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缺水型城市的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以北京市某人工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和示范对象,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技术解决富营养化问题,修复并长期保持良好的水质.示范工程自2005年投入运行以来,在夏季富营养化高发期也能稳定保持水体清澈,改变依赖频繁和大量补充新鲜水来维持水质的状况,在带来环境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同时,也体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4):48-48
“北京城市北环水系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3AA601010)课题将特大型城市中心区河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与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河流景观用水有机结合,以河湖系统为整体,以强化处理为技术手段,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各组成因子间的互动关系,实现了城市水环境生态机制的恢复和重建,建立了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方法、城市河湖水体水质改善技术方法、城市中心区湖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城市河湖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方法及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8,(4):55-55
本项目是浙江省重点农业科研项目(2005C22020)。项目以浙江青山湖水库上游临安市污水处理厂附近水库淹没区为基地,通过定位试验,应用生物镶嵌技术、物理强化技术、微生物技术、宏观仿生技术等综合措施,在现场和室内进行若干对比和专题实验研究,发展了氮、磷污染水体植物修复与优化景观的理论模式,建立了植物系统去除水体氮、磷污染的新技术体系,为发展生物环保产业,把环境治理工程变为兼顾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集成示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3,(2):21-22
我国80%的湖泊与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是全球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随着水华和赤潮现象的频发,藻类毒素对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如何快速消除水体藻类及其代谢物的污染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武汉市以"科学的整体方案"和首创"水经济"的理念成为"水专项"中"城市水环境改善技术与示范"项目的首选城市,承担"武汉市汉阳地区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课题(以下简称"武汉水专项")的实施.通过招投标,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为依托单位,联合北京大学、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武汉市城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和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联合体中标了"武汉水专项"子课题"受污染城市水体修复技术与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水体修复").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22-23
课题针对当前集约化水稻生产存在的水体富营养化、施肥引起氮磷流失、施药造成土壤农药残留、局部重金属超标导致稻米质量安全问题等主要环境问题,开展了以氮肥和农药减量、重金属污染治理、养殖废水回用等农田污染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形成稻田污染控制的技术集成及示范模式3个,建成稻田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区1000公顷,推广与辐射面积达到1万公顷以上,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课题针对集约化稻田污染综合防控进行了技术创新和集成,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27-28
该课题是“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的课题之一,湖荡湿地是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湖水系联接的关键节点,更是河网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重心。针对湖荡具有低污染水处理功能的特征,可兼容实施生态修复综合技术等有利的生态环境条件,提出太湖流域湖荡湿地重建、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河湖相联典型的复杂湖荡滆湖为重点区域,研究出、入湖河口区水体污染强化净化技术、湖荡浅水区植被恢复与湿地重建技术、滆湖生态系统调控与稳定维持技术,形成湖荡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改善滆湖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竺山湾及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以典型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为重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引水调控、污染控制成套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为太湖流域内类似湖泊的水质与景观改善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1):60-60
城市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城市河道污染日益严重。在沿海河网复杂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河道几乎普遍存在黑臭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健康生活。为改善城市河道污染现状,推动河道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根据目前城市河涌的黑臭和有机污染严重等污染特征,在历经两年多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工程应用后,成功开发出了成套城市污染河涌治理技术,该技术能有效的解决城市内河涌黑臭现状和削减河涌水体COD、BOD、氮、磷等污染物负荷,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浓度和透明度,改善城市河涌水质和水体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91-92
1项目简介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是我国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重点,面源污染因其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控制和治理难度大,而成为太湖富营养化治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7,(4):54-54
本课题针对苏州河网城市特色和城市水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城市河网区滞流水体的水动力改善为纽带,根据城市河网水体污染程度的空间差异性,考虑古城民居及园林独特风貌的景观要求,集成原位或异位的生物净化组合技术、水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及长效运营政策管理保障,形成的河网水体及园林水体的水质改善、生态修复的集成技术。课题依托单位:河海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参加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南京河海南自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省水文勘测局苏州分局;负责人:严以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07,(14):51-51
