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与此同时,也衍生出很多系统问题,比如说在雨水管网施工方面存在很多缺陷,一旦雨季下雨量丰富,便容易导致雨水管网出现堵塞现象。鉴于此,本文着重就雨水管网施工要点以及控制举措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如今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也日益完善。在上海,城市污水处理配套建设基本已能达到全覆盖,但对污水处理衍生的污泥处理覆盖面还落后于污水处理,近年来,随着污泥处理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也逐渐认识到污泥污染情况的严峻形式,也越来越重视污泥的处理处置,探索污泥处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主要介绍沼气脱硫系统在污泥消化处理工艺中设计、建设及运行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马洁 《科技资讯》2011,(31):69-69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消耗掉的污(废)水,若任意排入水体,会使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更会给自然界带来长期的危害。城市排水系统就是将城镇的污水和雨水有组织地排除与处理的工程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实行雨、污分流是减轻城市污水对受纳水体污染,完善城市污水排放体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设计到实施,从决策层到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坚持经济、科学、认真地进行,长期、连续、逐步地实施。  相似文献   

17.
虹吸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特别是大面积、大跨度的建筑物。本文综述该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与传统的重力式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比较及虹吸式雨水系统安装与防水处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污水处理率不断增加,致使相应的污泥处理处置逐渐成为新的环境难题。本文以循环经济思想为指导,对各种污泥处理处置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现有的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切断了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循环,造成了土壤贫瘠和化肥的大量使用。污泥的处理处置应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即以减少污泥产生量为首要目标;选择污泥处理技术时应着眼于污泥的最终处置方式;应逐步减少污泥填埋和焚烧的比例;污泥的最终出路在于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应对环境变化对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设计带来的影响,从城市暴雨分布规律、城市化进程、雨水管网模拟等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应综合考虑随机、模糊、区间、粗糙等多种不确定性信息,构建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模型。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变化改变了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原有规律,且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基于信息熵理论构建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模型,减小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GIS的数字排水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排水系统是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的主要脉搏之一。它与城市的水环境状况、居民的生命安全直接密切相关。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环境变化超出了我们可以想象的程度,尤其是水环境恶化、积水等洪灾频频发生,使得城市排水问题日益突出。因而迫切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线探测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新技术,全面开展排水管网及实施普查并建立完整现势的排水数据库和先进的数字排水系统。数字排水系统可实现对雨污水收集与排放、污水输送、污水处理等业务的管理。具体包括前期排水规划与设计、项目建设管理、还包括建成后的运营调度、维护、资产管理、设施与设备管理、防汛调度与决策指挥、水质监测与污水处理、执法与行政等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