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歧义现象是任何自然语言都具有的普遍特征,因而是语言学应涉及的问题。本文分别从语义学和语用学的角度,即语言平面和言语平面的角度来研究歧义的产生,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复句中的歧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与单句中的歧义现象相比,复句中的歧义现象有其显著特点。而经过对“只要p,就q”句式的歧义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下列因素均是复句逻辑——语义歧义产生的重要原因:1.关联词使用的不确定性;2.客观事理关系的不确定性;3.关联词的逻辑共性。  相似文献   

3.
周琳 《科技信息》2011,(36):190-191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征。人类的语言错综复杂,就难免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歧义也就在所难免。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一个普通现象,在日常语言中,歧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中外学者对歧义现象的描述基本上大同小异。较近的、也是为公众所认可的定义载  相似文献   

4.
曾小红 《海峡科学》2004,2(5):18-20
本文以"N+Ad.+的+不+V"讨论表示否定的"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首先考察了"N+Adj.+的"的论元角色与谓语动词论旨结构的关系,指出当动词是二元动词或三元动词时,"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和"否定词+V/VP+N+Adj.+的"句式在论旨结构上具有平行性联系,认为"N+Adj+的+否定词+V/VP"句式实际上是由"否定词+V/VP+N+Adj.+的"中的焦点成分"N+Adj.+的"前置形成的焦点突显句式."N+Adj+的"作为论元,其所指与动词的论元属性及语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黄慧 《科技信息》2009,(34):139-140
歧义是自然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对歧义研究做了历史回顾,将歧义一词加以界定,并试从语音层次、词汇层次和句法层次对英语歧义现象进行了分类,旨在弄清英语语言歧义的成因,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提高英语语言交际效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在自然语言人机交互中,自然语言的多样性和歧义性造成的自然语言解析难题,设计出一种基于自然语言关键词的人机交互方法,使得非专业人士也能通过浅显易懂的自然语言协调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这种方法的大致思路在于将机器人任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用规范的自然语言句式进行表述,通过对自然语句中主干关键词和枝干描述词的提取,遍历语言指令库,匹配相应的自主行为。最后设计了运动控制实验,用自然语言指令验证了此算法的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有+Vp"结构作为新兴语法现象已经在口语中大量使用,其整体结构主要充当谓语成分。"Vp"是陈述性宾语,"有"具有[+完成态][+肯定式]语义特征。该格式在语体色彩和信息焦点方面有独特的语用价值,其文化背景促使该构式得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词话》中的"起来"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穷尽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将《金瓶梅词话》中由"起来"构成的句子归纳为"S+V+起来"、"S+V+O+起来"、"S+V+起+O+来"、"S+把(将)+O+V+起来"和"S+被(乞)+O1+V+(O2)+起来"5种下位句式,然后运用现代语言学中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等方面对它们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以较全面地揭示其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9.
刘英波 《科技信息》2012,(10):189-189
句法歧义现象的存在是导致自然语言理解过程复杂性的重要因素。本文讨论了理解句法歧义句的心理过程,探讨了语境因素对这一过程所采取的心理策略的影响。指出自然语言中句法歧义的理解过程始终充满来自于语境因素的影响,任何单纯考虑句法分析或单纯强调心理分析的研究都是片面的,今后的研究应两者兼顾。  相似文献   

10.
基于前人的研究和对人民网语料的分析,可以讨论“指+量+X+啊”句式中“指+量”(主要是“那个”)的定性、X的功能分类问题.同时,从该句式的语体色彩、应用范围、在语段中的位置以及与同类句式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出发,也可以对“指+量+X+啊”句式作全方位的研究.该句式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功能拓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时间结构"X+两天"具有时间概念表述模糊特征。基于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论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时间结构"X+两天"展开描写和解释,认为"X+两天"结构所表示的时间意义必须同时结合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方法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讨论构建多自然语言互译机译系统所需的高质量、可扩充、完备的、无可弃、无重复、无非正常歧义的多语统一语义单元知识库.在构建过程中采用类型特征分类方法有效降低计算复杂性,使去重复的计算量降低一半,去可弃的计算量降到O(βN)(N是语义单元库规模,β是有界数,β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北方方言中有一类包含助动词"想"的"NP+想助+VP"句式。考察"NP+想助+VP"句式的准入条件和构式特点,并借鉴叙事学理论讨论该句式得以产生的修辞动因。  相似文献   

14.
针对计算机各语言间的无岐义映射问题, 提出一种从自然语言向SPARQL语言映射过程中的歧义消解算法. 该算法基于自然语言的特征, 拟合知识丰富程度和文本相似度消解实体映射过程中的歧义性, 拟合语义权重度和文本相似度消解关系映射过程中的歧义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语言运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利因素。英语歧义指意思不明确,模棱两可,有碍人们阅读和交流。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时可从语义学的角度对英语歧义的定义、范围、分类和产生的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指代问题的研究及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指代的解决对于自然语言理解的非歧义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篇章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固然有助于解决类似的二义性问题,但所需的巨大知识库在实际系统中,无论是建立还是最终的效率和完备性均很难满足用户的需要.文章以第三人称代词为代表,分析其各种指代现象并进行分类通过语法分析和句子语义平面的主客观信息研究,利用格框架,提出了在上下文相关的语义环境中进行指代分类解决的思想,并给出了相应算法.  相似文献   

17.
语义歧义大量存在于自然语言中,其排歧成功率是衡量机器翻译、信息检索、文本分类等自然语言处理软件性能的重要指标.对语义消歧这一自然语言理解领域的难点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统计学习方法在语义消歧中的应用,阐述了统计语义消歧的有关技术,并给出一个基于贝叶斯与机读词典的语义消歧实例,取得了较高的语义消歧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9,(3):56-59
"就好了"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很强口语性的句式,具有表达说话人主观愿望的功能,既可用于已然事件,也可用于未然事件。这种句式是由"就+好+了"谓语性结构的句式演变成今天的"就好了",句式的程度副词在使用上是不同的。"就好了"除表示祈愿功能外,有时还有委婉指责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Ontology特点,探讨Ontology在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概念的语义。结果Ontology解决了自然语言理解中的消歧、推理问题和在语义Web中的应用。结论利用Ontology作为知识体进行自然语言理解,能够有效的把语言学知识和世界知识结合起来,运用世界知识对文本进行消歧和推理;Ontology与知识系统的知识库相融合,使得自然语言理解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方式,而且能够与其它的基于知识的智能系统如专家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20.
戴丹 《科技信息》2009,(36):105-106
文章从英语歧义产生的根源出发,来探讨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将英语歧义分为语法歧义、语义歧义、语用歧义三种类型。尽管歧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仍然会在语言交际中带来不便,文章同时阐述了三种基本的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