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国外关于儿童空间再定向能力的研究表明儿童要到5岁以后才能整合几何和非几何信息来进行空间再定向,而中国儿童在认知发展上普遍早于国外儿童;本研究发现,中国儿童三岁以后就可以整合利用几何和非几何信息来进行空间再定向,比国外儿童要早两年。  相似文献   

2.
刘红叶  吴立 《科技咨询导报》2011,(23):138-140,142
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对其地理学习和地理问题解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空间认知能力培养比较薄弱,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较低。遥感具有多方面培养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优势。因此,探讨如何运用遥感培养中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划分地理空间认知能力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用遥感发展中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优势,探讨并总结了运用遥感发展中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策略,以期为中学生地理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格式塔空间中空间差异对寻路和方向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场调研某新建商场,通过记录轨迹、录音、访谈、问卷的研究方式,发现尽管空间差异与识别性之间没有显著关联,但是有助于形成平面构形认知图,能帮助人们回想起两个特征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重新建立起方向感.在空间差异不明显的情况下,虽然外部地标对空间识别性、方向感和平面构形三者也没有必然联系,但对与之相连的内部地标的空间认知有帮助,对寻路也有一定的帮助.室内寻路策略的优先等级依次为:定向、平面构形和路径.采取定向方式找到目的地是一种更便捷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想法出现问卷》(TOQ)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河南省98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概括出中学生认知干扰和成就目标定向的总体状况,探讨认知干扰、成就目标定向、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考察认知干扰和成就目标定向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从而为学校制定教育决策,为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定向运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定向运动的研究现状。从定向运动教学、训练、运动损伤和地图制作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探讨。从查阅的资料来看,国内目前对定向运动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外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在技能训练方面,许多专家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剖析,从智力方面来研究定向运动仍然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矢量传感器阵列空间谱DOA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典型的空间谱估计方法在水声矢量传感器阵列定向中的应用,推导了空间谱的解析表达式,与标量传感器阵相比,基于矢量传感器阵列空间谱的DOA估计方法对阵列定向性能有明显改善,数值算例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莆田学院开设定向运动课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了解莆田学院师生对定向运动认知的不足和对该运动开展的认可态度,认为定向运动应以学校公体选项课、学校公共选修课和俱乐部的形式开展,调查也发现师资水平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是制约学校定向运动开展的重要原因。为此,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定向装备是当前学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王锐君  王秀梅 《甘肃科技》2009,25(14):25-27
对地图使用者来说,其地图空间认知过程与客观世界认知过程是相同的,即包括感知过程、表象过程、记忆过程、思维过程等。而地图空间认知论对地图设计制作者来说,主要表现在认知地图与心象地图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上,这是因为地图设计制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对于小比例尺地图、地图集的设计与制作来说。主要阐述了地图空间认知论在地图设计中的作用,分析了地图的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的关系,以之为基础,讨论如何在地图设计制作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地图空间认知论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为使应急疏散研究中引入的行人空间认知水平更符合实际情况,运用认知地图法和二元Logistic模型对行人的地铁站空间认知水平进行深度探究,不仅量化分析了样本总体对空间各要素的认知水平差异,也量化分析了样本个体的空间认知水平与个人属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样本总体对乘车必须通过要素的认知水平较高,对乘车非必须通过要素的认知水...  相似文献   

10.
凌志平 《广东科技》2006,(8):115-116
结合广州地铁二号线盾构区间平面联系测量的实践,介绍一井定向、两井定向、陀螺定向在地铁盾构法施工隧道平面联系测量中的运用,及三者的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空间认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认知是一种主观性体验,不仅反映了物质空间的主观映射,还表征地理空间与认知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20世纪地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人文地理学者开始思考主观认知与环境空间的关系.文章在梳理国内人文经济地理领域与空间认知相关的核心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有关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并对空间认知的主体与客体、空间认知结构、空间认知过程和空间认知外化手段4个议题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厘清并总结了国内人文地理学对空间认知进行研究的实际状况:(1)空间认知内涵在不断深化,由静态转向动静态的相互结合. (2)研究结构在不断完善. (3)研究范式趋向本土化,体现了4个重要转变:研究主体从单一社会属性主体向多利益关系主体转变;研究尺度从传统的城市空间向功能性城市空间转变;空间单元从城市空间向城乡空间转变;研究方法从定性方法为主向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方向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方向关系的形式化描述方面 ,忽略了空间关系认知与空间关系可视化的联系 ,因而只反映了空间关系认知的一个方面 .在方向关系形式化描述的基础上 ,探讨了方向关系推理的可视化 ,从而将空间关系认知与空间信息可视化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3.
x采用有表情和无表情的面孔图片作为刺激,诱发相应的情绪状态后,让被试完成一种数字大小判断任务和一种空间认知任务。结果表明,面孔有无表情对空间认知任务的完成速度有显著影响,而对数字任务没有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情绪加工与空间认知涉及相同的脑区,而与数字任务则不同。  相似文献   

14.
历史文化风貌区作为城市历史积淀和人文活动的物质空间载体,对其保护利用符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人居环境品质的时代需求,而对空间形态的全面认知是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空间句法建模与认知意象调研的比较参证方法,从整体性和主体性认知两个角度探索历史文化风貌区空间形态的认知路径,并构建其理论模型.以福州市烟台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研究其空间形态特质与认知差异,提出针对性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促进其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5.
认知理论对物体空间位置认知模式和功能语法为语篇的连贯机制分析提供了依据.从对方位的认知角度对表示方位意义的小句的主位以及在语篇中的功能和推进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得知语篇中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倒装句式以及它们在语篇中的连贯功能具有认知的原因,以此说明描述方位关系语篇的主位推进与人们对客观环境的认知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空间句法,从道路可达性与空间结构认知程度相结合的角度探索武汉市道路网空间结构与住宅地价的协同关系.研究表明:武汉市已经形成了以环线为主、中心辐射为特征的道路交通网络,在政府政策、城市规划与基础交通网络建设的引导下,武汉市居住空间正逐步形成团簇状居住模式;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往往具有较强的空间认知程度,这种建立在道路可达性基础上的空间认知会产生倍增地价的效果,道路空间结构与住宅地价拟合度为0.736.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独特的空间形态是根据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长期发展演变而成。本文依据板梁村的实地调研资料,结合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从自然景观、社会背景和宗族文脉等方面深入解析了板梁村的空间形态。结果表明:1)板梁村的空间认知意象和村落的可达性大致呈正相关。2)被访者对村落功能需求的不同决定了其意象认知的不同。3)板梁村公共空间的认知程度较高,且集中在宗祠广场处的整合度核心上。4)三大宗族聚落各自内聚力的自组织形成,导致村落整体空间可理解度不高。最后,从村落的整体形态、街巷布局和空间节点三个层面给出优化策略,为板梁村今后的整体风貌保护、场所精神延续、旅游线路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学生基于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其认知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得出认知过程与能力培养的相关性,为中学地图教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景观偏好与认知是使用者对外部环境主观反映的重要方面.以哈尔滨市平房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数理统计与地理信息系统(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从景点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与感知强度3个方面对二者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在形成偏好分布图与认知核密度图基础上,深入分析二者在空间分布特征与景观影响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促进景观偏好与认知研究成果在景观实际设计中运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区域型景点和节点型景点中,景观要素的数量与景观偏好和认知呈较强正相关性特征.不同景观要素中,使用者对道路设置、景观小品、群体组合以及硬质景观的喜好程度越高,对该地区的认知度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