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第一、二次报告中,曾证明了枳壳与枳实的煎剂,对于家兔子宫不论离体或在体,受孕或未孕者,均有兴奋作用:对小白鼠离体子宫不论受孕或未孕者,均呈抑制作用:对家兔离体或在体肠管及小白鼠离体肠管亦均呈抑制作用;对离体蟾蜍心脏在小剂量时具有兴奋作用,但在较大剂量时则呈抑制作用;对于麻醉犬可引起血压升高,肾容积缩小,且在肾容积缩小的时,有暂时的制尿作用;对于蟾蜍血管微有收缩作用:对荷兰猪枝气管无显著作用。但是枳壳与枳实之其它制剂,如酊剂、流浸  相似文献   

2.
家族性骨斑点症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例1,女,36岁。2008年5月26号因咳嗽、胸痛1周,治疗效果不佳,遂做胸部X线平片检查。体查: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发现异常。胸部X线平片表现:两肺未见实质性病变,心膈未见异常;双侧肱骨头、肩胛骨喙突、锁骨肩峰端及右肩胛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患者,黄某,女,34岁,住院号:8331 1980年前因刺激性咳嗽在某医院诊断为气管下段后壁肿瘤施行气管肿瘤袖状切除气管成形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气管颗粒性肌母细胞瘤,术后一月痊愈出院。出院后三个月又发生咳嗽气喘,自觉呼气困难,在院对症治疗历一年,症状逐渐加重,因呼吸困难再住该院行气管切开探查术。术中未见吻合口有病变或狭窄,松解原吻合口周围的瘢痕组织后,呼吸困难症状消除而出院。出院三天后,咳嗽气喘症状复发,不能平卧,轻活动时气喘加剧,并觉气管内有异物呈活瓣样阻塞而于1984年9月19日入我院。查体:T 36.5℃,P 128次/分,R 32次/分,BP 13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智清楚,全身表浅淋巴结未触及,指甲及唇无发绀。颈软,甲状腺不大,气管居中。前胸自胸骨柄起见有 T 字型切口瘢痕,约长10cm。胸廓两侧对称,两肺呼吸音增粗,两上肺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3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呼吸道表现和胸部影像学特点,积累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入院时的呼吸道表现特点和胸部影像学动态变化.结果:3例男性患者,均有慢性基础病和吸烟史,发热持续1周以上,伴有咳嗽、咳痰、胸闷及气促等,但无咽痛和流涕症状.可有紫绀,咽部充血,双下肺散在湿啰音等表现.3例患者胸部X线和CT平扫检查显示双肺下野斑片状、云絮状、磨玻璃样或网格状高密度影等特征性表现,后期出现纤维化改变,双肺正常组织呈过度充气状态.结论:根据肺部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可做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胸部骨骼多发性骨髓瘤和骨转移瘤的X线及CT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与骨转移瘤 (BM)胸部骨骼受侵的X线及CT所见的不同。方法 :搜集经骨髓涂片或活检 ,病理确诊MM 36例 ,另搜集手术病理确诊为原发恶性肿瘤并骨受侵 6 7例和骨破坏病理活检为转移瘤但未找到原发灶的 3例。对两组病例胸部X线及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锁骨、肩胛骨、胸骨和肱骨上段受侵发生率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而肋骨则无显著性 ,但破坏呈膨胀型或圆、类圆型时 ,二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并发软组织肿块之发生率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但CT上二者各有不同特征。锁骨及肩胛骨受侵 ,呈圆、类圆型破坏发生率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BM胸片上可有原发及继发肺癌 ,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征象 ,而MM则极为少见。结论 :根据胸部各骨受侵部位、破坏类型、软组织肿块CT表现 ,有无原发、继发肺癌征象 ,在胸片上是有可能鉴别MM与BM的  相似文献   

6.
