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本智能灭火机器人系统中,避障及识别火焰是智能机器人的基本功能。避开障碍物的功能采用反射式红外光电传感器实现,灭火则采用ARM作为控制器,通过控制方式对驱动电机进行调速,采用复眼采集路况信息对房间进行判别是否有火源,并根据墙面信息进行转向、灭火控制,试验表明,采用上述光电传感器,复眼的智能机器人实现了避障行驶,寻找吹灭火源,性能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冯喆 《科技资讯》2013,(16):65-65
传统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虽然价格低廉,但是其使用性能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RM的电液比例控制液压系统。本系统采用ARM核微控制器LPC2292和电机驱动芯片LMD18200作为核心的硬件电路,并对uC/OS-II操作系统在ARM上的移植过程进行简说明。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智能系统增减设备都需要重新布线,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移动性比较差,安装和维护成本高,缺乏人机互动等问题,将ZigBee和ARM引入智能节电系统中。采用CC2430组建基于ZigBee的无线通信系统,选用ARM芯片为微处理器组建系统,并对其进行软件开发,设计出了易于操作和监控的ARM人机交互界面,对ZigBee协议栈和各个终端模块进行编译、调试和绑定,进行ZigBee组网测试和实现ARM控制。系统测试表明:组网正常,传输数据稳定,ZigBee无线通信系统能够减少布线,增加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移动性,操作简单的ARM界面能够实现人机互动,实现智能化。系统还可实现远程监控电气设备的使用情况、室内温度、安防、反映实时用电情况以及实施分时电价、阶梯电价的报警。  相似文献   

4.
针对核辐射环境的监测,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嵌入式γ射线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ARM嵌入式系统对环境γ射线进行实时监控.给出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阐述.该系统为某核信号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石磊  罗鹏飞 《科技信息》2007,(24):91-93
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ARM嵌入式系统的新型数字B超诊断仪的系统设计方案;在整个系统中重点考虑系统的实时性;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框图,采用FPGA与ARM实现其硬件结构;并对其中关键技术——帧存读写控制进行了阐述,对器件选型也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基于ARM/DSP嵌入式系统ARM模块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RM/DSP平台是采用ARM7和DSP双CPU构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ARM模块部分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ARM模块主要负责系统控制部分,由于ARM的接口丰富,因而其接口电路驱动软件设计复杂,详细介绍了嵌入式系统中ARM模块硬件接口驱动软件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针对安防监控系统中视频采集的需求,设计了嵌入式视频采集系统.采用ARM/DSP双核协同工作方式,其中ARM采用三星的ARM微处理器S3C2440,主要实现网络传输和控制功能;DSP采用专用于视频处理的芯片TMS320DM6437,对视频流进行压缩处理,两者通过DSP的主机接口进行通信.网络传输基于RTP协议,根据网络状态调节编码传输速率自适应网络带宽,实现面向服务的QoS控制.实验表明,系统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和实时性好、易于扩展等优点,可用于数字家庭等场所.  相似文献   

8.
传统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性能优化方法通常忽略了硬件方面的优化,导致整体优化结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优化方法。给出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内存分配图,根据系统内存分配图,将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内存分配问题转换成0-1背包问题,通过动态规划方法解决背包问题,实现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内存优化。通过ARM硬件中断管理与数据处理实现Linux终端系统实时性优化,ARM利用高级中断控制器AIC的硬件中断定向功能和优先级控制功能对中断进行管理,数据处理采用主动丢弃策略对实时性问题进行处理,将一些无用或者不重要的数据删除。实验结果表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实时性优化后,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时延显著降低,内存分配更加高效稳定。  相似文献   

9.
ARM11 MPCore性能分析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ARM11 MPCore是最新的嵌入式多核处理器,传统的嵌入式软件在该平台上不能发挥该处理器的所有性能.针对这个问题,对ARM11 MPCore的基本运算能力与ARM9处理器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使用硬件向量浮点单元及并行计算的软件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MPCore浮点处理能力是ARM9系列处理器的浮点处理能力的10倍左右.对于多核架构,可以采用并行计算模型对软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对整数运算采用OpenMP并行计算模型优化后,实验程序的效率提高3.8倍左右.对于嵌入式多媒体处理,提出了使用硬件向量浮点单元对DCT运算进行优化,对视频解码、音频解码以及音视频同步显示采用并行处理的方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优化方法能提高软件在ARM11 MPCore平台上的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在ARM9嵌入式系统中GPRS终端的设计实现。设计中采用了ARM9芯片S3c2410a,内部移植了LINUX操作系统,对GPRSMODEM进行控制以实现Internet的无线接入。该系统具有功耗低、可靠性好、性价比高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开发延续性。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一款基于ARM9的实验室智能自助服务终端,系统中采用sumsung公司ARM9处理器S3C2410作为主控制器,实现对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均采用了结构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使得系统结构更加清晰.系统实施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实验指导老师对实验报告进行打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实验报告打分效率.  相似文献   

