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从已经完成厌氧甲烷化反硝化与厌氧氨氧化耦合的EGSB反应器中取出的功能颗粒污泥进行厌氧甲烷化动力学试验研究,建立厌氧甲烷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试验结果表明:甲烷化比基质降解速率基质浓度的关系遵从Monod方程。对甲烷化进行动力学分析,求出其动力学参数: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Vmax=0.158h-1,半饱和常数Ks=464.27mg/L,甲烷的产率系数y=0.254ml/mg。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化感水稻根系分泌的酚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选用SPE小柱Cleanert PEP(500 mg/6 mL)对水稻水培液的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富集.采用Agilent 1260 HPLC色谱仪、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流速1.6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的条件下分离测定了3,4二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香兰素、香草酸、香豆酸、阿魏酸、苯甲酸、水杨酸、肉桂酸等10种酚酸类化合物.建立的方法成功应用于化感水稻根系分泌的酚酸类化合物的检测,回收率在94.6%~105.8%之间.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快速、准确,适用于水稻根系分泌的酚酸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厌氧氨氧化、反硝化与甲烷化耦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厌氧氨氧化菌、反硝化菌与甲烷菌的特征,采用气提式反应器,利用反硝化颗粒污泥进行厌氧氨氧化污泥培养,研究厌氧氨氧化、反硝化与甲烷化耦合作用,并考察其对高氨氮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反应器经过106 d的试验运行表明,NH3-N、TN、NO3-N及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45%、69%、94%及81%;试验过程中同时观察到了厌氧脱磷现象;反应器中接种的灰黑色絮状污泥在连续运行期间逐渐转变为深棕黄色颗粒污泥.经PCR检测表明厌氧氨氧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对厌氧消化甲烷菌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血清瓶为反应器 ,乙酸钙为基质 ,研究了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菌所需的微量金属营养元素的最佳组合和投加量。结果表明 ,微量元素对乙酸盐为基质的甲烷菌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
3-氨基苯甲酸在有机化学和工业生产中的用途是多方面的.可作为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制造偶氮染料,医药乙碘苯酸和胆影酸,也是制造压敏兰复写材料的重要原料,尤其用于消炎镇痛药酮基布洛芬的合成.本文以苯甲酸为原料利用混酸硝化反应制得3-硝基苯甲酸,然后经过两种还原方法得到3-氨基苯甲酸,包括铁粉的还原方法和金属钯碳的催化还原.经过对比发现:在3-硝基苯甲酸的还原反应中,钯碳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收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单向、双向、单向多次重复纸层析技术对腐烂的麦茬及周围麦土提取液中的生化相克物质进行了分离。结合Rf值、特征颜色反应、吸收曲线等分析方法,初步鉴定这些抑制物质中至少含有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香豆素(或香豆酸),香兰素(或香草酸)。且麦茬提取液中对—羟基苯甲酸、阿魏酸的含量大于麦土提取液。香豆素主要存在于麦茬提取液中,而香兰素主要存在于麦土提取液中。  相似文献   

7.
厌氧甲烷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methane, AOM)对降低全球甲烷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此,综述了以不同电子受体参与的AOM反应,包括硫酸盐还原型厌氧甲烷氧化、反硝化型厌氧甲烷氧化和金属离子型厌氧甲烷氧化,对参与不同类型AOM的相关微生物种类及代谢途径进行梳理,重点总结影响因子包括甲烷浓度、氧化还原电位、温度、pH值及盐度对AOM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应拓宽研究区域,探寻更多参与AOM的电子受体及其他反应耦合体系,以期为进一步研究甲烷氧化过程在碳、氮、硫及金属离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均苯三甲酸分别与氢氧化锂进行简单中和反应生成相应的苯甲酸锂、对苯二甲酸锂、均苯三甲酸锂.将这些盐作为有机负极嵌锂材料,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苯甲酸锂、对苯二甲酸锂、均苯三甲酸锂电极材料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分别为250、340、268 mAh/g,50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分别为75、100、60 mAh/g,表明对苯二甲酸锂电极材料循环前后放电容量最高.通过溶解性实验表明对苯二甲酸锂最难溶解在有机电解液中.对苯二甲酸锂能够通过O~-—Li…O~-键作用形成二维"大分子链"的结构,能有效抑制溶解.实验结果显示,对苯二甲酸锂电极材料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有机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飞扬草中的酚类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从飞扬草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3'-甲基杨梅黄酮(3)、松脂酚(4)、4-ketopinoresinol(5)、3,4-二羟基苯甲酸(6)、咖啡酸(7)、香草酸(8)、丁香酸(9)、没食子酸乙酯(10)、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11)、橙黄胡椒酰胺(12),其中化合物3、5、8、10~12为首次从飞扬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带来的温室效应不容小觑,其中,种养殖及各种废弃物处理是甲烷排放的两大重要来源.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微生物厌氧产沼作为甲烷减排的主要技术,越来越得到科技界的重视.而杭州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能环境)正是业界该项技术执牛耳者,致力于城乡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领域甲烷减排,助力"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1.
扶芳藤芳香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Turcz.)Hand.-Mazz.)藤茎部分的化学成分,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制备HLPC法进行了分离和纯化,采用谱学技术(NMR谱,MS,UV等)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扶芳藤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芳香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吡啶甲酸,(2)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丁香酸),(3)3,4,5-三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4)3,4-二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5)丁香脂素.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  相似文献   

