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砂叶螨危害初期豇豆幼苗叶片PPO、PAL及POD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危害后豇豆(Vigna sinensis)幼苗叶片PPO、PAL和POD活性及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危害时间延长,处理叶片PPO、PAL和POD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升高,差异显著,且两处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OD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随着危害程度的增大,除了部分同工酶谱带加强外,还诱导产生了新的同工酶谱带。  相似文献   

2.
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同工酶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3条主酶带,其迁移率分别为:Rf=0.08,Rf=0.20和Rf=0.4.但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POD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来源于花生的尖孢镰刀菌只有2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和Rf=0.08;来源于甜瓜的尖孢镰刀菌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来源于不同寄主的镰刀菌的EST同工酶谱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来源于黄瓜、甜瓜和西瓜的镰刀菌的EST酶谱较为相似,都具有Rf=0.018,Rf=0.114和Rf=1.000的3条酶带,其它寄主来源的镰刀菌的EST酶谱间互相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些菌株基本上都存在着Rf为0.018和1.000的2条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3.
Cr6+对莼菜冬芽叶片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莼菜冬芽叶中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及同工酶酶谱随 Cr6+处理浓度及时间不同而发生的变化. Cr6+处理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多出 2 条酶带,酶带的出现及多少与Cr6+的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玉米在萌发过程中,胚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淀粉酶(AMY)、蛋白质谱带的变化,以及SOD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SOD同工酶相对活性随萌发时间延长而降低,72 h以后下降趋势更明显;POD和AMY同工酶的相对活性都呈现升高的趋势;EST同工酶的相对活性变化不大.蛋白质谱带颜色的深浅也有变化,除少数谱带着色随萌发时间延长逐渐加深外,大多数谱带的着色都变浅.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培法,用一定浓度的Hg2+和不同浓度的萝卜过氧化物酶(RsPrx)对小麦进行浸种处理后,对小麦幼苗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同工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Hg2+胁迫下加入一定浓度外源活性POD后的小麦幼苗的叶片中的POD和SOD同工酶表达量与单独Hg2+胁迫处理时相比,明显减少,更接近正常对照.在Hg2+胁迫下加入一定浓度外源活性POD后的小麦幼苗叶片中的CAT同工酶表达量与单独Hg2+胁迫处理时相比明显增加,更接近正常对照.POD,CAT和SOD同工酶的表达量都有明显变化,但其谱带的数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由此推测,一定浓度外源活性POD对Hg2+胁迫下的小麦幼苗的早期生长和发育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Reuter)的6种苜蓿盲蝽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苜蓿盲蝽属昆虫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谱带清晰、稳定,且不同种群间有差异;6种苜蓿盲蝽中,只有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POD同工酶染出的酶带最多,且在雌雄两性间的活性差异较大,但染出的酶带数少于EST同工酶,活性也弱于EST同工酶,其余种类染出的酶带较少.POD同工酶特征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4个种群分为2大支系,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是导致同工酶酶谱趋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某些药用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测定与分析了海南岛 8种药用植物的POD同工酶活性比、酶谱带数、迁移率 (Rf)及量值变化程度 ,结果表明 :药用植物种类、部位不同 ,各POD活性、酶谱带位迁移与分布也随之差异明显 .  相似文献   

8.
大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对锰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华春18和浙春3号)在不同时期、不同锰浓度(0,0.01,0.10,1.00,10.00,20.00 mg/L)处理下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的增加,华春18的2种同工酶的酶带数和活性变化较大,浙春3号的2种同工酶的酶活性和酶带数目比较稳定.此外,大豆在中等程度的锰胁迫下能适当产生一些补偿性的酶带,但酶活性已受到一定的抑制.2个大豆品种不同时期的POD和EST同工酶酶谱对锰胁迫的反应也有差异.不同品种大豆的同工酶酶谱的变化,与其对锰胁迫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提高小麦幼苗抗低温能力的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电导率测定、保护性酶活性及MDA含量的检测研究植物生长延缓剂(PP333)提高小麦幼苗抗低温能力的机理.结果表明,用PP333浸种后培养8 d的幼苗,经(3±0.5)℃低温胁迫后,能有效地降低相对电导率,维持较高的SOD活性,提高POD,CAT活性,减缓MDA的积累.同时,PP333处理可延缓幼苗生长,使幼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0.
石刁柏器官发生型愈伤组织(OTC)和胚胎发生型愈伤组织(ETC)的增殖曲线均呈“S”型,可分四个时期。ETC的平均增殖率是OTC的1.45倍。在ETC中POD和SOD的活性高于OTC,而在ETC中NSE的活性低于OTC。在OTC和ETC中分别具有一条Rf=0.052和0.072专一的POD同工酶酶带,及分别具有一条Rf=0.75和0.55专一的ESA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11.
PP333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水稻幼苗溶液培养条件下,对根系和地上部生长的效应显然不同。苗高随着PP333浓度的提高而降低,而根系生长则表现为低浓度(0.05~1.0ppm)促进,高浓度(10ppm)抑制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根冠比的增加和降低及有关生理参数的变化上。PP333对地上部的控长效应可能是通过对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矿质吸收、能量代谢)的调节而起作用。对PP333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和施用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PP333处理水稻幼苗,可改善秧苗素质,例如秧苗矮壮,假茎宽,叶鞘细胞短宽,叶片增厚,叶肉细胞变大,叶脉增粗,叶绿素含量高,发根力强,抗冷性也有所提高.同时,在密播多肥条件下,经过PP333处理,秧苗仍粗壮,故可节约秧地.  相似文献   

