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报道了象山港海区和玉环芦蒲海区三倍体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垂下式养殖的研究结果。三倍体牡蛎的采苗器为牡蛎壳,每片采苗器采苗20-30个,以15-20cm间距串于聚乙烯绳间并吊养于浮筏上。三倍体牡蛎在个体重、成活率和亩产等养殖经济性状方面比二倍体分别增加14.63%-18.61%、9.52%-10.74%和23.53%-25.00%。三倍体在生长等方面性状优势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与其低育性和对饵料的高转化率有关。通过在两个海区对三倍体牡蛎浮筏养殖的比较研究,证明了三倍体太平洋牡蛎大规模浮筏养殖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利用18亩养殖虾塘进行近江牡蛎(Ostrearivalaris)与日本对虾(Penaeusiaporucus)套养试验,结果表明:经4~5个月的养殖后,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日本对虾平均亩产量达58.3kg,比对照单养池的产量提高30%。同时又可获得蛎肉1375kg,平均亩产65.5kg,其成活率达63.8%,出肉率达38.3%。比自然海区亩产蛎肉增加630kg、成活率提高17%、出肉率增加20.3%。试验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2004年7~11月,对南麂马祖岙海区养殖的太平洋牡蛎、海湾扇贝和厚壳贻贝的附着生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垂直分布、栖息密度、生物量及波动特征。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共有41种,隶属于9个生物门,其中节肢动物有10种,为最多;锯额豆瓷蟹、三角藤壶垂直分布最广;主要优势种为三角藤壶、牡蛎等,不同养殖贝类有不同的优势种;养殖贝类的外部形态与附着生物的附着效果有较大的关系,附着生物对附着体有一定的选择性,台风对附着生物的附着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对在养殖生产中可利用改变吊挂水层、错开附着时间、使用药物等防除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海洋养殖网设施上的生物附着历来是海水养殖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不同养殖海区有不同特性,至今没有得到良好解决。为分析附着生物变化规律,研究防附着措施,本文通过实海挂网试验,对桃花岛养殖海区的附着生物种类、附着期、附着程度以及水层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测试了一种新型量子仿生防污涂料对桃花岛养殖海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水域的附着生物主要有水螅、石莼、鸭毛藻、麦秆虫、紫贻贝等,种类和组成结构相对单一,对水体交换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水螅和石莼。水螅在表、中、底层均有分布,附着高峰在5月底,覆盖面积率为98%;石莼多附着在0.5 m水层以上,从7月中旬开始附着,数量较大,覆盖面积率为80%左右。新型量子仿生防污涂料对桃花岛养殖海区具有较好的防污效果,试验结果可为桃花岛养殖海区附着生物的防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近江牡蛎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近江牡蛎担轮幼虫期染色体制备方法及核型分析结果,近江牡蛎2N=20,NF=40,均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另外,还观察了近江牡蛎核型的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6.
羊栖菜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羊栖菜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过程中,对羊栖菜有性繁殖生物学、生殖规律进行观察、研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羊栖菜人工育苗中的采苗技术,初步达到羊栖菜生产性育苗技术的要求.同时在开展人工养殖示范、推广中,取得了好于自然苗养殖产量,此外对低温保苗延迟下海暂养技术也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广西沿海养殖的牡蛎体内Pb含量水平及污染危害情况,于2006年7~10月对广西沿海养殖的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进行抽样检测,共采集牡蛎样品14批次,各采样点采2~3龄牡蛎20只.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检出含有Pb,含量为0.08~2.3mg/kg,全部样品含Pb的平均值为1.2mmg/kg;有9批次样品Pb含量(>1.0mg/kg)超过国家《无公害食品近江牡蛎》的限定标准,超标率为64.3%.基于养殖贝类在人们总膳食结构中所占比例很小,参考国外相关做法,建议我国牡蛎等贝类产品卫生质量标准应以养殖贝类产品中大肠菌群数值作为划型标准,以铅、铜、镉等重金属作为海水贝类养殖生产区的监控指标进行监测,并结合环境因素(水质、底质等)监测结果,评价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以及产品质量状况,这更符合生产及消费的客观情况.  相似文献   

