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字结构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种指称事物的句法结构。这种句法结构,语法学界已有详细的论述,但是对于它结构的分化情况,却极少涉及。本文从“三个平面”理论的角度分析“所”字结构处于非定语位置上时的分化情况,进而说明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评述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观并据此形成的汉语语义句法思想,从“字”和汉语基本结构单位,“字”本位和汉语语义句法两方面入手简要揭示了徐通锵“字”本位说的主要内容,并深入剖析了其形成因素,最后指出徐通锵先生提出、创立字本位说,对于汉语研究摆脱机械模仿,走上独立研究、自主创新的道路,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所”是古汉语研究中争论最多的一个虚词,大家各执一端,难有定论。陈望道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指出,研究虚词必须连带注意虚词所跟的实词或虚词所在的句子组织,才能确实指出虚词的功用。①本文试用“变换”分析的方法,对“所”字结构作一初步探讨。一、一般认为,“所”字常用在动词前面和动词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所”字所指代的一般是行为的对象。但是离开上下文,“所”字结构本身一般不能明白表示是人还是物,更不能“具体”表示是什么人,什么事物,因此“所VP”结构中,(VP为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往往还可在之后出现其指代…  相似文献   

4.
“所”是一个由来久远、语言学界多有争议的文言虚词。本文从“所”的本义、“所”的用法源流、“所”的词性、专书“所”的研究、“所”与相关虚词的比较研究、“所”字研究的新途径等六个方面,对语言学界有关“所”字研究的成果,作了客观简要的历史性回顾和评述。  相似文献   

5.
先秦汉语"所"字结构具有类型多样化、功能复杂化等诸多特点。本文通过考察《吕氏春秋》的"所"字结构用例,认为该结构中"所"字应为指示代词,并有"所+动"、"所+形"、"所+名"、"所+介+动"等多种结构类型,且相应地能充当句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及状语等成分。  相似文献   

6.
“所字结构”,不论文言、白话,使用都很广,也无论古代、现代,争论都很大。现在,论者们常常喜欢把“所字结构”和“的字结构”相提并论。这,固然与两个“结构”并存的语言现象有关,但也与两个“结构”。相似的词类属性和语法功能分不开。而况语法的比较分析,不独有利于认识现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而且有助于探讨古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甚至于沟通古今汉语研究的道路,是值得重视并倡导的好方法。笔者愿就“所字结构”和“的字结构”的关系,谈谈现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以就教于同好和专家们。  相似文献   

7.
汉语“之”字结构,因为“之”字前后的音节数量不同,导致不同的韵律和重音模型,也会影响它们的生成能力.使用重音推导模式,可以发现不同的音节组合会形成不同的重音值和节律模型,如果这种节律模型与其结构、语义表达一致,那么就会有很强的生成能力,我们就可以创造出大量的相关结构进行表达;而如果其内部节律模型与结构、语义表达不一致,或需要一定的实现条件才能调和其矛盾,那么它们的表达和生成能力就受限,也不会有大量的实际用例出现.因此,在汉语“之”字结构中,选择哪种节律形式作为其最佳表达形式,与其内部的音节数和韵律模式有直接关系,如果其韵律模式与句法、语义、语用均有-致的表现,那么它就应该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8.
"所"字结构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种指称事物的句法结构.这种句法结构,语法学界已有详细的论述,但是对于它结构的分化情况,却极少涉及.本文从"三个平面"理论的角度分析"所"字结构处于非定语位置上时的分化情况,进而说明造成这种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讨论“由”作介词时所构成的句式 ,即“由”字句 ,主要考察“由X”位于句首的格式及与“由”字相关的固定格式。在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 ,分析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的“其”字共有251处,它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80%以上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还有一部分作副词、连词、助词。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里常用在动词前面的“所”字,语法界向来有争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多数学者认为“所”字是一个词,但是,对于它的词性看法不一。如马建忠的《文通》定它为“接读代字(代词)”,①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沿用其说,称之为“联接代词”;杨树达先生的《马氏文通刊误》反对把“所”字定为“代词”而称为“表被动的助动词”;②赵元任先生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叫它做“语助词”;③张志公先生的《汉语语法常识》和吕叔湘、孙德宣两位先生在《助词说略》里,都把“所”字定为“助词”;后来多数《现代汉语》都从助词之说,有的把它列入“结构助词”小类里。少数学者则认为这个“所”字不够“词”的资格,称之为  相似文献   

12.
“的”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广泛,构词能力强。“的”字结构表面简单,实则复杂。在盲文分词连写规则中,“的”字的处理经历了从繁复到简略的过程。黄乃先生根据语法功能对“的”字的分词连写进行了区分,但是规则复杂且不易操作;现行盲文以分为主,由于处理的方式过于简单而忽略了“的”字结构内在的句法、语义关系。“的”字的分词连写存在理论复杂性与实际应用简单化之间的矛盾。将是否出现中心语作为“的”字结构分词连写的显性标记,既能反映“的”字结构的基本语法关系,又具有操作的简便性,为盲文分词连写相关规则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字比较句和“比”字句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于”字比较句的句法结构和成分比较单一,语义语用功能较为狭窄;“比”字句对各种复杂句法结构的容纳性强,语义语用表达功能更加灵活多样;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体分布也不一致。两种比较句各有独自的语义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所”字常见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名词,当“处所”讲;一是辅助性代词(有人称为助词),通常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使之成为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两种用法之间有联系,后者是由前者虚化而来的。此外,还有一种“所”字,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后面没有动词同它结合,但又不能简单  相似文献   

15.
感官动词“摸”所构成的动补结构“摸起来”、“摸上去”,二者在语义、句法、语用、单位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两者在语法单位性质上根据二者语义的不同可视为短语或正向词过渡的短语。  相似文献   

16.
“是……的”结构 ,是由动词“是” +结构助词“的”构成。作者从句法语义平面出发 ,对“是……的”结构进入句法平面后句子的语义范畴、语义关系进行了剖析 ,力求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是……的”结构,是由动词“是” 结构助词“的”构成。作从句法语义平面出发,对“是……的”结构进入句法平面后句子的语义范畴、语义关系进行了剖析,力求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诸”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兼词,是代词“之”和介词“于”(或助词“乎”)的合音词。“诸”作为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兼词,使用时一般放在句中动词的后面,“诸”所含的“之”是动词的宾语,“诸”所含的“于”则作为引出时间、地点、对象的介词,因此,在“诸”字后面还有一个介词所带的宾语。例如在“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这个句子中,“诸”字所含的“之”指代玉,是“献”的宾语,“诸”字所含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符号学的宏观视角,对“所”字在自然语言中实词虚化的结构形式作一粗浅探索,旨在对“以字训字”的传统的虚词诠释方法有所突破,使古汉语虚词灵活性的特点能得到比较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20.
古书的训释有“解文”与“说字”之分。“解文”是随文释义的注疏,“说字”是通释语义的专著中的训释,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解文”是“说字”的具体运用;“解文”是“说字”的材料;“说字”是对“解文”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