患儿张某,男,3岁,因低热、盗汗、消瘦及皮下结节一年余于1993年12月5日住院。 患儿生后八个月至二岁先后发高热四次,每次持续4~6天,给予对症治疗热退。近一年余低热、盗汗、消瘦、前胸皮下有二个绿豆大硬结,未在意。近三个月四肢、臀部、腹部、头部相继出现大小不同硬结,微痒不痛。 体检: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消瘦,体重11.5公斤。心肺正常,肝未触及,脾左肋下触及0.5厘米,质软无压痛。四肢关节活动正常。皮肤检查:弹性好、四肢、臀部、胸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鲜碱对异常收缩的气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方法:以80 mmol·L~(-1) KCl或100μmol·L~(-1) ACh预刺激气管,用生物机能系统检测气管的张力,用膜片钳技术检测离子通道电流,观察白鲜碱对气管平滑肌的影响.结果:白鲜碱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钾和ACh诱导的预收缩,而对静息状态下的气管无影响.且白鲜碱能阻断VDCCs电流,抑制细胞外Ca~(2+)内流.除VDCCs通道外,它还抑制ACh激活的其他离子通道,并抑制肌质网中的内Ca~(2+)释放.结论:白鲜碱具有舒张气管平滑肌异常收缩的作用,有望作为一种钙离子拮抗剂抑制气道高反应,缓解哮喘.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25例年龄自15天至7岁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应用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术(CT)检查研究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患儿均具有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临床表现:(1)入院后神志改变超过96小时。(2)抗菌素治疗72小时后仍持续或反复痉厥。(3)出现局部神经体征,有颅内高压或发热延长。全部病例尚同时检查脑电图,部分病例并作放射性核素脑扫描(Radionuclide brain can)检查,有异常发现见于CT检查者24例、脑电图16例,而脑扫描的15例中则仅见7例有异常,全部  相似文献   

9.
患者董某某,女性,47岁,住院号:179506,无任何不适感而停经三个月,在外院考虑早孕行B超检查,发现子宫内有一肿物,疑视恶性葡萄胎,而行刮宫术,术中未刮出明显宫内容物,一个月后,病人自觉肿物生长迅速,并伴恶心而入我院。自发病以来,无发烧寒战,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尿便正常。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增大、质中等硬、活动良,宫体左侧壁可及一鸭卵大肿物,与子宫关系密切,呈囊性感,压痛阴性,诊断子宫肌廇变性。实验室检查:HCG浓度0μg/ml,血常规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分析近9年来收治患者的临床特征,肺部影像学表现,总结诊治经验,分析误诊、误治原因.结果:患者多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咳嗽.胸部高分辨CT主要征象: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6例,呈地图样分布5例,铺路石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2例.仅凭胸部CT,误诊率高,入院前3例误诊肺炎,1例误诊肺结核,1例误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例患者入院后经肺泡灌洗液、支气管肺活检确诊.肺泡灌洗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有一定困难,仅凭胸部高分辨CT检查,误诊、误治普遍.当患者有活动后气促,胸部HRCT呈地图样、铺路石样改变时,需考虑PAP.肺泡灌洗是最有效治疗方法.诊断不清时避免盲目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征象评价支气管肺癌侵犯纵隔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癌97例,对14种(共750个)纵隔结构的CT表现与手术、纤维支气管镜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记录原发肿瘤与纵隔结构的接触程度,判断该纵隔结构是否扭曲及是否有气管、支气管腔内肿瘤等。结果:以肿瘤与纵隔接触角大于0°(CT分级3~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敏感度为72.5%,阳性预测值为80.6%;以肿瘤与纵隔结构接触角大于90°(CT分级4~6级)为CT阳性征象,CT评估纵隔结构侵犯的敏感性为47.5%,阳性预测值为82.6%;以纵隔结构与肿瘤接触角大于180°(CT分级5~6级)为阳性CT征象,病理结果为全部受累,其中结构扭曲占7/40,管腔内肿瘤侵犯占2/40。