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数字图像作品抄袭鉴定问题,分析了版权鉴定与抄袭鉴定、数字文本作品与数字图像作品抄袭鉴定的关系,给出了数字图像作品抄袭量的概念和一种计算方法,提出了一个数字图像作品抄袭鉴定的方法.通过对两幅作品进行相似性检测实验知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美声唱法演唱作品与西方美声唱法作品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本文基于历史的视角审视美声唱法的发展历程,结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与西方早期美声作品的比较研究,论证美声唱法演唱作品"中西兼顾"的可行性,为中西美声唱法演唱作品的相互碰撞与融合提供可能性,同时汲取西方演唱作品的精华,推进中国美声唱法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法》第15条将电影作品定性为特殊的合作作品,并将各合作作者对电影作品享有的除署名权外的著作权法定转让给了制片人,与德国、法国的规定基本一致。对于电影作品中包含或改编的原作品而言,应适用《著作权法》第12条关于演绎作品的规定,电影作品著作权人对电影作品的利用须获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这与《伯尔尼公约》的要求一致,而德国和法国则规定无须获得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在修改我国《著作权法》时,应对原作品著作权人和电影作品著作权人利益进行平衡后,选择适当的立法例。  相似文献   

4.
同人作品利用原作品的角色名称、人物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根据"思想与表达二分法",角色名称脱离原作品具体的情节而不属于有独创性的表达,属于抽象的思想,因此排除在著作权法保护的范围之外;从合理使用的角度,同人作品仅使用原作品的人物名称,其他情节内容由作者重新创作,构成转换性使用,与原作品没有实质性相似,不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也不会影响原作品的市场价值。仅利用原作角色名称,其他情节与原作不构成实质性相似的同人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具有可版权性。  相似文献   

5.
在现行法律规范的框架内,同人小说属于侵犯原作者著作权的作品.但就其创作性质和经济影响,同人小说与一般侵权作品又截然不同.法律应从利益平衡的角度出发,协调原作者对作品的著作权和阅读者对作品进行创造性解读与互动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老侉头》作为晨见先生在上世纪出产的作品,赢得千家万户的追捧,这部作品深刻反映了淮河流域的音乐文化,文章立足于对作品的解读,从作品的创作技术性与艺术性论证作品的艺术价值,反思创作思维并借鉴作品中对地域文化诠释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肖燕 《科技信息》2010,(24):179-180
改革开放近1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翻译作品,与建国后17年文学翻译作品相比,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翻译的目的不再强调捍卫、建设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国家,而是社会效益第一,培养审美情趣;二是翻译作品的特点:改变了以往译介国家地区的多元性与译介作品类型单一性的矛盾,而是译介国家地区与译介作品的双重多元性融合;三是翻译作品的解读:从过去的政治性的单一解读发展为今天的文学性的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8.
运用西方当代视觉艺术理论及中国当代语言学理论,对吴冠中绘画作品与语言作品的具体分析和比较后,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风格成熟的画家,吴冠中先生的绘画与文字作品在形式因素、表现手法和审美“图式”三方面存在某种共通性,其绘画与文字作品在总体风格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对于违禁作品的讨论迄今仍未达成共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学界主要争议集中在以下三点:违禁作品的概念问题、著作权问题和保护问题.违禁作品应指内容违法的作品.有学者从程序和实体、公法和私法的角度对于违禁作品所做的实证意义上的界定,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对违禁作品的保护力度.违禁作品在著作权法范围内享有完全著作权;但当作品的出版传播与公共利益相冲突时,则需要予以公法上的限制.关于违禁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应采权利行使限制说.著作权人有权主张侵犯著作人身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无权主张与著作财产权益相关的损失赔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作品的大量出现,如何保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成为著作权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网络作品的分类入手,分析了网络作品发展与现有著作权制度中急需法律规范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保护网络作品著作权在立法上需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蕾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3):34-35,37
水在沈从文的生命与创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沈从文作品《边城》中湘西水世界的景美、人善、情真几个方面揭示沈从文的人生观和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2.
我所认识的丁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和周扬、沈从文三位中国现代文坛巨擘,从二、三十年代开始,就一直恩怨不断。丁玲与周扬的怨恨不了,丁玲与沈从文的失和成仇,都在丁玲的从艺活动和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并影响了丁玲复出当代文坛后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边城》主旨的探讨,论者很少从《题记》的角度进入,谈及沈从文的创作观,特别是生命观时,论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从题记和文本内容探讨作品的主旨:爱和死亡;其二是阐述沈从文的创作观,主要围绕创作观的核心问题:为何要创作的问题。沈从文的创作是为了生命。生命以三种形态展开:健康的生命,自由的生命,审美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和迟子建分属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个时期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思想艺术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悲悯情怀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们小说悲悯情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都市和乡村文明的冲突中,他们坚守乡土文明立场,但又对乡土文明救赎无力;男一个是在主流和民间文化的选择上,他们都坚守民间文化立场,关注平民的生活,而平民的生存境遇和命运又充满了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
在沈从文的早期小说创作中,军旅题材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他创作了大量的军旅小说,塑造了不同的军旅人物类型。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创作中喜欢用"三"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道家的宇宙模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1]从尚"三"特征出发,探讨沈从文创作的影响,本文考察道家文化从而进一步挖掘沈从文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潘大林的《穿过丘陵》与沈从文的《边城》无论是在取材或是布局、风格等方面均有着较为相似的地方,但这种相似并非是简单的仿效,而是同中有异,在个别地方如叙述角度、象征意象与情感渲染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对《边城》的丰富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表现人性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中心。他在小说中讴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表达对美好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对边民扭曲变形人性的忧患以及对都市现代“文明人”人性沦丧的批判。作者有意让这几种人性形成对比,以“乡下人”的眼光来歌颂人性的美好,批判人性丑恶。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文学上不断探索,他把音乐和文学相结合,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作品<月下小景>和<边城>.他的实验,不仅具有开拓性,而且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自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创作并发表评论,到三四十年代日趋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与社会现实的变化,使他的欣赏心态发生了变换,从而带来了审美趣味的转变,直接导致其批评方式随之发生相应的流变。而沈从文善于感受和体验作品情感内容的敏锐艺术直觉以及他自身创作心境的变更更是导致他批评方式发生明显转变的根本性的深层原因。当现实社会与时代特征作为不可逆转的外界因素给以沈从文无法摆脱的巨大压力、在不可承受生命之重时,晚年的沈从文在无奈之中放弃了他所挚爱的创作与批评,归于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