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通 《世界知识》2020,(5):73-73
2020年2月12~13日,第九次五核国会议在英国举行。五核国机制是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法定的核武器国家在条约审议进程中形成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建立"无核世界"迄今仍是国际社会的崇高理想,但短期内实现这一理想还有相当大的困难。更为务实的做法是将现存的"不使用核武器"规范法律化,作为通向"无核世界"的一个中间步骤。4月3日,清华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的首届清华国际安全论坛,就将"建立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作为主题。论坛发表的报告封面上印着被赋予特殊意义的标志:一朵蘑菇云形状的水柱在茶杯里爆炸开。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对此做了解释:"这个标志就是把核爆炸控制在茶杯里,我们把它叫做‘茶杯里的风暴’。它像一个核爆炸,意味着现在仍然存在的核扩散和核危机。如果能把核武器的爆炸控制在茶杯里,也就是让它不被使用的话,那就是成功。"  相似文献   

3.
樊吉社 《世界知识》2020,(12):28-29
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确认的五个有核国家中,中国的核政策是最独特的,表现在多个方面:核试验次数少、核武器数量小、部署方式少,没有走冷战时期美苏核力量发展的老路;从未从核的角度界定与他国的安全关系,甚至努力淡化外交政策中的核因素,自己承诺并呼吁所有有核国家都应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强调核意图透明而非核能力透明,这也显著有別于其他有核国。  相似文献   

4.
言论     
《世界博览》2013,(18):7-7
朝韩貌合神离的无间道事件韩国联合通讯社以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官员为消息源报道,韩美官员历时大约10个月制定这项草案。内容为朝鲜进行"核挑衅"时两国在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的具体措施,包括美国向韩国提供核保护伞,对朝鲜"高强度遏制"。"威慑方案可以视同为军事行动计划",另一名政府消息人士说,制定一份"官方文件",详细说明美国的核保护伞,反映出美国反对朝鲜"核武器威胁"的坚定承诺。韩、美国防部长定于10月2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安保协商会议上签署这项计划。  相似文献   

5.
4月12日,日本等12国外长在广岛举行“核裁军和核不扩散倡议”(NPDI)全体会议后发表了《广岛宦青》,明确指出,不仅是美国和俄罗斯,还应该举行也括中国等国在内的多边核裁军谈判。该宣言称,增加核武器与国际社会意图背道而驰,对此表示严重关切;该宣言还强调,要增强核武器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6.
至少有两个国际大热点或者悬念将继续在2012年发酵:一个是局势持续紧张的叙利亚问题,另一个则是愈演愈烈的伊朗核问题.从以色列的角度来看,在国际社会致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而未果的情况下,大多数以色列人已对通过国际制裁来终止伊朗的核活动不再抱有希望.此情之下,以色列的决策者们必然陷入一种两难困境:要么接受一个将拥有核武器的伊朗;要么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去终止伊朗的这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艾书周 《科技信息》2011,(1):129-130
随着核武器出现和不断发展,核伦理的也随着出现和发展起来。但战术核武器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核伦理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它使得传统的核伦理处于尴尬境地。故使用战术核武器是否道德和如何规范战术核武器的使用成为了新的核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罗曦 《世界知识》2022,(3):58-59
2022年新年伊始,中俄美英法五个核大国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 (简称"五核国声明").在重申"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的基础上,五核国表示不将核武器瞄准彼此或其他任何国家.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1月3日,中法俄英美五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规定的合法拥核国家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在当前严峻的国际安全局势下,五国声明让国际社会既感到意外,又松了一口气,有助于增强包括全部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其他签署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0.
加强核安保合作,确保核武器及其制造材料和技术的安全是防止核扩散、防范核恐怖主义的有效途径,而美俄核安保合作则是国际核安全合作最重要一环。冷战结束后,为防止苏联遗留的核武器和核材料扩散,美俄开始了核安保合作的进程,这一合作持续了20多年,即使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也没有中断,并取得一系列成就。  相似文献   

11.
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扩散是国际安全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计划资助防止这三种武器扩散的活动。总的来看,扩散是军转民问题相当复杂。武器材料的实际转向应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然而,从长远观点来看,销毁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必须以安全并对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归根到底,解决扩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把武器科学家和武器工程师掌握的技术转入和平的工业应用。目前,新独立国家的经济状况对一些掌握尖  相似文献   