结论:CT检查对于发现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有重要价值,改进CT扫描技术并制定特定判断标准有助于提高CT对支气管肺癌纵隔侵犯的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囊肿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病例报告,并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总结子宫腺肌病囊肿的临床特点.结果 子宫腺肌病囊肿是一类在子宫肌层的较大囊性病变,其内充满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和血液,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结论 子宫腺肌病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子宫腺肌病相似,国内外报道极少,临床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病灶体积较大失去了原病灶的典型影像表现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和误诊.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共14例,其中腹腔内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超级巨大型;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平扫,部分经过平扫加增强扫描或三维重建.结果:14例病人都诊断为囊腺瘤,腹腔内囊腺瘤的正确诊断例数为8例,其中4例未做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有2例误诊.结论: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具有相似的CT特征,在病灶体积较大的情况下病灶失去了部分典型影像表现,从而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定位定性诊断上经验不足,认识这些困难有助于掌握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在疾病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初步探讨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术前运动心肺功能及常规功能检查中最能反映术后并发症的指标。方法:对11例病人进行术前运动心肺功能检查。并观察其术后的出现的与心肺相关的并发症。结果:在产生与不产生并发症的两组病人中最大运动功率和一秒肺有显著差异性,其它参数则没有差异性。结论:运动心肺功能试验可用于原发支气管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肾囊肿介入性治疗所发生的并发症及失误17例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近3 a所施行的肝、肾囊肿介入性治疗118例(均以无水乙醇为治疗药物),其中出现并发症及失误共17例,1例(肝囊肿)发生休克,4例(肝囊肿)术后出现酒精不耐受及过敏表现;2例(1例肝囊肿,1例肾囊肿)部分无水乙醇渗漏至腹腔内;1例(肾囊肿)部分无水乙醇进入肾盂;3例(1例肝囊肿,2例肾囊肿)注入无水乙醇后无法抽出;1例(肝囊肿)穿通肋膈角;1例(肾囊肿)误穿至胆囊;1例(肝囊肿)出现肝包膜下血肿;1例(肾囊肿)出现肾包膜下血肿;2例(1例肝囊肿,1例肾囊肿)抽出囊液后因针尖脱出囊腔而终止手术.结果 1例发生休克者,给予抗休克治疗后改善;4例酒精不耐受过敏者,给予对症静点药物治疗后好转;2例部分酒精渗漏者经对症处理后缓解;1例酒精进入肾盂者,即可输液、利尿,2 d后病情改善;3例囊肿内酒精存留者,经注水稀释,病人无明显不适;1例穿通肋膈角者,给予对症抗炎治疗后痊愈;1例误穿至胆囊者,将胆汁全部抽出,未出现其他临床症状;1例出现肝包下血肿及1例肾包膜下血肿病人,经观察血肿未再增大,未做特殊处理;2例针尖脱出囊腔者,3个月后囊肿复发,再次行介入治疗并获成功.结论 介入治疗肝、肾囊肿是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因各种因素可发生少数并发症及失误,且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善及技术操作经验的不断积累,并发症及失误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9例妇产科急腹症的超声检查结果并与临床诊断对照.结果:总体诊断符合率93.03%误诊率为6.93%,诊断正确率依次为早期流产、前置胎盘、异位妊娠、急性盆腔炎、卵巢囊肿蒂扭转、输卵管积脓、葡萄胎和黄体囊肿破裂.