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张江高新区成为继北京中关村、湖北东湖示范区之后第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示范区将会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重要示范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先试区,促进张江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的各类资源密集区。然而张江园区如何用足、用好创新示范区的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新的制度比较优势,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将是张江乃至上海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将从合作创新角度出发,讨论张江建立  相似文献   

2.
隽鸿 《华东科技》2011,(4):44-45
上海高新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目前"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2011年1月,国务院做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求把张江高新区建设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和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区。至此,张江高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新的任务面前,上海将举全市之力、聚各路英才、集科技资源,  相似文献   

3.
7月28日,以“自主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1“相约张江”第七届科技文化节暨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论坛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4.
赵浚宏 《华东科技》2009,(10):45-47
上海高新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从1991年3月,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到如今拥有“一园六区”的国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回顾“大张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要探寻:为什么“大张江”能够成为带动上海和长江三角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曲折历程?“大张江”的成功对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霞 《华东科技》2012,(1):54-55
为更好地展示上海张江高新区20年的创新成果,2011年12月底,由上海张江高新区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主办、"一区十二园"共同参加的张江创新成果展向公众展示了整支"舰队"的创新实力,这也是"十二园"首次集体亮相,让公众亲身体验到张江高新区的科技创新魅力,在全国高新区中也是首创。值得一提的是,大型展览至少要2年的准备时间,而张江只用了5个月,这是张江速度的突破,更是上海世博精神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集中力量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好"的指示精神,2016年上海认真落实国家批复的建设方案,加快推进支柱性项目与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上海和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2017年里,上海市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部署和实施,增强科技创新原创能力。2017年4月28日,上海市政府批复成立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办公室、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积极开展《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规划》研究,增  相似文献   

8.
正从"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到"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眼前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对外多多少少折射出了当今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新动态,以及十八大以来中央对于上海在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中心建设上的排兵布阵。近日,发改委和科技部关于同意上海以张江地区为核心承载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消息被证实后,作为张江核心  相似文献   

9.
自去年国务院批复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张江示范区)以来,市委、市政府聚焦股权激励、科技金融试点、人才建设、地方财税和管理体制等5个方面重点内容,加快推进张江示范区建设进程。2011年6月22日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联合制定的(沪府发[2011]36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正式由市政府颁发,  相似文献   

10.
陈晨 《华东科技》2013,(8):66-67
"张江",高新世界的舞台,创新力量的热土,已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近两年来,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充分利用"张江"品牌的各种创新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项目引进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推动自主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沛 《华东科技》2012,(2):52-53
张江高新区经过20年来发展建设,经历了"起步、聚焦、发展和改革"几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大张江",成为全国6个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试点和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张江高新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聚集创新资源,形成若干个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基地,作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发动机,张江国  相似文献   

12.
<正>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批复的首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举措和核心任务。在2018年里,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度、显示度持续提升,其中张江实验室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围绕微纳电子、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海洋、药物等优势领域开展布局,硬X射线、硅光子、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张江成为了继北京中关村、湖北武汉东湖后第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底应该示范些什么?——这道考题期待张江做答。"示范要从机制体制着手"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上,上海市市长韩正指出,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相似文献   

14.
"张江",高新世界的舞台,创新力量的热土,已成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发动机.近两年来,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充分利用"张江"品牌的各种创新优势,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项目引进的品质和科技含量,推动自主创新高地建设,努力实现转型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奎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是一家2006年落户青浦的外资企业,主要生产销售特殊高性能润滑剂、金属清洁剂和钢铁轧制油等化工产品."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奎克化学落户投产后没有申报过一项专利."张江高新区青浦园企业服务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奎克化学的技术创新情况,园区科技事务专员上门主动对接,宣传政策,通过一对一的辅导鼓励企业进行专利申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此奎克化学公司研发部门每年制定专利申报量制度,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于2010年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申报专利12件.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引导奎克化学专利申请从‘有’到‘优’,在保持实用新型专利申报量的基础上,要加大发明专利的申报."发明专利的申报量,最能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江松 《华东科技》2011,(8):54-55
上海张江高新区,是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之后批准的第三家国家级示范区,我国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由此开创“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就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近日,以“产学研联盟建设与协同创新”为主题的“2008名校校长相约张江——话说产学研”论坛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举行。此次论坛为大学和企业之间的对话和合作提供了平台,共有来自大学和企业的2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领导,以及首钢、张江集团、微创医疗等多家企业和研发机构负责人围绕"产学研联盟建设与协同创新"相关主题作了精彩的报告和发言。本刊特此摘选了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和部分高校领导讲话中的精彩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张江,一个打造了十年的科创品牌,起步于上海浦东,却未曾止步于此。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张江"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张江示范区建设与发展从此拉开序幕。经历2011、2012、2014、2020年四次空间调整,张江示范区已经形成"二十二园"的发展格局,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总面积约531平方公里,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核心承载区。  相似文献   

18.
国家高新区是江苏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推动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不断优化高新区创业环境,建立新型研发体系,是提升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全省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5-9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议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20年成就展(又称"两会一展")相继在北京召开。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高新区20年成就展全面展示我国高新区建设20年的发展成果,丰富的展品、鲜活的演示,让人们充分领略到了科技的魅力。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展区,  相似文献   

20.
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南部,内环线浦东段的中点。1992年7月28日,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之后的又一重点开发区。经历了1992年至1996年的基础开发阶段、96年至99年的产业基地框架形成阶段,以及1999年“聚焦张江”战略决策出台以后的快速发展阶段,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张江,已经成为一个创新创业氛围浓郁、人文环境与科技发展高度融合的高科技园区。在2002年上海首批最具影响力和最具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园区)特别宣传和报道活动中,张江高科技园区荣获“上海市最具竞争力科技园区”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