8.
几个养殖海区网箱附着生物主要种类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4月—12月,对浙江佛渡、象山和大陈海区进行了网箱网衣主要附着生物的定量、定性生物学测定。结果表明:三个试验海区网箱网衣附着生物的种类主要有水螅虫(包括簸枝螅、管状真枝螅、殖螅等)、海葵、麦杆虫、沟虾、藤壶、贻贝、牡蛎、多管藻、石莼、浒苔以及底栖硅藻类等,其中造成较大危害的主要附着生物种类是水螅虫和海葵。同时,试验基本摸清了三海区网箱网衣主要附着生物种类的季节变化和消长规律。  相似文献   

9.
裙带菜藻体柔嫩,滋味鲜美爽口,营养丰富,有明显的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弹性的功效,作为一种健美强体的食用海藻近年来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我省人工养殖裙带菜的面积也逐年增加,1992年已达5000多亩,产量1.3万吨。 1991年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根据裙带菜的生态习性,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成功了裙带菜的海上直接采苗养成技术。该项技术不需用育苗室和育苗器材,  相似文献   

10.
厦门海区海上交通设备的附着生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1960-62在厦门海区对各种船只、码头、航标、海底电缆及海中其他建筑物的附着生物的调查结果。报导其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各种生态类型的划分及其生态特点,对影响附着生物的主要生态因子也加以初步探讨。 初步鑑定14个藻类种属和109种附着动物。藻类的优势种属是:硅藻、水云、浒苔、石蒪及鹅肠菜等。动物的主要优势种:在船舶上的是布纹藤壺、(?)牡蛎、中胚花筒(?)等11种,在海底电缆上的是紫红藤壼、海百合及孔苔虫等8种,在潮间带建筑物上的是白纹藤壼、(?)牡蛎及棘刺牡蛎等6种,附着量的最高记录:船舶是3.73Kg/M~2,浮筒及浮码头7.68Kg/M~2,海底电缆8.10Kg/M~2。  相似文献   

11.
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的胚胎发育观察及人工育苗实验。实验亲贝取自北海市侨港码头。通过人工授精获取受精卵。取部分受精卵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及拍照,在囊胚期之前每隔10min取样1次,囊胚期之后每个半小时取样1次,胚胎发育观察至D形幼虫期。大部分受精卵在育苗池中进行人工育苗实验,育苗期间每天取样1次,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量及拍照,并记录贝苗大小及发育期情况。实验期间水温变化为25.0~28.7℃,盐度为29.3‰~31.9‰。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得出大獭蛤胚胎发育及贝苗生长发育图谱,并描述了大獭蛤的胚胎发育及其幼虫、稚贝的形态。  相似文献   

12.
档案材料的收集是衡量档案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基本标志。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收集方法,以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齐全、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朱宁 《咸宁学院学报》2002,22(4):115-117
“馆藏资源数字化”与“社会资源馆藏化”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两种模式。文章从对这两种模式概念的理解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我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实现社会资源馆藏化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非金属矿超微加工中对喷式气流磨的超微粉收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选配或设计旋风收集器与袋式收集器配套的收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超微粉收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搜索引擎逐渐成为用户在Web上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传统的通用搜索引擎利用一个Crawler程序面向整个Web进行信息采集,它的缺点是采集无针对性、页面失效率高、不能满足特定专业人群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需要一个分类细致精确、数据全面深入、更新及时的面向主题的搜索引擎。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图书馆藏剔旧工作的意义、原则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图书馆藏剔旧工作的意义、原则和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8.
在海底大地电磁仪的研发过程中,硬件不断升级,由此带来不少新的技术难题。本文针对现有仪器的软件运行特性,设计SMS1.0协议,编写采集软件的各个功能模块,对软件系统的各功能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9.
孙立华 《科技潮》2001,(11):59-61
2001年9月11日,美国的纽约、华盛顿陆续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恐怖的爆炸事件,造成了美国世界贸易中心两座大楼倒塌,五角大楼、国务院等地也先后发生了爆炸事件。对此,世界各国领导人都纷纷发表声明,坚持打击恐怖主义,从而拉开了反恐怖力量建设的序幕。目前,全球已有60%的国家成立了反恐怖部队。下面仅介绍一下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反恐怖力量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0.
现代植物标本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在生物学教学及科学研究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标本制作的环节较多,在采集、加工和保管等众多复杂过程中,采集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关系到标本质量和保存价值。采集技术也同其他技术一样,随着社会发展和需求不同提高,也得到发展和改进,开始进入现代化时代,一些重要变革改变了传统标本采集与制作的方法和手段。这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还增加了标本信息的准确度,提高了采集速度,改变了植物标本传统使用模式。本文将结合野外工作和经验,介绍现代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技术的一些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