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于2009年5月17日至6月5日,在浙江省湖州市进行了5次泥鳅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累计催产种鳅314 kg,约21 980尾,获受精卵2 340万粒,得泥鳅水花苗1 850万尾。其催产率为68.3%~95.5%,平均值为84.2%;孵化率为56.8%~93.3%,平均值为81.21%。对种鳅筛选、抓捕器具、催产激素剂种配伍、产卵水流及水温等影响泥鳅人工繁殖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试验,为泥鳅规模化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在Ⅰ(0.1~10 lx)、Ⅱ(10~100 lx)、Ⅲ(100~1 000 lx)、Ⅳ(1 000~10 000 lx)4个光照强度下的生长和水质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养殖的进行,水体氨氮含量是先增高后降低;30 d内Ⅰ、Ⅱ、Ⅲ水体的亚硝酸盐氮含量逐渐上升,Ⅳ水体亚硝酸盐氮含量先增大后降低;2光照强度对泥鳅的日摄食量、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泥鳅的日摄食量随光照强度降低呈增大的趋势,当光照强度降低到Ⅱ,泥鳅的日摄食量保持恒定.泥鳅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温度;光照强度;盐度;近海;养殖;水体;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磷释放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现场采样、室内测试和模拟实验,研究分析了水体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底泥氮、磷释放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最佳水体温度是15℃,温度过高(≥30℃)或过低(≤5℃)都不利于底泥中氮、磷的释放;pH值对底泥释氮和释磷的影响机制不同,随着pH值的增加(pH=6,8,10)底泥释氮量减小,而释磷量增加.研究成果对采煤塌陷区水体富营养化防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环境化学条件对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化学条件是影响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根据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就盐度、酸度、氧化还原、温度以及有机络合剂等化学条件变化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分别进行了研究述评,对存在问题作了分析讨论,以期为今后该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同盐度下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盐度分别为0、1%、2%和3%的水体中进行奥尼罗非鱼幼鱼的对比养殖.实验结果表明,盐度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生长具有高度显著的影响(P<0.01);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和肥满系数无显著的影响(P>0.05);对奥尼罗非鱼幼鱼的总摄食量、饵料系数及粪便中总氮量有显著影响(P<0.01).此外,奥尼罗非鱼幼鱼生长的最适水体盐度为1%.  相似文献   

7.
于 2004年 6月,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不同激素配伍和产卵环境对翘嘴红鲌产卵效果的影响试验 ,结果表明 :在大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使用 HCG、 LRH-A、 DOM 3种激素组合的 4种配伍的催产激素催产,都可获得排卵和产卵,排卵率为 81.9 %~ 100 %,催产率为 54 %~ 100 %,但在早期催产中, HCG LRH-A DOM的配伍其排卵率和催产率分别比对照组 HCG LRH-A低 29.7 %和 14.5 %.小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亲鱼能排卵,但不能自然产卵.产卵池条件下,亲鱼能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和催产率,其值均在 97.9 %以上.  相似文献   

8.
一、添喂高梁法。美国在人工养殖鲤鱼的配合饲料中添加50—70%的高梁,使鲤鱼产量增加27%,并且还降低了饲料成本。二、使用催产法。日本使用催产剂对泥鳅进行人工孵化,并进行无泥养殖。试验发现,无泥养殖泥鳅不仅捕获率高,味道鲜美,而且养殖密度比在泥中养殖提高4—5倍。  相似文献   