12.
污水对环境污染影响巨大,设计污水视觉检测系统,实现对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准确及时检测。采用嵌入式设计技术,污水检测系统设计包括传感器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控模块。采用ARM嵌入式微处理器,设计ARM嵌入式控制电路,结合污水检测算法,向AD发送控制指令,控制AD采集传感器数据,实现对污水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进行污水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以ARM为处理器,Linux为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设备当中建立Berkeley DB的方法,从而实现数据的实时存储.开发系统采用宿主机-目标机模式,通过对Berkeley DB的环境变量进行重新配置,实现Berkeley DB在Redhat Linux 9.0操作系统(宿主机)上安装及编译.利用交叉编译器对数据库文件进行交叉编译,并且在ARM(目标机)系统上添加动态连接库的方法实现数据库程序在ARM-Linux环境下的稳定运行,最后对在ARM上建立的数据库在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4.
ARM是对微处理器的通称,ARM处理器是一种32位嵌入式的RISC处理器,由于其独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中。本文就对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主要介绍了嵌入式系统的结构、技术特点以及ARM选型、嵌入式系统的具体设计过程等,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设计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ARM嵌入式系统可靠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障和提高ARM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典型ARM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功能和集成特点,将系统硬件部分、软件部分和系统扩展部分3个部分分别划分成为不同的模块。根据对系统整体可靠性的影响,对ARM嵌入式系统各组成模块进行重要性级别区分。建立4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方法将定性问题量化,利用模糊矩阵变换解决了矩阵一致性问题,并由此得出系统可靠性评价结论。基于ARM的导弹垂直发射控制系统是安全关键系统,使用本文方法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为ARM嵌入式系统可靠性评估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利用该系统可以更好地掌握该系统可靠性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ARM体系结构的ARM9作为系统控制器,利用CAN总线作为硬件载体,使用RS232串口进行数据通信。通过对于软硬件的分析与设计、选择、实现等方面,描述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传统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性能优化方法通常忽略了硬件方面的优化,导致整体优化结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优化方法。给出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内存分配图,根据系统内存分配图,将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内存分配问题转换成0-1背包问题;通过动态规划方法解决背包问题,实现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内存优化。通过ARM硬件中断管理与数据处理,实现Linux终端系统实时性优化。ARM利用高级中断控制器AIC的硬件中断定向功能和优先级控制功能对中断进行管理,数据处理采用主动丢弃策略对实时性问题进行处理,将一些无用或者不重要的数据删除。实验结果表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实时性优化后,嵌入式Linux终端系统时延显著降低,内存分配更加高效稳定。  相似文献   

18.
赵敏  韦宝泉 《江西科学》2007,25(2):190-192
介绍了ARM和DSP微处理器之间的双口RAM接口电路的设计。在设计一种新型IED时,采用了ARM DSP的双CPU结构,两者之间采用双口RAM进行数据交换。考虑到IED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对双口RAM选择了中断工作方式。设计了双口RAM与ARM、DSP的硬件接口电路,由于ARM上安装了uClinux操作系统,又编写了uClinux下双口RAM的驱动程序,并调试通过。该接口的设计为新型智能化IED的实现打下了基础,能更好的适应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M的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RM处理器的性能特点,分析了一种基于ARM的通信机房动力环境系统,该系统采用ARM9内核的工业级微控制器,由能很好地满足通信机房集中监控、无人值守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基于粒子系统的火焰模拟粒子数目多,系统运行速度慢,导致实时性差,在风力影响下不能真实模拟出摇曳中的火焰,鉴于以上缺点,本文采用随机过程来模拟风力和浮力,采用二维纹理和广告牌(Billboard)技术对三维火焰进行渲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