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的饮食传统博大精深,充满智慧,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在我国,从哲学人类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索研究者少,文章试图从中国饮食中的“治疗”“养生”与“身体想象”等方面探讨生命的哲理,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艺术可视为具体的历史经验集合与文化的关联的一种行为表达,因而“行为”是艺术之文化解读的一个适宜维度。将艺术活动的模式化结构先做框架性呈现,以其为对该艺术活动场景进行归类并引导体验的前结构关系文本,再充实以若干在各程序环节上的个体具体行为乃至体验描述,此或可为艺术民族志的一种实验性写作。  相似文献   

3.
若用后现代哲学解读卫慧作品,身体不过是前意识层面现象学意义上的身体,性行为体现了一种特别的性欲意向,一种爱欲知觉。从存在论意义上来说,性关系是一个身体寻找另一个身体、以确认人与人的共在关系。卫慧的身体叙事文本,完成了新时期文学由“宏大叙事”到“个体叙事”再到“身体叙事”的叙事革命,在100年内实现了中国女性由个性解放到身体解放的现代神话。但由于远离我国当下的文化语境,不可避免地遭到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文化的围剿与唾弃。  相似文献   

4.
“N级编码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物质文化研究与叶舒宪的“大/小传统理论”,该理论力图结合共时和历时研究、实证与人文阐释,体现一种寻找文化一级编码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契舍了国际理论界对结构主义的反思,以宇宙观为例,在东汉洛阳城的礼仪空间布局上,可以辨析出宇宙观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影响,并可以观察到宇宙观与意识形态、礼仪、政治、身体的交错关联。  相似文献   

5.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好饮食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我国很早就有关于饮食方面的书籍,清代中前期饮食文献是我国古代饮食文献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对前代饮食进行了总结,使饮食文献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对近现代饮食文献的发展和完善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数目众多的清代饮食文献中,饮食专著文献不仅是清代饮食文献的主体,而且最能体现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成就。目前学术界对于清代中前期饮食专著文献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专门对清代中前期饮食文献方面的研究,虽然有对于某一本著作进行研究的论文,但是缺少从总体上进行分析探讨。因此,从历史文献学角度研究清代中前期饮食专著文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身体运动、身体动作带有明显的族群记忆和参与意识,是一种可供他人观赏的身体运动文化,天然地蕴含了以身体体验为主要感受形式的美好生活意蕴和身体审美内涵。研究通过对体育人类学审美维度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有效回应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涉及的身体审美性、表演性主题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审美意识、审美文化等问题,为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学科发展,促进体育理论探索争鸣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民族志是人类学家通过田野考察后用于书写“异文化”的主要文体,也是现代多元社会中传播不同民族形象的主要媒介。20世纪30年代后,功能主义学派的兴起使得文化研究转向了在社会现实中的功能研究。虽然各自的理论稍有区别,但马林诺夫斯基和德拉克里夫·布朗分别以自己的经典民族志支持了这一观点:他们都对以往文化研究中那种企图追踪、重塑文化历史的真实性产生质疑,而认为人类学的研究应该集中在对现存文化和社会的分析说明。到了格尔兹以后,则又出现了对民族志写作的符号学转向。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 ,认为儒家在义利关系问题上是重义轻利 ,本文通过对孔、孟、董、朱诸子义利观的剖析 ,说明这种观点只是诠释家的结论 ,与“本文”并不符合。为了合理地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必须对此进行辨正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于中华文明起源问题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种。(一)“满天星斗说”。以苏秉琦先生为代表,他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一是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即传统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对北方通古斯系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代表性民族之一。运用史学参考文献、社会实践调查及历史分析,梳理赫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进程及变化,深层次挖掘赫哲族长期积淀的民族传统特色文化,从中探求我国北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之路。研究表明:社会变革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国家最高领导层针对长期以来中医从属于西医的状况和学术界“西化”中医的思潮,明确提出了“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医不能丢”的明确方针。这是对1982年我国《宪法》中“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法定原则的重申,也是1991年我国制定“中西医并重”这一卫生工作方针的基础。其后,围绕中医为什么不能丢,为什么要中西医并重,中医是否会丢等等问题,学术界见仁见智,曾有过不少讨论。世纪之交,面对“振兴中医”的历史使命和“中医药日益走向世界”的明显历史动向,学术界依然疑团未释———既…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读人文地理学著作,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指出人文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地域特色,是产生武术众多拳种的根源,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武术文化只能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地域上产生和发展,并形成“博大精深”的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身体及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3.
昝丽 《科技信息》2010,(1):373-373,375
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正义一般表现为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我国传统文化“重实体轻程序”,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错误观点与做法予以批评。本文分析了我国程序正义的现状与原因,呼吁重视程序的独立价值,使程序正义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一直是以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一研究传统是有其国外的学术传承渊源与国内社会历史背景的。二战后,尤其60年代以来欧美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在反省“欧美中心主义”传统的同时一改过去只对非西方社会文化进行研究的传统,大量开展了对自己社会文化的研究。面对我国正发生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我国社会文化人类学者应打破过去只研究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传统束缚而将汉族社会文化纳入自己主要的研究界域中来。  相似文献   

15.
身体写作与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写作”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第一代作家,卫慧、棉棉代表的第二代,春树、木子美代表的第三代。在阐述她们的“身体写作”时,着眼于“身体写作”和男权文化的关系,结合她们的作品对她们的写作动机、文学品格、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和地方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倍受国家和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诸多研究人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实践方面的研究匮乏.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应通过加强“与时俱进的自身价值创新”、“娱乐大众化”、“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等四方面的传承途径,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汤文化传承着华夏饮食的精髓,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汤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完美的民族品质,渗透着中华民族“食医合一”的饮食理念。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逻辑法等对我国体育概念的文化源头及其嬗变过程进行研究。结论认为,对体育概念的研究应该立足我国体育发展的实际,我国体育在“体育”这一概念诞生之前就已有非常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厚重的中国文化属性,并形成了以身体教育为主旨的核心内涵。此后,其概念内涵随着我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及对外体育交流的增多而逐渐丰富,并且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发生了数次嬗变,如今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概念体系,且表现为整体化、多元化、层次化、开放化、简略化、符号化的发展趋势,并在中国文化雄步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其概念及文化内涵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医学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其核心在于医学可以开启一扇了解当地文化经验与日常生活的窗户,包括鲜活的身体生命、日常生活、本地人的历史意识等。同时医疗的重要性在于医者必须干预真实的生命,而这些生命一定带有形形色色的特征及其各色各样的不适。知识存在于社会中,追踪"社会中的知识的生命",可以为人类学和人文科学乃至注重实践的医疗相关人员提出许多有趣的哲学和实践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来,随着学界对身体研究的关注,有关女性身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在一个男性“话语霸权”的社会里,女性的身体是如何被规训和塑造的?文章先从中西方哲学、文学、神话等文化观念基本来源的角度分析了在男权社会文化中建构起的女性身体,继而分析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疾病的话语建构和男权“凝视”下女性眼中的自我与女性当代文化适应中的焦虑与风险,得出了男权社会的“话语霸权”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场域中对女性身体的深刻规训和塑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