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H和光响应共聚高分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对氨基偶氮苯和丙烯酰氯合成了侧链上含有偶氮苯基的单体,并用此单体与丙烯酸(AA)共聚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响应型高分子,对高分子的pH和光响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高分子显示出较好的 pH和光响应性,且响应性随共聚比例不同而改变,这种双重响应性分别与共聚高分子结构中的羧基解离和偶氮苯基发生顺-反异构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紫外接枝技术对高分子膜表面进行改性可以得到具有环境响应性能的智能高分子膜.本实验使用液相光接枝法,由V(丁酮)∶V(水)∶V(乙醇)=1∶8∶1混合体系引发丙烯酸(AA)单体接枝到聚乙烯膜上.用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后的聚乙烯膜进行了表征.重量法和红外分析均表明接枝时间越长聚乙烯膜接枝单体的量越多.测定了接枝膜的吸水性和对pH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接枝膜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平衡溶胀率RES可达100以上)和很快的pH响应(20s左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具有温度、光、电场、pH值、化学物质等刺激响应性的各种智能型高分子化合物,智能型高分子的分离机理及其在化工分离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新型三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甲基醚-b-聚丙烯酸-b-聚[6-(4-甲氧基偶氮苯-4′-氧基)己基甲基丙烯酸],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光散射和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了该共聚物在水中的自组装行为及其pH值和光响应性。研究发现该共聚物可自组装形成囊泡。在pH值小于3.4时,胶束粒径随着pH值的减小而急剧增大;pH值大于3.4时,粒径无明显变化。在偏振光的照射下,聚集体会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拉长。  相似文献   

5.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高产淀粉酶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评价了不同温度、pH值、时间、碳源浓度、氮源浓度和摇床转速等6个因素对菌株产淀粉酶含量的影响.对蛋白胨质量分数、玉米粉质量分数、pH值和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结果为pH值对产酶影响显著,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为6.5,玉米粉质量分数为0.3%、蛋白胨质量分数为0.5%、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30 h.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脂肪酶、乳化剂、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酶添加量及摇床转速等影响鸡脂脂肪酶水解的因素.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反应温度、酶添加量、pH值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二次多项式模型符合实验数据.反应获得较优酸值时反应参数条件为:温度46.6℃,加酶量0.5%,pH值6.4,反应时间4.33 h.  相似文献   

7.
应用响应面法从过氧化氢、愈创木酚、温度、pH值、酶浓度等方面对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以优化豆壳过氧化物酶活力测定条件.结果表明,豆壳过氧化物酶在70 ℃、pH值为6.0,愈创木酚和过氧化氢加入量分别为25 μL和21 μL条件下测定的活力为最优值.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法对酶解提取鳊鱼鱼鳞胶原蛋白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实验设计的原理,以酶解温度、pH值、酶解时间为自变量,以胶原蛋白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结果表明:设定的3个影响鱼鳞胶原蛋白提取效果的因素,其影响大小依次为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优化分析获得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31.32℃、pH值4.24、酶解时间1.95 h、加酶量1.5%,胶原蛋白的含量为883.64 mg/g。为了方便实际操作,将鱼鳞胶原蛋白的最优工艺条件修正为:酶解温度31℃,pH值4.2,提取时间2 h、加酶量1.5%,实际得到胶原蛋白含量为881.78 mg/g,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模型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开发菝葜(Smilax china)资源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菝葜中总黄酮,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用量、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对菝葜中黄酮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条件,研究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3个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5.10,酶解时间48 min,酶解温度为53℃,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2.289%。【结论】该优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菝葜中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废弃蛋膜为原料,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备小分子多肽.方法 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水解度、肽质量分数为响应值,采用4因素(时间、温度、酶用量、pH)3水平的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分析法根据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子.结果 在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到最佳水解条件:时间2.3h、温度48℃、酶用量2.0%、pH9.1,蛋膜水解度(DH)达到18.23%,肽含量达到62.38%.结论 为废弃蛋膜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pH响应型聚合物驱油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裂缝性低渗油藏多发育微裂缝、非均质性严重、水窜严重,常规聚合物调驱技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难题,合成了一种具有pH响应型的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其微观结构,并对其pH响应性、抗剪切性、流变性能、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最后利用驱油实验评价了其提高采收率能力.结果表明:该聚合物体系具有很强的pH响应特性及很好的耐温抗剪切性能,表现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特性,其线网状聚集态也揭示了其pH响应机理.平均封堵率为87.97%,具有很强的选择性调剖性能,能大幅度提高低渗层的采收率.pH响应型聚合物深部调驱技术在裂缝性低渗透油田中可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具有较强适应性,对同类油藏增油控水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次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含有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的温度和pH双重敏感的两亲性聚合物POSS-PMEO2MA-b-PDMAEMA,并采用GPC和1H-NMR对引发剂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动态光散射(DLS)、荧光光谱仪、透光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球形胶束,温度高于临界溶解温度(LCST)后,胶束脱水发生聚集,形成更大尺寸的聚集体;调整溶液的p H值为9时,聚合物的浊点温度下降;聚合物胶束的尺寸随着pH值的升高而减小。通过改变温度和pH值都能调控聚合物在水中的自组装形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反相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α-甲基丙烯酸/二氧化硅复合微胶囊。以改性纳米二氧化硅为稳定剂,以液体石蜡作为油相,以α-甲基丙烯酸的水溶液作为水相,经超声乳化,可得到水/油型的Pickering乳液。再经过聚合,即可得到复合微胶囊。微胶囊的平均粒径约为10μm,胶囊壁由二氧化硅颗粒层和聚合物层两部分组成,壁厚约为1μm。以罗丹明B为缓释试剂研究了微胶囊的可控缓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微胶囊具有良好的pH敏感性,在碱性体系中罗丹明B的释放量为15.0%,在酸性体系中罗丹明B释放量提高至98.4%。  相似文献   

