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现代矿山生产对测量工作的需求,矿山测量工作已经成为影响矿业企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不仅关系到矿山开采、生产的科学进行,同时更是关系到矿山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运用现代数字化测量技术进行矿山测量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矿山测量的质量,提高矿山测量精度,为矿业企业生产指明方向,提高矿业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的矿业生产中矿井提升机它作为一种重要的矿山机械设备,以其可靠的系统控制技术保障了矿山的生产安全。其中以PLC技术的应用被作为提升机的辅助性技术满足了矿业企业的日益需要,经过实践得知这样的应用运行平稳、准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文结合实践对PLC技术在矿井提升机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臧泽 《科技资讯》2012,(23):25-25
在进行矿业开发的过程中最基础的技术工作就是矿山测量,由于矿山多出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崇山峻岭中,所以相对来说测量的工作量和难度都比较大,若采用传统的三角测量网法,不仅是测量工作效率低,更重要的是测量精度不能得到保证。所以在工作中采用GPS控制对于矿山的测量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通过介绍GPS导航定位系统的特点、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等方面浅谈下GPS控制在矿山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产信息的统计分析是评价矿山生产组织管理效果量化指标的唯一来源,并能帮助企业高层决策者及时发现矿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实时进行生产调整提供依据。本文在对包钢集团巴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C/S模式的矿山调度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巴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露天矿为实例,进行了具体的实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韩英华 《科技信息》2014,(6):208-20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的加快,以及数字矿山化普及在矿产资源需求量方面的增加,我国矿产业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贯通矿山绘图技术的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保证提高矿山工作精度和效率,而且有利于保障矿山的安全生产。本文针对贯通矿山之星(MineADS)在赤峰中色白音诺尔矿业有限公司运用的主要特点以及主要功能作以浅谈。  相似文献   

6.
基于J2EE平台和B/S结构的地矿工程三维可视化仿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推进其在地矿工程系统中的应用,建立基于Web的"数字矿山"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J2EE平台和B/S结构的矿山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框架.采用JOGL技术,建立了基于B/S结构模式的矿山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原型,形成了构建矿山复合场的一体化数字模型及"数字矿山"系统的关键技术.以某地下铁矿为实例,运用该矿的钻孔、矿体和井巷工程数据验证了所采用的三维可视化仿真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展示了基于J2EE平台和B/S结构的矿山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赵旺 《创新科技》2016,(8):80-82
信息可视化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信息可视化技术理论基础及其特点,探讨了信息可视化发展趋势,结合农家书屋数字化,对信息可视化技术在农家书屋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OpenGL技术在虚拟矿山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一种基于OpenGL开发虚拟矿山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矿业中应用的意义和重要性,为矿山优化设计、生产管理、危险性评价及矿工培训等方面提供重要手段,并在矿山安全、防灾救 灾、奥灰水防治、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DIMINE三维数字化软件在矿山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启彬 《科技信息》2010,(1):288-288,375
数字矿山是目前矿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本文介绍了通过应用DIMINE软件建立矿山真实三雏模型,实现矿山的三维化、可视化、信息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在创建模型过程中所能提取出的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另外介绍了DIMINE模型在地质、测量、采矿设计、现场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为建立数字化矿山提供了一个探索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和尧 《科技资讯》2014,(6):146-146
电力供应是矿山生产的主要能源,是矿山设备运转的动力,矿山电气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管理直接影响着矿山的作业安全。本文主要浅析矿山电气设备的类型特点及其安全管理,阐述矿山供配电方面的技术要求,重点研究电气安全管理与技术在矿山中的应用,同时分析总结电气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煤矿智能化发展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促进了地质资料信息的管理和共享,在煤炭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可以对地质体的透明化勘探、煤矿的成矿预测、储量估算等进行精细化的指导,确保煤矿的采掘、通风系统的设计以及智能化开采的科学性,直观化灾害事故反演、地表环境监测、生产智能化管控等,减少勘探和开采的风险,能够大大提高煤炭开发的效率。本文对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可视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目前其在矿产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相关软件的使用情况,介绍了地质数据和巷道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建模技术,以及在各应用领域的具体进展,最后结合煤炭精准智能开采的发展趋势,针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助力煤矿智能化发展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德国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煤矿安全科学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简要地分析了我国煤矿生产中矿图绘制所需的各类软件的利弊,针对煤炭专业业务处理的具体特点,系统地概括了RGIS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阐述了RGIS在矿山地质测量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B/S模式的矿井及典型灾害仿真系统框架与原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数字矿山的发展与建设需要,以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基于Web的矿井及典型灾害三维仿真系统的框架结构.该系统框架包括核心功能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辅助模块等三个功能模块.基于Web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形成了一套面向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矿井及典型灾害三维仿真系统实现技术.运用这些技术,通过对某金矿实际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现了基于B/S模式的地表地形、矿体及井巷工程仿真.  相似文献   

15.
对由一个矿山和一个选矿厂构成的采矿工业两级供应链中的协调生产计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线性规划模型·模型的特点是:①集成采选两个环节的生产计划;②将运输问题集成到生产计划中·模型的目标追求供应链总成本最小·模型适用于由一个矿山和一个选厂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或者采选联合企业,且能够较容易地扩展到多个矿山和多个选厂的供应链结构·给出了算例以说明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能够为矿山和选矿厂的协调生产提供决策支持,能够节省总的生产和运输成本,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物联网体系中的新型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射频识别)等技术解决现有煤炭监测监控系统中存在的监控盲点、系统孤立等问题,将煤矿的远程监测监控、信息传输、各级的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可视化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实现井下监测监控的无缝覆盖以及对井下人员、设备、重要物资的定位和可视化,并探讨了现代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衡阳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衡阳市矿业发展存在可开发利用资源储量不足、多数矿山企业规模小、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矿产品深加工落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地质勘查工作,2) 加强4个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域规划和开发工作;3) 优化矿山企业结构,加强矿产品精深加工;4)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和条件,开展7个重点区域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大屯煤电公司通过先进安全理念的导入,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素质,建设科技兴安优化系统,不断赋予安全文化新内涵新使命,引领企业安全发展,赋予安监人员的特殊权力,促进了构建"安全保障型"企业。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情况,降低事故损失,保证中国煤炭工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本文在传统GM(1,1)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的尾部残差修正GM(1,1)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2001—2011年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2012、2013年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进行预测,与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GM(1,1)模型精度较差,最大误差达到14.35%,经修正的尾部残差GM(1,1)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实际值与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1.14%,最大相对误差3.81%,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的GM(1,1)预测模型,为政府、矿山企业制定安全生产目标、政策以及建立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近阶段全国各地中小矿山发生的特殊"矿难事故"特点,从人员管理、法制宣传和安全监察等方面,探讨了新型矿难产生的原因,并基于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矿山管理、法制宣传、管理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