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中华鲟历史及现存产卵场共55次自然繁殖活动发生起始日的天气类型和气象要素(包括风、降水量、气温、气压、日照时数、湿度和云)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自然繁殖行为的发生对阴雨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对多云天气则具有一定的回避性;产卵起始日前后天气类型的剧烈变化是诱导中华鲟自然繁殖行为发生的一个有利因素,现存产卵场内连续晴天天气也较容易诱发中华鲟自然繁殖行为的发生;除现存产卵场产卵起始日平均气温在第1批和第2批产卵活动之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外,产卵起始日其余气象要素在第1批产卵活动、第2批产卵活动和产卵起始日时间窗(最早和最晚产卵起始日的时间跨度范围)范围内,三者之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第1批和第2批产卵活动产卵起始日的气压变动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反趋势;与历史产卵场不同,现存产卵场产卵起始日的日照时数与水位和含沙量之间并不具有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关系.结果显示气象状况也是影响中华鲟自然繁殖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初次水下视频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初次采用水下视频观察了葛洲坝至庙咀江段中华鲟产卵场的河床质及中华鲟受精卵散布和附着状态.根据视频观察的结果,中华鲟产卵场区河床质主要为10~50 cm卵圆或扁圆的卵石排列叠加而成,其表层河床质排列可分为6种模式类型.卵石之间的立方体排列和四面体排列方式为中华鲟受精卵附着提供了2类散布方式.中华鲟受精卵主要散布于冲刷干净的卵石空隙或夹缝中,观察到卵散布区范围约0.25 km2,而被沙粒轻微填塞或掩埋的区域没有发现受精卵,沙粒沉降很可能是限制中华鲟产卵的关键因子之一.视频观察数据对于产卵场模型分析及产卵场改良提供了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保存濒危鱼类中华鲟种质资源,在0、-20、-80、-196℃4种不同的温度下对其囊胚细胞进行了长期保存试验,细胞存活期分别为10d、30d和2年,在液氮中(-196℃)保存2年后仍有60.7%存活率;用冷冻复苏后的细胞进行核移植,并对克隆胚胎的发育进行了观察.共移植417枚卵,获得2尾克隆幼鲟,成功率为0.48%,表明长期冷冻保存的囊胚细胞仍具有发育全能性,通过克隆技术能获得存活个体.此项技术为濒危物种的保护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