结论:彩超检查对妇产科急腹症的诊断正确率较高,当症状不典型,声像学缺乏特异性时,易导致误诊和漏诊,需详细询问病史,密切结合症状、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支气管肺癌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检测回收液中细胞端粒酶的活性 ,评估端粒酶活性检测对支气管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确诊支气管肺癌 15例 ,其它良性非肿瘤性病变 15例 ,除了常规的影像学检查外 ,均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作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回收液 ;采用TRAP -PCR -ELISA测定回收液中端粒酶活性 ;评价端粒酶活性诊断的效能并比较其和临床确诊、支气管镜诊断的两两关系。结果 :15例肺癌患者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11例 ,阳性率 73% ,漏诊 4例 ,漏诊率 2 7% ;良性病变中端粒酶活性阳性 3例 ,误诊率 2 0 % ;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73%和 80 %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8%和 75 % ,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 3.6 5和 0 .338,诊断正确率为 77% ,阳性优势比为 3.5 5 ,Youden指数J值为 0 .5 3。端粒酶活性和临床确诊比较 χ2 =0 .14,P >0 .0 1;端粒酶活性和支气管镜诊断比较 χ2 =0 .5 ,P >0 .0 1。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端粒酶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支气管肺癌的一项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冠突伪尾柱虫休眠与营养细胞线粒体DNA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纤毛虫休眠状态下线粒体的行为特征及功能与纤毛虫形成包裹的关系,采用RAPD 技术对冠突伪尾柱虫休眠与营养细胞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选用的15条随机引物中,有5条引物的扩增产物完全相同,其余10条引物的扩增产物各有差异。15条引物共扩增出84条片段,其中共享片段为28条,共享度为66.7%。这说明休眠细胞线粒体DNA 与营养细胞线粒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据此推测细胞在形成包囊的过程中,某些线粒体DNA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线粒体在包囊内的行为特征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报道福建家猪和宁夏绵羊肉孢子虫(Sarcocystis)的形态,以光镜观察表明福建家猪肉孢子虫的包囊壁具有厚的放射状条纹,电镜证明包囊仅有一层原级囊壁,该壁具有许多倾斜状突起的微毛和其微毛内含15~80对的微丝,经鉴定是猪米氏肉孢子虫Sarcocystis miescheriana Kuhn,1865.宁夏绵羊肉孢子虫的大型包囊证明有原级和次级两层囊壁,其原级囊壁具有菜花状分瓣突起的微毛,鉴定为柔嫩内孢子虫.S.tenella Railljet,1866。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观察将多房棘球蚴( Echinococcus muhilocularis 简称Em) 接种灰仓鼠腹腔、前肢腋下、心脏和肝脏组织 的感染效果,为探索建立多组织或器官包虫病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按1000 个头节/只剂量经腹腔和前肢腋 下接种灰仓鼠,经腹膜穿刺肝脏和经胸腔穿刺心脏接种灰仓鼠,按计划解剖检查包囊发育状况和包囊寄生部位,计 算包囊系数( 包囊质量/ 体质量× 100% ) 和感染率。结果100 d 处理腹腔接种29 只,腹腔100% 感染,包囊系数 7. 1%,300 d 处理7 只,除腹腔都有包囊寄生外,包囊浸润肝脏3 只,浸润脾脏和肾脏各2 只,总包囊系数51. 7% 。 前肢腋下接种的分别于116 d 和290 d 处理19 只和5 只,腋下均有包囊寄生,包囊系数分别为3. 27% 和22. 95% 。 100d 处理肝脏接种的17 只,共10 只有包囊,包囊系数7. 1% ,包囊寄生部位为腹腔8 只,肝脏5 只,心脏1 只,肺部 3 只。115 d 处理心脏接种26 只,包囊寄生部位为心脏6 只,肺部9 只,胸腔1 只,其中有两只同时心脏和肺脏寄生 包囊,共13 只寄生包囊,包囊系数2. 91% 。结论腹腔环境适宜Em 生长发育,适合做周期短的动物模型,接种 300 d 包囊有向实体器官浸润的现象。Em 在前肢腋下发育缓慢,适合做Em 保种。由于动物模型中的心脏和肝脏 接种感染率低,接种技术和方法需改进,以便提高感染率.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Em) ; 灰仓鼠; 动物模型; 包囊系数; 器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