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土地资源日趋紧张,因此人们在增加建筑高度的同时也日益加强了地下空间的利用,然而地下空间工程的施工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导致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多的技术难点。本文基于此从岩土工程勘察、结构设计、防水建设和开挖技术四个角度对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安全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环境地质、尤其是环境土工的复杂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岩土工程安全是工程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城市地下空间岩土工程监测技术、监测资料分析及变形预测、施工安全预警系统的技术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技术进展,对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岩土工程安全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地下交通的发展,地下空间得到广阔的应用。由于城市地下状况比较复杂,如何让线路顺利通过且不影响原有建筑物的安全。桩基托换技术是解决这一城市建设施工难题的重要手段。监测伴随桩基托换的始终,在桩基托换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成绵乐(成都—绵阳—乐山)高铁下穿成昆(成都—昆明)铁路桥的工程实例,介绍桩基托换监测技术在穿越地下桩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城市道路、地下商场、地下人防的工程、地下铁道建设、地下设施、地下车库等越建越深。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如何来满足深基坑设计工作的需求对岩土勘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关注民生改善,以科技惠及百姓是上海社会发展科技工作的出发点。2015年,上海市主动应对科创中心建设的新要求,聚焦民生热点,重点围绕地下空间、建筑施工、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方向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广,提升了科技对民生改善和城市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例如为应对特大型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施工和安全监测的科技需求,上海持续支持城市地下轨道交通、超大深长隧道、生命线工程等地下空间开发的关键技术攻关,逐步构建完善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安全保障技术体系。针对上海特大型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安全隐患和民生关注热点,聚焦防灾减灾、地下生命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明 《科技信息》2012,(33):483-484
我国正迎来以轨道交通建设为代表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高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因此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一个新专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发展同样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就目前我国目前的形势下,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可供开设和准备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升级,地面空间的日趋饱和,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地下寻求城市发展的空间,即进行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而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首当其冲的就是基坑工程。伴随着地下空间开发层次的不断深入,基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对施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下,如何合理地解决好基坑支护方面的问题,岩土工程界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不断涌现,本文比较系统的介绍了TRD工法即锯槽搅拌成地下连续墙在基坑支护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发展得益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进步。而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实际工作中,当下广泛应用的基础地质技术显著提升了地质工程勘察的质量以及效率。该文就以山区勘察为例,对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做出了探究,提出了若干个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策略,以望能够提升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得到了飞速发展。根据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建设方针,结合城市地下步行街修建人防工程,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发展空间。本文依托国内外实际,浅析了结合城市地下步行街修建人防工程的模式和方法,并针对绍兴本地情况,提出了绍兴市结合城市地下步行街修建人防工程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过程中涉及数据复杂、隐蔽等特点,将GIS引入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中,搭建了基于组件式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应用框架。分析了使用ArcEngine集成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综合应用过程中的优势,探讨了利用GIS集成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数据集成、信息采集、信息处理及空间分析等一系列操作过程。系统采用Visual C#2005与ArcEngine集成技术和Oracle 9i数据库平台,运用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综合应用开发,不仅能够充分发挥GIS的矢量数据对城市地下管网分布情况的编辑、管理、分析等功能,还能够对地下管网受损受害地点的快速、精确定位管理具有一定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飞  金龙 《科技信息》2010,(36):I0224-I0224
本文分析了在工程勘察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经常被忽视的原因,并指出其给勘察工程中带来的危害,介绍了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探讨了岩土水理性质和地下水变化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及地下水污染勘探在岩土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树林 《科技信息》2011,(12):I0324-I0324,I0326
本文通过对天津地铁3号线解放北路站出现漏水险情后附近道路地下空洞异常的勘察探测,对综合勘探技术在地下空洞异常探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对今后类似工程情况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基岩面和地下构造勘探、地下空洞和不良地质体探测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能为公路、机场、高层建筑等工程选址提供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规划的基础资料,是一种科学而经济的技术手段。本文以某工程预选址工程为例,详细叙述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进行工程勘察的方法和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道路工程建设之前对工程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全面探查,可以避免破坏地下管线,保证道路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对后期的勘察工作和道路施工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电磁感应法和地质雷达法,探讨了其在兰州市西固区T018#+T020#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前期地下管线探测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不同管线探测技术在该项目的成功应用,可为今后同类道路工程调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地下空间工程在工程建设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以重点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的施工难点和技术突破;依托大型项目,分析了地下综合体的功能定位和设计趋势。由于地下工程事故现象频发,指出了目前国内对工程风险管控的不足。结合国内智能化地下工程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信息化技术在地下空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已接近10000人/km2,土地资源严重不足。为此,新加坡政府对其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先后开发建设了一系列适应其发展水平的地下空间工程,如地铁、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网系统、地下储存库、大型地下公共空间等。其地下空间工程的开发,无论是在理论知识还是技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介绍新加坡一些典型地下空间工程案例,探讨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和所取得的科技攻关成果,从而汲取其宝贵的工程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当前一些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首先针对珠江新城地下空间示范工程的结构技术综合评价目标要求,进行技术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示范工程技术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和标度设计指标;其次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评价函数和模糊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广州珠江新城城市地下空间空心钢管混凝土楼盖技术定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刘凯 《科技资讯》2014,(15):138-139
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地下空间工程数字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并对数字档实施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融入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地下空间工程的建设与开发,为防空袭斗争提供工程保障。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并将继续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有较长的历史,并出现了地下步行街、地下商场、地下车库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地下综合体。我国人防工程的平时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经验。如何使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如何使地下综合体与人体工程结合更好,已成为有关部门和人员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Geodatabase和ArcSDE的城市地质空间数据库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基础地质数据是"数字城市"的基础性数据.随着地质资料数据的急剧增多,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地质空间数据库.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地质空间数据库,描述了Geodatabase空间数据模型和ArcSDE技术,以沈阳市的工程勘察数据为例,在分析城市地质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地质Geodatabase空间数据库的建立过程,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化一体存储和管理,为实现城市基础地质数据的科学管理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