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就梅县电厂2×135MW扩建工程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屏式过热器设备制造时焊接工艺不恰当导致了40%左右的焊缝出现裂纹后,委托广东火电现场切口返修的过程。笔者有幸参加了设备焊缝返修的全过程,对冷裂纹产生的原因、返修过程及防止裂纹的产生等进行了论述,从而说明焊接工艺的有效控制才能保证焊接的高质量,对今后焊接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梅县电厂2×135MW扩建工程在设备安装过程中,由于屏式过热器设备制造时焊接工艺不恰当导致了40%左右的焊缝出现裂纹后,委托广东火电现场切口返修的过程.笔者有幸参加了设备焊缝返修的全过程,对冷裂纹产生的原因、返修过程及防止裂纹的产生等进行了论述,从而说明焊接工艺的有效控制才能保证焊接的高质量,对今后焊接质量的控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详细阐述了轻钢结构制作和安装过程中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文件编制、焊接材料、焊工资格、焊接设备、焊接操作和检验、构件焊接试板、焊缝返修、各部门责任以及工作制度的建立和控制。  相似文献   

4.
李志刚  朱大林 《科技信息》2011,(29):I0176-I0176,I0194
通过详细地编制和规定保康寺坪电站压力钢管岔管的焊接方法、技术管理、焊接程序、焊缝检验以及焊缝返修等工艺和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岔管施工的质量,为其它电站压力钢管的施工提有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核电站主管道自动焊是一种先进技术,是三代核电站主管道焊接的首选技术。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在压水堆核电站主管道自动焊技术中开发了窄间隙、单层单道焊接工艺,该工艺较手工焊相比能显著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在该工艺开发及现场实施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焊接特点,也会产生一系列缺陷。为确保焊缝质量,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根据主管道特点、坡口形式以及缺陷特点等,研究和开发了压水堆主管道焊缝返修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产品尤其是电脑和通信类电子产品中,各式封装技术不断涌现,BGA是当今封装技术的主流。随着无铅焊接工艺的应用,相关的焊接工艺和返修工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焊接温度曲线的设置是保证返修质量的关键。本文结合BGA的无铅返修工艺流程,对如何正确设定无铅返修温度曲线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对BGA器件的无铅返修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Hastelloy(C-276)合金具有较强的耐蚀性。焊接时,需控制好焊缝金属的含碳量,保持硫、硅等元素处于较低的含量,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及坡口形状,并清除污染物.还要控制好焊接热输入。总结工程施工经验,介绍Hastelloy(C-276)合金的焊接工艺、施工工序、施工要点、固溶处理及焊缝返修,通过严格控制焊接施工工艺,焊接合格率100%,光谱检验100%合格。  相似文献   

