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汽车电动转向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综述了汽车电动转向技术的发展,包括电子控制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下一代线控电动转向系统;叙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重点介绍线控电动转向系统的发展动因、结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关键技术,探讨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抗干扰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  王勇 《科技信息》2009,(29):I0113-I0113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的新趋势,有着卓越的性能,但也有电子产品共同的安全隐患,抗干扰问题,文章初步论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抗干扰的若干技术,探究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从汽车对转向系统性能要求出发,制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相关控制策略,包括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及阻尼控制,并通过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实现该控制策略,可对汽车转向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为检验所制定控制策略及所设计控制软件的合理性,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进口系统装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进口系统性能接近,不仅转向操纵平顺,而且具有良好的助力特性,基本达到装车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汽车转向系能反映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操纵稳定性的好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技术能有效改善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稳性的影响。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构建了数学模型,以输入手力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软件分析了电机助力和扭杆力矩对输入手力的影响与跟踪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电机助力和扭杆力矩对输入手力的响应和跟随特性良好,能有效解决汽车在转向过程中所存在的"轻与灵"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王强 《科技信息》2009,(31):I0018-I0018
阐述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及类型,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操纵性能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霞 《科技信息》2012,(36):417-418
东风悦达起亚K3桥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M0tor Driven Power Steering,简称MDPS)由方向盘、转向扭矩&转向角速度传感器、MDPSECU、无刷交流电机、转向轴、齿轮&小齿轮组成。介绍K3轿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MI)PS)的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assisted Steering,EPS)装置的性能以及EPS电子控制系统(ECU),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性能试验台.在转向阻力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伺服电机的力矩控制,构建了转向阻力矩半实物模拟系统.测控系统由西门子CPU224XP和MCGS嵌入版构成,用PLC集成的高速脉冲输出功能为ECU提供速度信号,光电编码器与高速计数器组合测量转向盘转角,特征信号的采集由模拟量扩展模块EM235完成.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完成EPS的各项性能试验,并有助于ECU控制算法的调试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助力转向(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系统正逐步取代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该文通过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车辆了EPS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EPS系统助力控制策略,并对其建模仿真,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汽车转向系统先后经历机械转向、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几个阶段,然而目前电动助力转向或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等难以满足智能汽车对转向技术的需求。线控转向系统作为线控智能底盘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汽车架构中必不可少的智能转向系统。为剖析线控转向中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本文将从线控转向的发展概况谈起,之后分别针对线控转向系统关键软硬件技术进行了全面概述,包括对比分析了4种路感反馈策略、智能算法在位置闭环的应用及双电机协同控制策略、基于线控转向中主动前轮转向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研究、面向功能安全方面的软件冗余方案和硬件冗余方案;最后,对线控转向系统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线控转向系统将朝着真实舒适、精准快速、安全可靠和集成控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汽车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包括传统机械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和下一代线控电动转向系统。阐述了汽车转向系统发展的状况,指出了各种转向系统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并展望了汽车线控转向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糊集成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包括转向运动模型、俯仰运动模型和侧倾运动模型的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整车集成系统模型.分析汽车转向时转向系与悬架对车辆综合性能的影响,并应用模糊逻辑控制理论,设计了主动悬架系统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器.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模糊集成控制策略,有效地消除汽车转向时由转向效应对悬架作动器作用力的影响,以及车身姿态对电动助力大小的影响,不但实现了转向时的操纵轻便性,又明显提高了转弯时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等整车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汽车转向轻便性的问题以及解决传统EPS系统所带来的汽车回正性能降低的问题,建立了基于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创建了基于系统环和控制环的控制策略,提出了基于转向盘转角和目标操纵转矩的PID控制方法,通过仿真与试验拟合出转向盘转角θh——目标操纵转矩TdMap图.运用MATLAB仿真EPS助力效果与实车试验对比验证设计的控制策略,改善了汽车的助力回正性能,提高了汽车的转向轻便性和行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容易出现过助力现象,能耗大、对环境有油污染.电动助力系统是通过带微处理器的控制器控制电动机提供助力的一种伺服控制系统,电动助力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驾驶员操作习惯的差异、路况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性强、适应性好的控制算法,并在实际车辆转向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证明该控制算法兼顾了控制效果和人的感觉(路感),控制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系统模型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电机产生助力力矩帮助转向 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该系统结构简单 ,灵活性大 ,能较好地满足汽车转向性能的要求 ;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节能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阐述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工作原理 ,建立了以方向盘转角为输入、转向轴扭矩为输出的线性系统数学模型 ,定量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转向轻便性、跟踪性的影响 ,并给出了系统控制电路框图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介绍了以16位定点DSP为核心的控制器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以方向盘转角为输入和转矩信号为输出的控制系统模型;分析了控制策略中的三个关键模块:预估模块、助力控制模块以及回正模块的作用;采用B样条插值的方法设计电机助力曲线,可按照用户的要求设计任意形状的助力曲线,以满足不同车型和不同用户的要求.按照以上要求开发出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装车试验表明,助力效果明显、手感及平稳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轻便性与安全性的要求,基于LabVIEW开发了一套电动助力转向性能试验台测控系统。测控系统输入、输出端的连接与断开均由步进电机控制,实现了连接与断开的自动化控制。同时,系统采用伺服电机对EPS加载不同比例系数的力矩,用来准确模拟汽车在不同车速时转向所受到的转向阻力矩。各种信号由双诺公司的AC6614数据采集卡和各种不同功用的信号传感器采集得到,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各种曲线并实时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对某型汽车的EPS系统进行了基础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EPS试验台测控系统符合试验要求,且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简称EPS)越来越成为目前汽车电子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与传统的转向系统相比,EPS系统结构简单,灵活性大,可以获得理想的操纵稳定性,能动态地适应汽车行驶状况的变化,在操纵舒适性、安全性、环保、节能、易于维修等方面也充分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主要利用直流电动机为汽车的转向系统提供辅助动力,并通过电子控制单元等相关硬件电路,进行数字信号采集、脉宽调制输出等,然后根据相关指令对电动机进行实时控制,并最终由机械传动装置实现助力转向。  相似文献   

19.
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电控助力转向系统。该文提出了一种带有高压蓄能器及线性电磁阀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利用高压蓄能器进行储能,利用线性电磁阀进行流量控制,可显著降低转向系统对于驱动电机的功率要求,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能耗。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机械子系统、液压子系统、转向阻力系统及控制器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完成了原理样机的研制工作,并进行了原地转向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带有蓄能结构的系统可以满足商用车转向需求,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四轮转向(4WS)车辆相较于前轮转向(FWS)车辆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其后轮转向在提高车辆操稳性的同时转向阻力矩也发生变化,使得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策略与四轮转向车辆不匹配,对行车安全产生影响.本文以线性二自由度车辆模型为基础,对比分析了前轮转向车辆与四轮转向车辆的转向特性,提出电动助力转向修正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角阶跃工况下,有助力修正的四轮转向车辆,驾驶员操纵方向盘力矩与驾驶前轮转向车辆基本一致,既保证了四轮转向车辆低速时的操纵轻便性,也兼顾了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