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中科院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单位参加的“十五”国家863重大专项“重污染水体底泥环保疏浚与生态重建技术”课题(编号:2002AA601013),在课题组长年跃刚的带领下,针对五里湖底质污染、水质恶化、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环境与生态问题,采用控源减污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湖泊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7,(6):47-47
“大庆市黎明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与综合示范”(2003AA601090)是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之一,依托单位为大庆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管理处,由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庆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担。课题主要目标是:以源头控制和生态改善为基础,充分利用流域内的特有水文与地理条件,重点解决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含油水体净化、河道一湖泊水质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流域水系水质监控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技术关键,借助示范工程的合理配置,实现黎明河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和水环境改善,为寒冷地区水环境的改善、湿地生态恢复、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可推广利用的技术与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18-19
洱海是我国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典型代表,近年洱海水质污染的趋势得到了初步遏制,湖泊生态系统的破坏得到了控制,生态修复工作已逐步展开。但目前洱海初步修复的大规模湖滨带(58km)仍然存在着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东区陡岸型湖滨带自然岸带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受损,亟待修复;而且洱海周边经济快速发展,污染严重,尚未设立湖泊缓冲带,洱海周边区域的发展对洱海水环境保护构成严重威胁。为此,“十一五”水专项洱海项目设立了“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课题。课题针对洱海处于富营养化初期湖泊的特征,以湖滨带生物多样性恢复及缓冲带污染控制与绿色发展为思路,提出了整个洱海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方案;研发了湖滨带(缓坡型)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陡岸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并与现有技术相结合,集成形成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研发集成了缓冲带生态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14.
近年,随着水环境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大,对水环境监测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高密度水质监测系统,具有多指标、高灵敏、速度快、造价低等特点。可适用于污染源监控、黑臭水体治理和水污染事件的预警等需求,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养殖畜禽粪便污染是导致于桥水库附近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蓟县2006年的实际畜禽数量,定量分析了蓟县主要的畜禽粪便年排放量、粪便污染物进入水体年排放量(COD、BOD、NH3-H、TP和TN)。结果表明:粪便污染物进入水体年排放量的COD和BOD分别高达379.98t和489.54t,NH5-H为64.054t,TP为1312.22t,TN为2;32.17t。此研究结果可为治理天津市于桥水库周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和合理规划养殖业生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5):20-22
本课题回顾分析松花江水环境历史变化趋势,研究松花江污染源排放特征和水环境污染特征,通过全面系统研究松花江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水环境状况,开展流域环境背景值及水质演变过程研究,分析松花江流域湿地污染特征,提出松花江水污染控制总体技术方案。围绕课题研究目标,设置了五方面研究任务:①松花江污染源排放特征研究;②松花江水环境污染特征研究;③松花江水环境背景值与水质演变过程研究;④松花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恢复技术方案研究;⑤松花江水污染控制总体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长江流域广大地区存在着血吸虫病和水体富营养化两大问题。本项目采用水面潮湿地带利用油茶子饼和油茶子饼十碳酸氢铵等复配药物杀灭钉螺,水下利用养殖水产经济动物摄食钉螺和摄食水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5种生态经济模式可以高效净化养殖水体中疫源和污水,从而遏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和缓解了水体富营养。  相似文献   

18.
网箱养殖在提供优质蛋白质的同时也对海域环境产生极大影响,长期进行网箱养殖的海区,底部污染物堆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生态系统功能将严重退化。网箱养殖的生物修复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本文综述了网箱养殖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大型藻类对营养盐的吸收特性以及基于大型藻类的网箱养殖污损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并对网箱养殖生物修复技术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郊区环保型特色农业支撑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目标为:针对我国城郊农业区污染形势日趋严峻、环境保育功能严重衰退等问题,研究城郊环境富营养化综合防控以及环境保育功能恢复与提升等关键技术,有效地降低化肥施用量,削减农田氮磷累积,降低城郊农业区富营养化风险,增强城郊区农业系统的环境保育功能。  相似文献   

20.
1 项目背景和研究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境内湖泊、河流、近海域水体都出现了大范围的污染,水域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在水域污染中,富营养化是非常主要的表现方式。根据新的研究结果,农业面源污染在水域富营养化中的贡献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平均已达到30%以上。究其原因,与我国人口刚性增长、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背景下,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农业化学品投入不尽合理、种养殖有机废弃物随意排放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