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介绍了EPON(无源光网络系统)作为接入网技术在企业NGN(下一代网络)系统中实现多业务、高宽带综合接入的方法。以晋煤集团企业为例,对EPON接入网的网络结构、设备配置、业务提供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2.
基于EPON的小区宽带网络接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宽带接入网技术的分类及EPON系统的原理,提出利用以太网与无源光网络有效结合来解决下一代接入网构建问题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全新的PON技术,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致力于提供全业务服务,已经成为宽带接入网中极具吸引力和发展前途的解决方案。本文详细探讨了无源光接入网以及GPON的技术发展,对于深入了解并发展GPON技术以及促进我国电信接入网技术发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WDM-SCM-PON混合复用技术的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波分复用(WDM)技术和副载波多址接入(SCMA)技术的特征,利用反射式半导体光放大器(RSOA)实现一种超复用技术(HMT)的无源光网络(PON)接入方案,从而使接入网的双向信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载波带宽.  相似文献   

5.
智能光网络被认为是下一代高速广域骨干网的最具竞争力的候选方案,代表了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方向。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RWA)是智能光网络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它是指网络某对节点间有光路建立请求时,如何寻找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路由并在路由上分配波长。优化光通道的选路和波长分配(RWA)是网络设计的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寻找一条合适的光路并为之合理地分配波长,使有限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以提供尽可能大的通信容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宽带接入对带宽的需求,要关注光接入网在宽带接入的应用,分析新型无源光网络的OCDMA/WDM系统结构,使之具有良好的安全使用性能,并探讨和分析新型无源光接入网的关键技术,例如:正交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的超连续谱光源技术、光纤光栅技术等,更加灵活地处理带宽资源,提升带宽效率,改善和优化网络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7.
赵钧锋 《科技资讯》2009,(34):17-17
本文对无源光网络技术概念、优缺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对无源光网络技术在接入网改造中的几种应用方式进行了探讨,为运营商网络建设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光开关是较为重要的光无源器件,它以其高速度、高稳定性、低串扰等优势,在光网络系统中可对光信号进行通断和切换,对光网络的保护与恢复及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生存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因其具有距离长、成本低、分配灵活、形似多样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光接入网中,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不同光接入网中的PON技术的应用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用户群对PON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论证PON技术是一种更加适合FTTH、IPTV以及三网合一的光网接入技术,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王静 《科技资讯》2009,(8):239-239,241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改造的几种技术思路和方案,包括FTTB+LAN技术、Cable modem技术、EPON(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技术、1550nm光接入光接入网技术等,详细对比了上述几种组网方案的优缺点,探讨了符合各个地方实际情况的组网方案,为传统的有线电视改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的数字电视产业模式指明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基于链路波长占用独立性假设,改进了在部分波长转换WDM网中已有的RWA算法,提出了一种支持优先级的动态波长分配算法。该算法保证了较高优先级的光路建立请求具有较低的阻塞率,比原有算法更加适合现代光网络中不同业务请求对应不同服务等级的要求:同时该方法适用于链路上配置任意数目转换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实时业务在光网络上的低时延和生存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延约束的光网络共享通路保护机制.考虑到低时延要求,该机制将节点的负载和波长转换情况作为处理时延的影响因素,将链路的长度作为传播时延的影响因素,为实时业务请求设计了工作路由算法,并基于波长转换对时延的影响设计了相应的波长分配方案以减少波长转换次数.在生存性方面,基于共享通路保护机制和低时延要求设计了保护路由算法及相应的波长分配方案.仿真表明,该机制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Dynamic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th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optical networks with both dynamic service tragic and limited-range wavelength conversion have been discussed. Based on Moone-Dijkstra algorithm, a novel heuristic dynamic mincost & optimal virtual wavelength path (DMC-OVWP)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probability and limitation of wavelength conversion are taken into account. With sepa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sub-problems, RWA problem is optimi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or the topology like China Educ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 using the algorithm show that low blocking probability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利用声光效应原理来测量激光波长的方案.基于声光Bragg衍射效应原理,利用比较法,以He-Ne激光波长作为基准波长,推导出待测激光波长与与衍射光斑间距的关系式.据此设计了未知激光的波长的方案,并对两种波长的激光波长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测量值和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双面金属包覆波导对古斯-汉欣(GH)位移具有极大的增强效应和GH位移对入射光波长极其灵敏这两特性,本文基于GH位移差分信号提出了一种稳定度高的波长锁定方法.在实验中,测量信号是反射光束位置的移动,不受激光光强涨落的影响,可有效避免因激光光强波动所带来的误差,波长锁定的稳定度能进一步提高.该方法能实现皮米量级的激光波长锁定,且其制作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16.
IP/DWDM光因特网中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IP/DWDM光因特网中的容错路由选择机制,对动态到达的光路请求进行路由选择和波长分配,并且提供故障光路恢复能力·在考虑网络负载均衡的基础上,为光路请求进行路由选择·以减少端到端延迟为目的,提出一种启发式算法进行波长分配·针对光路上的单点/多点故障(包括链路故障、节点故障和信道故障),基于预防式和反应式容错模式,设计了四种容错路由选择机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这些机制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蚁群算法解决光网络中动态及 分布式RWA问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大规模节点网络中提高路由与波长分配(RWA)算法的性能指标,解决集中式计算方式与网络资源实时变化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业务模型下的分布式蚁群算法. 该方法在波长连续的前提下,尝试利用蚂蚁找食的天然特性,由单只蚂蚁一次性的完成路由和波长分配任务,算法在两个具备不同规则的拓扑结构上进行了仿真. 通过算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分布式的策略可以更好地完成光路的选择,可降低光网络中的呼叫阻塞率,有利于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各种光栅波长调谐的原理及缺点, 提出一种易于实现的高精度光栅波长调谐方法, 消除了不确定温度引起的干扰, 并推导出公式和使用条件. 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 粘贴于弹片的光栅波长调谐重复性好, 易于控制, 调谐范围大.   相似文献   

19.
在IP/DWDM光Internet中,如何提高其容错能力同时改善其QoS(qualityofservice)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容错QoS路由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采用反应式容错策略,基于启发式A算法,设计了一种一体化容错QoS单播路由机制,在寻找路由的同时进行波长分配.该机制以网络延迟、负载、波长转换代价达到平衡的最佳值为目标,兼顾波长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故障恢复率的提高.仿真研究表明,该机制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鉴于目前光网络整体成本较高,波长转换器利用率较低的缺点,在研究现有的多粒度光交换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共享波长/波带转换器的方案。该方案的技术特点在于在波带交换矩阵和波长交换矩阵之间增加了一个共享转换池,光纤中需要进行转换的波带和波长都进入共享转换池,共享使用转换池中的波长/波带转换器进行转换。实例表明该方案能够使光网络中波长转换器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在降低了光网络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波长/波带转换器的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