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影响投掷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认为力量训练是投掷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通过加强投掷运动员各部位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投掷运动员的训练水平。除了强化力量训练之外,还应将力量训练与投掷技术、投掷技巧结合,才能提高投掷运动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投掷运动员由于平时训练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只是在比赛前进行短时间的突击训练,且急于求成,不但容易损伤身体,成绩也不理想。因此,要正确处理文化课学习与体育训练的关系,制订科学持久的训练计划,提高身体素质,熟练掌握运动技能,特别要加强爆发力训练。一、爆发力与运动成绩我们知道,决定投掷成绩有三个因素:初速度、出手角度和空气阻力。在出手角度和空气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器械的初速度越大,成绩越好。要想提高初速度就必须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加大用力距离和缩短用力时间,即提高爆发力。如果用公式来表示,即:爆发力=力量×速度。为了提高初速度,采用滑步、旋转与助跑的方法,来获得一定的速度,再与投掷速度迭加,最后增加了器械的初速度。在具体的训练中,就是通过滑步、旋转和助跑等过程使肌肉在快速较大幅度拉长的情况下,快速收缩产生更大的力量。二、产生爆发力的原理在投掷运动中,运动员通过滑步、旋转和助跑等过程获得一定的速度。同时,又在这些运动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形体动作而产生最大的爆发力。1、滑步过程中推铅球最后用力是从脚落地到身体形成侧弓,由于上体不主动抬起,头颈不扭转,而使身体一侧的有关肌群形成最大的拉紧形态,为最大的加速而创造了有利条...  相似文献   

3.
快速力量是速度与力量的综合表现,它的提高受速度与力量的牵制。它对许多运动项目的成绩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投掷项目。本文结合标枪的项目特点,通过快速力量的训练,说明快速力量在标枪训练中具有改善神经系统,保证技术练习,提高身体素质以及调控训练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郑州经贸职业学院运动训练队投掷运动员的训练为样本,通过对运动员的肩关节力量的训练,对训练前后的技术和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运动员肩关节力量的提高,使之投掷技术和成绩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刘军锋 《科技资讯》2006,(34):153-153
以郑州经贸职业学院运动训练队投掷运动员的训练为样本,通过对运动员的肩关节力量的训练,对训练前后的技术和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于运动员肩关节力量的提高,使之投掷技术和成绩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金少铭 《科技信息》2012,(23):486-486
田径投掷要求运动员要在快速运动的状态下将不同的器械投掷到最远的地方,其要求运动员在力量、速度及专项技术方面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训练的目的则是使运动员在力量、速度及专项技术方面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得到提升。但区别于专业性的训练,业余训练往往要受到时间与场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缺乏先进的训练设备,因此,对业余训练的教练而言,要在实践中做好对田径投掷的业余训练并非易事。以下,首先对田径投掷项目业余训练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联系实际谈教练进行业余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核心力量训练: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经验法等研究方法对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投掷运动的发力过程,探讨出核心力量在投掷运动中具有提高功率输出、提高肢体协调工作效率、预防运动损伤等作用和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策略:首先要树立力量训练的系统观,核心力量训练要遵循轻负荷、多次数原则,协调性原则,稳定与不稳定相结合的原则,专项化原则等,并提出了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铁饼投掷中,必须抓住解决主要技术环节,方能取得较好成绩。投掷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是在适当角度下加大投掷的初速和器械的飞行初速度。为使器械早己获得一定的加速度,运动员要做好预摆和最后用力。我在几年来的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认识到,在投掷器械的重量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要获得较大的初速度,加大作用于器械的力量和铁饼离手后的飞速度是十分重要的。下面谈谈个人几点初步体会,不当之处请批判指正。  相似文献   

9.
投掷手榴弹是国际军事五项比赛项目之一。本文将单臂侧手翻动作与原地投手榴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一种新型的投弹技术——单臂侧手翻投掷手榴弹技术。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该技术进行分析,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助跑(侧手翻)动作轨迹与最后用力轨迹相吻合,能够将预先获得的助跑速度有效地运用到最后用力动作上去。(2)单臂侧手翻投弹技术有一个更加合理的“超越器械”动作——圆周式运动,进一步给最后用力以加速作用。(3)单臂侧手翻投弹技术在投掷时能获得最大的做功距离,使参与最后用力的肌群得到预先充分拉长,为提高运动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投掷运动项目力量素质的构成与影响因素,对力量素质的训练基础进行了解剖学分析,并提出了投掷项目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为投掷项目力量素质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地区运动员膳食营养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营养与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加速机体疲劳的消除,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本文通过调查部分高海拔地区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状况,对他们的营养摄人量是否满足运动消耗的需要以及如何改善高海拔训练中运动员的膳食营养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农村体育文化的繁荣,从体育生态学视角对农村体育发展服务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全面提升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重视学校体育,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生态体育观;要充分利用农闲时节,开展具有民俗特色、地方特色且易于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以体育教师为主的农村体育人才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结合游泳项目动作结构特点、解剖、生物力学特性及现有研究成果,对专业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综述,分析游泳项目中常见运动损伤及其机理,以期为教练员、运动员改进训练方法,预防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每个竞技项目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势必要求业余体育训练也要进行科学训练。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青少年长跑运动员的特点,运用科学监控手段与科学训练方法有机结合,进行深入的实践和研究,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体育营销中的问题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体育集竞技、健身、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在演变为一种产业的同时,其市场媒体价值日益增强,正逐步成为企业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手段.世界众多企业正是借助体育展开市场营销,成功地塑造了企业品牌.通过对中国企业体育营销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长期规划;营销手段单一;营销观念错位;对营销的价值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欠缺;缺乏正确的竞争观念.为了提高中国广大企业体育营销的理论水平和运作能力,迫切需要对上述问题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徐旭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4):103-107
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没有把握好发展的主线,导致在20多年后仍然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发挥所期望的效果.以人文关怀为视角,重新思考这一命题,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以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前提,通过剖析当前体教结合的困境,提出体教结合模式改革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是当代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健美操作为艺术性体育的主要项目之一,在高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健美操课教师艺术修养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有利于健美操运动在高校进一步发展。健美操课教师应通过自觉加强艺术意识的培养,反复地欣赏经典艺术作品,选修或旁听相关课程,邀请舞蹈或音乐教师参与健美操动作及配乐的编排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8.
成人、兴家、立国是一代代国人的追求,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依据国际学校体育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揭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资深"难题——基层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体系不完善,并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基层体育教师学历水平和中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研究依据,提出构建我国未来"新型"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的发展路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调整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因地制宜,设置相应体育教师"充电"制度;以学生为原点,带动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体系重塑;加大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认识,加大政策执行能力。本研究旨在培养适应国家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基层人才,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9.
训练的科学化首先在于教练员的科学水平。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是提高运动训练质量,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高校排球教练员对球员正确的引导方式以及指导技巧是提高高校排球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优秀排球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等机体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质强,比赛竞争非常激烈、紧张的项目,这些特点促使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