12.
吴剑剑 《世界知识》2013,(22):40-41
在今年9月26日举行的联大有史以来首次核裁军问题高级别会议上,巴基斯坦总理纳厄兹·谢里夫呼吁国际社会结束在核武器问题上的歧视行为。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专家最近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若美国和中国继续对朝鲜核问题"袖手旁观",或日本企图获得核武器,韩国就有可能自主研制核武器。而韩国一旦作出此政治决定,它可以在五年内制造出数十枚核武器,因为韩国已拥有了可制造数百枚核弹头的钚材料,以及设计制造核武器和高端运载系统的技术能力。核武器是一种非常"势利眼"的东西,它对大国和小国是完全不同的两副面孔业内人士一般将诸如韩国这样的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核武器的国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总统拜登上任伊始,国际社会普遍期待困境中的伊核问题能迎来转机。不妨再看一下伊核问题的前世今生。一、伊朗的核计划伊朗素有通过发展核技术振兴国力的愿望。亲美的巴列维王朝在上世纪50年代启动核计划,在70年代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全面保障监督协议》。  相似文献   

15.
鹿音 《世界知识》2011,(6):67-67
朝核问题上世纪就进入国际社会视野,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年。朝核问题本质上反映出朝美关系正常化的难题。在朝美围绕核问题的博弈中,朝鲜从安全诉求出发,用核武器保生存,换发展,策略运用始终保持清晰的脉络。一方面,保生存是朝鲜谋取核武器最主要的动机。朝美是宿敌,朝鲜政权生存始终受到来自美国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10,(8):20-21
建立“无核世界”迄今仍是国际社会的崇高理想,但短期内实现这一理想还有相当大的困难。更为务实的做法是将现存的“不使用核武器”规范法律化,作为通向“无核世界”的一个中间步骤。在4月12日的核安全峰会召开之前,4月3日,清华国际问题研究所举办的首届清华国际安全论坛,就将“建立不使用核武器的世界”作为主题。  相似文献   

17.
记者:五核国为什么要建立核定义和术语问题工作组? 刘: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核武器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肩负着共同推动落实《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成果的重要责任,因此有必要在核领域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然而,由于语言、文化、技术背景不同,五核国对一些关键核术语的涵义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或翻译.打个简单的比方,美、俄所理解的"战略核武器"的概念,就与中、英、法的理解不同,美、俄对"战略核武器"的定义是能打击远距离地域的目标(超过5500公里),完成战略任务的核武器.  相似文献   

18.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2,(2):8-9
<正>联合国秘书长欢迎五核国领导人共同发表防止核战争联合声明2022年1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对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共同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表示欢迎。古特雷斯的发言人迪雅里克在声明中说,古特雷斯赞赏五个核武器国家认识到遵守双、多边不扩散、裁军和军控协议和承诺,包括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下核裁军义务的重要性。古特雷斯对五个核武器国家承诺将为避免核战争采取措施感到鼓舞,期待看到未来倡议的具体细节。声明说,古特雷斯借此机会重申他的一贯立场:消除核战争风险的唯一出路是彻底消除核武器。古特雷斯愿意与核武器国家和所有联合国会员国一道,为早日达到此目的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14,(20):75-75
一、关于时代在社会科学领域,时代问题作为大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前提,横亘在对所有其他问题认识的起始点上。从大时代的角度看,当今世界仍然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当然了,关于时代问题的观点和认识是多种多样的。即以核问题为例,人们根据核武器依然存在这一事实,将核武器问世以来、一直到核武器消亡这个时期称为核时代。  相似文献   

20.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2,(17):6-7
1为何伊朗应该拥有核武器?【美】《外交事务》2012年7/8号中东核危机由来已久,由于以色列的"核垄断",该地区在40年时间里都处于独特的"安全失衡状态"。以色列对核武器的依赖导致其不允许该地区存在其他核力量。1981年,以轰炸了伊拉克核反应堆,又于2007年打击叙利亚的核设施。对以色列核特权的恐惧导致潜在对手更渴望发展核武器。而在巴以问题上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世界在安全上长期处于被动、无助的状态,成为中东地区不稳定的根源。当前的伊朗核危机应该被视为中东核危机的延续。美国不应对伊朗政权存在偏见,其拥有核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