9.
盐度对鲈鱼稚鱼的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了鲈鱼稚鱼在15‰、12.5‰、10‰、7.5‰、5‰、2.5‰及淡水7个不同质量分数盐度水体中的生长情况,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稚鱼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盐度对鲈鱼稚鱼的生长及存活率均有影响,在盐度为7.5‰的水体中的稚鱼生长最好,存活率较高;不同盐度水体中稚鱼的脂肪酸含量也有差异,其中SFA的差异不显著.PUFA的含量随实验水体盐度的降低而呈增高趋势,尤其以EPA、DHA和AA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奥利亚罗非鱼的盐度驯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奥利亚罗非鱼进行不同盐度梯度的驯化试验,结果表明:①将奥利亚罗非鱼直接放人盐度为20‰的海水中,驯化96h,其存活不受影响;②在进行盐度驯化的几天时间内,投饵、非缺氧性充气影响鱼的存活;③小个体(平均体长9.23cm)比大个体(平均体长10.75cm和12.96cm组)对盐度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④高温不利于奥利亚罗非鱼耐盐度的适应;⑤对养殖环境盐度适应后,只要控制好有关条件,在普通海水中养殖奥利亚罗非鱼,同样能获得较好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人工催产过程中,我们用单胺荧光结合乙酰胆碱醋酶(AChE)组化方法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尾部神经分泌系统进行了研究。给泥鳅注射LRH-A(0.05微克/克)12小时后,尾部神经分泌系统中单胺荧光强度明显比催产前增强,但神经分泌细胞的AChE活性却明显降低;当注射LRH-A 24小时和48小时后,单胺荧光强度减弱,而AChE活性却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黑龙江流域野生洛氏经过人工投喂饲料培养后进行雌雄筛选鉴别、人工催产、受精卵制备、孵化和苗种培育的人工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期雌鱼腹柔软膨大呈圆囊形,生殖孔红肿突出较小,雄鱼腹部较小,生殖孔不红肿,但可见突出于身体0.5cm左右的生殖器,雌雄个体全长、体长、头长、吻长、眼径、尾柄长和尾柄高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体重和体高却差异显著(P0.05).在水温12~14℃水体中雌鱼采用HCG+S-GnRH+DOM混合剂一次性注射的方法,注射剂量依次为800IU+20!g+2mg,第8天催产率最高达92.42%,雄鱼采用HCG+S-GnRH混合剂一次性注射的方法,注射剂量依次为600IU+6!g,第6天催产率达到最大值95.19%.洛氏在16~17℃水温下受精170h后,鱼苗开始破膜,受精242h后开始上浮,上浮鱼苗投喂鸡蛋黄3d后放入苗种培育池,70d后完成苗种的培育工作,即可分池饲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数量的第四位。表层网和垂直网采集到的凤鲚卵占同网型鱼卵总量的6.08%和2.56%,凤鲚卵出现在5-6月,以5月数量最多,5月份平均分布密度4.82粒/网(表层网),最高密度值150粒/网,6月平均分布密度3.02粒/网(表层网)、0.11粒/m(2垂直网),最高分布密度110粒/网。产卵场主要在杭州湾水域,表层水温17~23℃,表层盐度13~31.5,最适表温21~23℃,最适表盐13~26,水深15 m以内,透明度0.02~0.3 m。凤鲚仔稚鱼在表层网的4-6月和垂直网的6月均采集到,分布面较广,其中表层网采集的凤鲚仔、稚鱼累计居各鱼种仔稚鱼首位,最高分布密度值分别为4月8尾/网、5月2尾/网、6月696尾/网(表层网)和5.9尾/m(2垂直网)。仔、稚鱼分布的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4~23.5℃、13~33,透明度0.05~1 m。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物理模拟和化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油田堵剂的智能作用。结果表明,油田堵剂能感知地层渗透率及厚度的大小,优先进入高渗透层,进入地层的量与地层厚度成正比。同时,油田堵剂还能感知地层水矿化度及流动介质(如油、水等)的变化,其体积及封堵性能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可见,油田堵剂都是具有选择性的智能型堵剂。在一定条件下,堵剂的堵水能力高于其堵油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水生生物保护的角度出发,应用重点关注水生生物敏感期的方法对大洋河进行河流生态需水研究,即生态需水量在生物保护目标敏感期由水文断面资料、水位流量关系、生物产卵期所需水流条件共同计算确定,在非生物敏感期采用最小月流量法计算.应用该方法分别计算大洋河8~9月濒危鱼类马苏大麻哈鱼产卵期、4~6月多种鱼类产卵期、枯水期非生物敏感期所需生态流量,并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在对河流开展调水工程时应考虑对生态需水量的影响及对水生生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09年广西桂平市东塔鱼类产卵场水质调查监测结果,选择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4个代表性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该产卵场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卵场水质为类,不符合天然鱼类产卵场水质要求;重点污染物是总氮。建议有关部门开展产卵场沿江污染源治理工作,加强产卵场水域环境的管理,进一步改善水质,修复产卵场水域环境,更好地保护鱼类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水蛭养殖池塘生物组成与生长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养殖宽体金线蛭池塘的池水、浮游和底栖生物进行采样,分析池塘的水质、生物组成和数量,探究幼蛭培育、苗种投放和饲养的最优方法,并提出池塘的构建条件和养殖管理措施.结果表明:(1)水蛭养殖池塘的pH、含盐量和碱度均需符合水产养殖水质的标准;(2)在数量上,池塘中的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主,浮游动物以原生动物为主,底栖动物以腹足类为主;(3)幼龄水蛭快速生长期为5~15 d;(4)2龄水蛭在收获期的体长达到投放初期体长的3倍,体重达到4倍以上;(5)设置泥土平台、水面种植水葫芦等措施可以促进水蛭生长.  相似文献   

18.
对中华鲟历史及现存产卵场共55次自然繁殖活动发生起始日的天气类型和气象要素(包括风、降水量、气温、气压、日照时数、湿度和云)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自然繁殖行为的发生对阴雨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对多云天气则具有一定的回避性;产卵起始日前后天气类型的剧烈变化是诱导中华鲟自然繁殖行为发生的一个有利因素,现存产卵场内连续晴天天气也较容易诱发中华鲟自然繁殖行为的发生;除现存产卵场产卵起始日平均气温在第1批和第2批产卵活动之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外,产卵起始日其余气象要素在第1批产卵活动、第2批产卵活动和产卵起始日时间窗(最早和最晚产卵起始日的时间跨度范围)范围内,三者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第1批和第2批产卵活动产卵起始日的气压变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反趋势;与历史产卵场不同,现存产卵场产卵起始日的日照时数与水位和含沙量之间并不具有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关系.结果显示气象状况也是影响中华鲟自然繁殖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含油气泥质砂岩导电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矿化度的含泥质岩石电阻率进行了实验测量 ,以Waxman Smits模型为依据 ,系统地研究了泥质砂岩的导电特性 ,同时讨论了地层温度、泥质含量、地层水矿化度对阿尔奇参数和Waxman Smits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泥质砂岩电导率与地层水电导率不完全呈线性关系。当地层水矿化度较低时 ,两者呈非线性关系 ;当地层水矿化度较高时 ,两者为线性关系。泥质岩石电导率与地层水电导率之间的关系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 ,阳离子交换容量越大 ,不同温度下电导率曲线分开度越大。对于Waxman Smits模型 ,地层因素、胶结指数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视电阻率增大系数I 、视饱和度指数n 基本不受泥质和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 ,其关键是要准确地确定与粘土有关的平衡离子的当量电导B以及岩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QV 和地层水电阻率Rw。阿尔奇参数是受温度、泥质含量、地层水电阻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