13.
水培“特青”水稻幼苗经0.2及0.4ppm PP333处理5天,植株生长没发生明显变化,但植株矿质元素含量及根系离子外流都发生变化.在根系,~(32)P及~(36)Rb(K)含量显著增多,~(45)Ca含量减少;在地上部,~(32)P及~(45)Ca含量增多,~(36)Rb(K)含量无明显变化.根系~(36)Rb(K)及~(45)Ca的外流显著地受到PP333的抑制.结果表明,PP333主要是提高了水稻幼苗各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并抑制根系离子的外流.  相似文献   

14.
从1986年至1988年以7个亲本为材料在4个试验点的研究得知:1、在幼穗分化第5或6期施用PP333可延缓水稻抽穗期;2、不育系对PP333的反应较恢复系敏感,3、在0—200ppm浓度范围之内,pp333浓度越高,延缓效果越显著;4、一次施用200ppmpp333可使不育系齐穗期延迟5天,效果比较好,又省药物和人力;5、pp333对千粒重无不良影响,但增加包颈率、减少饱粒数;6、50—100ppm赤霉酸可逆转pp333的延缓效应;7、在生产上,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赤霉酸和pp333,使花期相遇,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15.
用25ppmGA_3和50ppmPP333处理水稻幼苗,结果表明:①GA_3明显促进水稻第一叶鞘的伸长;而 PP333则抑制其伸长。②用 GA_3+PP333混合液处理,或先用PP333,过一定时间后再用 GA_3及先用 GA_3处理后再以 PP333处理水稻幼苗,结果均表明:PP333和 GA_3存在着相互拮抗作用,PP333是一种抗 GA_3的生物调节剂。  相似文献   

16.
对大麦不同株高材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表明:大麦株高与穗下第2节间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胚芽鞘、剑叶、幼叶和幼根无相关性;所有供试材料胚芽鞘和穗下第2节间的过氧化物酶酶谱基本无差异,都显示了6条公共谱带。  相似文献   

17.
三叶鬼针草和胜红蓟的叶浸提液对旱稻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旱稻种子萌发率、根长、苗高、根系活力、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6项生理指标,研究了三叶鬼针草和胜红蓟的叶浸提液对旱稻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和胜红蓟的叶浸提液对旱稻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在较低浓度下,两种植物的叶浸提液降低了旱稻种子的萌发率,抑制了幼苗根和茎的生长,降低幼苗的根系活力,提高了POD和SOD的活性,从而抑制旱稻种子萌发及生长。综合各项指标,在相同浸提液浓度下,胜红蓟对旱稻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
Ca~(2+)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水稻幼苗进行不同水平Ca2 + 处理 ,结果表明 :缺钙和加 0 75~ 10 5mmol/LCa2 + 处理对水稻幼苗的株高无明显影响 ;缺Ca2 + 会降低水稻幼苗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 ;加Ca2 + 能增加水稻幼苗根冠比和根系活力 ;加低浓度 ( 0 75~ 1 5mmol/L)Ca2 + 可增加水稻幼苗的干物重、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 ,促进水稻幼苗生长 ;加高浓度 ( 5 5~ 10 5mmol/L)Ca2 + 则降低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强度 ,对水稻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坪草高羊茅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矮壮素和脱落酸对降低高羊茅植株高度、抑制叶片生长发育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有较明显的作用,对分蘖和根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其中以多效唑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烯效唑和多效唑对万寿菊生育及生理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万寿菊幼苗上盆后,根灌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及多效唑,明显提高其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降低呼吸消耗,降低内源吲哚乙酸含量,进而显著缩短节间,抑制其株高,减少叶面积,增加叶厚,增加花朵数,从而使其花艳叶绿,提高观赏价值.在低浓度下,烯效唑的活性明显大于多效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