14.
针对非均相Fenton反应效率偏低及pH值适应范围窄的问题,设计以智能聚合物调节纳米铁氧化物表面性能.通过原位共沉淀法合成纳米四氧化三铁,并将其表面健合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单体丙烯酸接枝共聚生成具有pH值响应性能的环境敏感聚合物来包覆氧化铁,形成复合纳米颗粒(PAA-co-CMCNa/Fe3O4),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pH值在3~7的宽范围内,该复合纳米材料均可在30,min内将210,mg/L的苯酚完全去除,催化降解苯酚的矿化率高达75%,并显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这是由于聚合物层在该范围内的选择性溶胀既有助于纳米磁性材料的分散稳定,又能改善界面传质,从而促进非均相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耦合热弹性接触有限元法及其在齿轮传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一种齿面有摩擦热输入的耦合热弹接触有限元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和啮合轮齿齿面热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二维分析程序。考题和实例运算表明本文的方法是通用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某化学公司一台锅炉的热平衡测试报告,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对锅炉进行了热力学分析,明确指出了锅炉运行过程中有效能损耗的部位,证明了这种损耗的数量要比热损失大得多,并提出了减少锅炉有效能损耗,提高锅炉有效能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类具有高临界相转变温度(UCST)的热敏性高分子材料,并对其相转变机理、热敏性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做了讨论。UCST类高分子材料的热敏性受到相对分子质量、疏水基团、溶液中的质子受体/给体、电解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UCST类高分子材料与具有最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的高分子材料共聚后,可得兼具UCST和LCST特点的新型功能材料,拓展了热敏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1 Results In this talk,I will describe the design,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smart polymers for use in microfluidic diagnostic devices.We are synthesizing a variety of temperature- and pH-responsive polymers using RAFT living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s.This allows us to control molecular weight and to achieve a narrow MW distribution of the polymers. Furthermore,RAFT polymers have reactive end groups that are used to conjugate the polymers to proteins.We are also using those groups to bind...  相似文献   

19.
低碳钢热塑性成形过程本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高温流动应力行为的主导软化机制不同,建立了低碳钢热塑性成形过程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两阶段本构模型.采用单一内变量的位错密度演化模型描述加工硬化和动态回复对流动应力的影响;应用Avrami方程表达动态再结晶软化作用对流动应力的影响.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对低碳钢进行热压缩实验,依据实验流动应力曲线确定本构模型中的参数,并分析了模型参数随变形条件的变化规律.应用建立的本构模型计算实验条件下的流变曲线,结果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可以用于低碳钢热压缩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20.
在反应溶剂介质(乙醇)中,通过加入交联剂以分散共聚方式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单封端聚乙二醇(PEG)接枝聚丙烯酸Poly微凝胶.在干燥条件下用电子显微镜对凝胶颗粒的形态进行了观察,发现其粒径分布相对较窄,基本保持球形.考察了起始PEG大分子单体、丙烯酸单体和交联剂等的浓度对凝胶颗粒粒径大小的影响,根据激光光散射的测定结果,发现其粒径在300~1200nm的范围内,可以通过改变聚合反应条件加以控制.同时在不同的pH条件下,得到的凝胶颗粒具有完全不同的溶胀性能,表明该微凝胶具有明显的pH响应性;并且其在水和丙酮等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