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格的翻译是否必要,是否可能,已有不少论说,本文拟从风格的定义、风格的必要性、困难以及风格翻译的手段和方法尝试论证风格的翻译,力求从理论上对风格与翻译的关系作出客观而系统的阐述,为能使原作的风格在译作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再现谈几点自己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2.
巧用翻译技巧,译出散文风格 --冰心散文的英译技巧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张培基在翻译冰心散文时重视对原文进行归化处理,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的转换、句法结构的调整、得体选词和增减词等翻译技巧,译出了风格,译出了“神韵”,再现了冰心散文朴素自然、语言清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3.
房明远 《科技资讯》2008,(8):189-189
当代散文,以简短精悍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文情并茂的语言,把情感美、哲理美、自然美、意境美等融合起来,抒写心态性灵,表现内心情感和思想体验,用以陶冶性情,给人以美感享受的文学样式。本文从美学视角分析了散文翻译中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努力的使散文翻译做到译文和原文的形式美、内容美和风格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散文的翻译由来已久,但是在这种美文翻译中对风格的探讨不足。本文试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散文的翻译,并在探讨怎样达到散文风格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5.
著名翻译家、教育家张培基先生在中国现代散文翻译方面造诣颇深,学习研究他的汉英翻译作品以及从中折射出的解译思想和技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词语转换、句式结构和语体风格三方面探讨了张先生的英译艺术。  相似文献   

6.
用功能文体学构建出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的一个模式和方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证明此模式应用于风格翻译的必要性和有效性。理论上,功能文体学的文体观非常全面(风格是前景化;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突出的功能当中;篇章是风格分析的单位等等),这有利于文学作品翻译者获得对原文风格更为充分的识别和理解,并通过在译文中做到功能对等而达到完美的风格对等。因此功能文体学是文学作品风格翻译研究的更为全面和有效的理论基础,并能为风格分析和翻译提供一个实际可行的模式。三个例子是对理论分析的证明。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考虑到语篇的语境和风格才能再现原文风貌。在人称代词的翻译过程中同样也需要注意这一点。以《赫兹列散文精选》(潘文国译)为例从语篇语境与风格的角度分析英汉人称代词的差异及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把握原文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忠实”的概念进行了透彻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散文翻译为例,从原文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把握原文风格两方面来展开阐述,旨在强调只有对原文精神的忠实,译文才能达到“传神”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许多译者常常认为翻译只是再现“语义”,但文学翻译过程作为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只体现“语义”是不够完美的。风格的再现问题是翻译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译者必须把它考虑在内。本文试图从英语文体学、修辞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文学作品翻译风格的特征及风格再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翻译过程中,译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处理内容与形式的矛盾。目前,在翻译界,大家一致认为要遵循“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原则,但真正忠实于原的翻译离不开对原语风格的再现。本从风格的要素入手,探讨了在翻译实践中再现原语风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语言风格的翻译是否成功是决定一部文学译著是否具有生命力的关键,对于风格翻译的二元争论有必要对文学翻译的译者"本色"和翻译活动的性质重新从哲学层次上获得新认识。译者只有从哲学思辨充分认识到"自我"风格发挥的有度性,通过风格调整的翻译策略,"动态忠信"于原作语言风格,而不是肆意"对抗"或"反叛"原作的语言风格,才能在两者之间达到语言风格的"和谐翻译"。  相似文献   

12.
英若诚的翻译风格特征很明显。究其原因,最根本自然是其本身的教育程度、语言能力、双语转换能力等等。不过,因其主要是戏剧翻译,或更准确地说是话剧翻译,所以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得不考虑的,比如剧本(话剧)本身的特性,所属剧院的风格影响以及观众构成等。  相似文献   

13.
许多中国当代散文中蕴含着作家各自独特的语言特色和风格,陈忠实在闲话桑麻中传达出了他的西部乡土散文语言淳朴浑厚的风格。《陈忠实散文选译》是中国文化尤其是陕西文化走向世界的有益尝试,译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各种转换手段巧妙地译出了原文的“味”。都说翻译是“戴着脚镣跳舞”,译者通过结构转换、词类转换和单位转换等翻译转换技巧跳出了陈忠实散文这支“舞蹈”的节奏和韵律,展示了“舞蹈”的美。  相似文献   

14.
付必琼 《科技信息》2012,(36):219-220
本文根据顺应论,通过从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两个层面对米丽亚姆·C·多姆的散文翻译实例进行解析,阐述了译者是如何在充分解读英语散文修辞、意义和风格的基础上,选择直译为主的翻译策略和多种技巧进行翻译,最终实现意义的再生,顺利做到原文和译文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5.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是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对传统翻译理论形成了冲击。从作者观、文本观、读者观以及翻译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对解构主义翻译论和传统翻译论进行比较,有利于促进翻译过程中对原作作者、原作、译(读)者、译作之间的关系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杨芳芳 《科技信息》2010,(34):I0172-I0173
副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在汉英翻译中如何正确翻译和巧妙使用副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张培基的英译散文为例,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的异同,分析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包括断句分译、合句整译、转换词性、正反译法等),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遵从了通顺原则、清晰化原则、语境原则及神似原则,而这些原则又都能在译文中副词的处理和使用上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试论张爱玲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玲的翻译作为完整的张爱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张爱玲的翻译生涯可分为:涵泳砥砺期、翻译实践期和精益求精期。张爱玲的翻译涉及语际翻译(英汉互译、改编等)和语内翻译(从吴方言到国语)。翻译题材从小说、散文、诗歌到电影剧本等不一而足,同时亦留有佳译。特别是《海上花列传》注译,为这部中国近代小说光彩再现,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已成为当今描述翻译研究领域中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理论、描写和应用等层面对翻译研究和翻译产品研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语料库和翻译研究的现状,介绍语料库翻译研究在翻译普遍性、译者风格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展,并对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叶园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07-109
广告翻译的地位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推动下显得尤为重要。从语际转换的四个模式出发,即对应式翻译、平行式翻译、替换式翻译和冲突式翻译,探讨广告翻译策略,使广告译文不仅能完整传达源语广告的信息内容,而且突出广告语言本身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译者的风格是文学翻译中译者身份的标识。译者风格的建构离不开译文所体现的语言特征和贯穿于译文的翻译观。朱生豪、梁实秋两位翻译家所译《理查二世》译文风格迥异,在于译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于各自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审美取向,采用了不同的解读文本策略,从而分别形成了“豪放、率真、大气”和“含蓄、简洁、典雅”的两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