8.
王鹤  任惠萍 《科技资讯》2011,(17):85-86
本文从城市煤气管道焊接的焊前准备、管道组对、管道焊接、焊接过程的检查、焊后检查焊缝返修等方面描述了城市煤气管道焊接施工和焊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柴民杰  张小丽  李磊 《科技信息》2009,(24):162-162
本文介绍了焊接缺陷返修,并对零件焊接返修主要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力电站发电机组换热器中管板与换热管之间的角接接头环形焊缝质量是整台换热器制造质量的关键,须采用全位置自动化精密焊接工艺。本文在详细分析换热器管板自动焊接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利用自行研发的全数字管板焊接系统进行了换热器管板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试验研究,探讨了换热器管板焊接主要工艺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换热器管板精密焊接的工艺规范,并在100万KW超临界发电机组换热器管板的焊接生产中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换热器管板的全位置自动化焊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详细分析换热器钛合金管板自动焊接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利用自行研发的全数字管板焊接系统进行了换热器管板的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试验,探讨了换热器管板焊接中影响焊接质量的相关因素,获得了合理的工艺,即峰值电流80~100A、基值电流20~30A、电流脉冲频率5~10Hz、脉冲占空比50%、机头转速3~4 r/min、采用脉冲方式进行电流上升和下降,并在1GW超临界火电机组换热器管板的焊接生产中证明了所确定的焊接工艺能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MIG焊接熔池的图像处理和数字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 MIG焊条件下,存在多种外界干扰。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对焊接熔池的形 状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使用先进的CCD摄像机,通过周期性地减小焊接电流,排 除弧光干扰,可摄取清晰的熔池图像。通过微型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并给出所需 的焊接电流,实时地控制焊道的宽度,从而控制焊接熔深。本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 和很高的控制精度,可用于实现 MIG焊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频直缝焊管焊接热源的计算结果,综合考虑材料的物理属性随温度的高度非线性变化,以及高频加热的焊缝热影响区特有的温度分布规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频直缝焊管焊接残余应力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获得了高频焊管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后处理模块,给出了焊缝部位残余应力的分布趋势,并分析了高频感应焊接残余应力的主要形成原因。发现焊缝附近的轴向残余应力较大,其中有些数值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而周向残余应力仅为材料屈服应力的1/3左右,径向残余应力数值较小,工程上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4.
双相不锈钢管道焊接残余应力参数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焊接残余应力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其大小和分布与焊接热源、接头形式和材料性能等多种因素有关,作者利用热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的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对SAF2205双相不锈铜管道接头环焊缝残余应力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了管道内外表面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即,在管道的焊缝及近缝区,内表面轴向残余应力是拉伸应力,外表面轴向残余应力是压缩应力,而内外表面环向残余应力都是拉应力;研究了不同的焊接线能量、管内径与壁厚比值R1/d和多层焊对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残余应力受焊接能量变化的影响不大,外表面残余应力和内表面轴向残余应力部随着壁厚增大而增大,多层焊的残余应力有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扩散焊接条件下复合材料接合区界面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复合材料SiCw-6061A1扩散焊接接合区基体-基体、弱吉相-基本、弱强相-增强相三种界面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分析了接头微观组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当焊接温度低于复合材料固相线温度时,基体-基体界面可以实现良好结合,而增强相-基体-增强相-增强相界面难以实现结合。发现在铝基复合材料SiCw-6061Al液、固两相温度区间存在一个“临界温度”,当焊接温度达到该温度时,接合区出现一定数量的液态基体金属,不仅基体-基体、增强相-基体界面可以实现较好结合,而且增强相-增强相界面将转化为增强相-基体-增强相界面,焊接接头强度达到母材强度;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非夹层液相扩散焊接”新工艺,成功实现复合材料SiCw-6061Al扩散连接。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盲孔法对3种规格的焊接空心球节点球面焊趾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试验测量,根据常规模型和Kirsch理论解对比计算了本次试验选取的应变片的应变释放系数。依据Scara-Mangas经验公式对计算得到的球面径向、环向焊接残余应力进行塑性修正,最终得出球面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图。探讨了焊接残余应力对工程领域中节点疲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在环境压力0.1~1.0 MPa条件下,通过高速摄像和汉诺威分析仪等手段,研究了高压干法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过程及焊缝成形的特点,分析了焊接飞溅和焊缝成形的主要成因.试验表明,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焊接过程逐渐变得不稳定,飞溅增加,焊缝逐渐变窄,焊缝成形变差.  相似文献   

18.
采用ANSYS软件对镀锌钢板点焊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该模拟过程对镀锌层的存在,特别是对接触电阻的影响给予了重视,建立了轴对称2-D模型,采用热、电耦合计算方法,输入不同焊接条件,得到最终的温度场分布图,并算出熔核直径.将得到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对照,发现两者较为吻合.该有限元程序可以用于焊点质量预测以及电极磨损下的焊点质量初步预测,作为焊接参数设置及焊接质量判断的辅助依据,其结果可部分替代实际生产中的焊点破坏试验.  相似文献   

19.
As a result of the lower backing weld efficiency, the applying of automatic welding is seriously limited. So a kind of special automatic welder i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for backing wel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 of the assembled pulse CO2 arc welding machine which has strong penetrability. It specifies the technology of controlling the parameters of all position automatic welding by computer and multi-axis controller. Moreover typical welding procedure parameters are provided. It is proved by examination that the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are suitable for the long-distance transmission pipeline, and it has a good foreground of spreading and apply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