12.
初始pH对木薯酒精废水高温厌氧产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歇实验,考察了初始pH(4.0~10.0)对木薯酒精废水高温(60℃)厌氧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pH 6.0为高温厌氧产氢的最佳值,累积产氢量为383 mL,单位基质产氢量为70 mL·g-1.挥发性有机酸(VFA)和乙醇的总量随着pH的升高而升高,乙酸的含量越来越大,但丁酸始终占优势.接种污泥在90℃的水浴中加热1 h不能有效地抑制产甲烷菌和同型产乙酸菌的活性,当初始pH 在6.0~10.0时,发现不同程度的氢消耗,并且在初始pH 9.0和10.0时,发酵末期均检测到甲烷.发酵过程中对底物变化的跟踪分析表明,氢气主要在丁酸生成过程中产生,与乙酸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处理污泥的"热水解-ASBR"组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污泥"热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工艺备受重视,在考察热水解预处理对污泥化学成分及厌氧消化性能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代替传统的连续流搅拌反应器(CSTR),从而建立了"热水解-ASBR"新工艺.研究表明,热水解预处理能改善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最合适的预处理条件是热水解温度170 ℃、热水解时间30 min.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时,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10,7.5和5 d的条件下ASBR的有机物去除率和甲烷产气率均比CSTR的高,且ASBR合适的HRT为10 d.此时"热水解-ASBR"工艺的TCOD去除率和甲烷产气率比"热水解-CSTR"工艺分别提高27.93%和25.14%.  相似文献   

14.
通过城市生活垃圾不同负荷的可生化单基质与厌氧污泥的混合厌氧消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5gVS/(L·d)负荷以下,米饭、黄豆、肥肉和芹菜均未产生酸抑制问题。随着负荷的增大,有机酸的积累严重,米饭基质在1.0gVS/(L·d)负荷下产生了酸抑制,最低酸化点为3.73;黄豆基质在2.0gVS/(L·d)负荷下产生了酸抑制,最低酸化点为4.90;肥肉在1.5gVS/(L·d)负荷下产生了酸抑制,最低酸化点为5.02。而在整个反应周期内,芹菜基质各个负荷下都未产生酸抑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测试法,以九龙江口的优势藻种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为受体研究了秋茄[Kandelia obovata(S.L.)Yong]凋落叶的抑藻作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分解过程中的酚酸化感物质进行了分析.通过酚酸对新月菱形藻密度以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了秋茄凋落叶对底栖硅藻的化感效应,丰富了安全、有效防治藻类的爆发的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为揭示红树植物与林内微藻间相互关系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对新月菱形藻密度测定的研究发现:未分解秋茄凋落叶水提液的抑藻作用存在浓度效应,随着水提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半分解秋茄凋落叶(半分解期t50=42d)水提液对新月菱形藻的生长则无明显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确定秋茄凋落叶中存在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绿原酸和咖啡酸;随着凋落叶的分解,酚酸的含量下降.标准酚酸物质及混合酸均对新月菱形藻产生化感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这表明在红树林根际-沉积物-水环境界面上,红树植物凋落物对微藻的繁殖起到了一定的调控作用,而酚酸是其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物质.  相似文献   

16.
无机碳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向流生物膜滤池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无机碳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分两阶段进行,在初始阶段加入少量的无机碳,亚硝酸盐氮浓度高于100mg/L时会对厌氧氨氧化产生可逆性抑制,将NO2--N的浓度提高至250mg/L时,总氮的去除率降至58%;在第二阶段逐步提高无机碳浓度,经过长期培养发现NO2--N的浓度高于100mg/L时厌氧氨氧化并没有受到抑制,提高NO2--N浓度至250mg/L时去除率仍能达到高达86%.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无机碳有助于厌氧氨氧化菌克服亚硝酸盐氮对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添加污泥对渗滤液循环垃圾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填埋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渗滤液原液循环条件下,新鲜垃圾添加污泥(污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的填埋方式对填埋层加速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液循环条件下,新鲜垃圾添加好氧污泥后填埋(9∶1,湿基质量比),短期(105d)内不能加速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新鲜垃圾添加厌氧生物处理污泥混合后填埋(9∶1,湿基质量比),能够有效地加速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产甲烷滞后时间和甲烷化过程稳定时间分别为13和51d,实验期内(105d)最大产气速率、实际累积产气量分别为1.08L/kg·d和50.03L/kg(以湿垃圾为基准),其主要机理是引入了大量呈颗粒态聚集的甲烷化菌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合成适于加工成型的芳香族液晶共聚酯材料为出发点,主要采用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4,4——二羟基联苯为单体,在一定配比下进行四元共聚物的合成,对熔融缩聚反应条件进行摸索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对所得共聚酯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废弃大白菜为原料,使用全自动厌氧消化产甲烷潜力测量仪测定了其在30℃条件下的甲烷产量.厌氧消化反应系统为30g新鲜大白菜浆和170g接种污泥.结果表明,经过40d的发酵周期,大白菜的TS产甲烷潜力为291NmL/g TS,VS产甲烷潜力为331NmL/g VS.分析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甲烷的规律,证明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处理废弃大白菜,使其转化为甲烷.  相似文献   

20.
五氯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间歇培养方式研究了五氯苯酚对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厌氧膨胀颗粒床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五氯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有较强的毒性;低浓度PCP对厌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辅酶F420含量、磷酸酯酶活性以及胞外多聚物的分泌都有抑制作用,高浓度PCP则直接杀死菌体;PCP对厌氧颗粒污泥中不同微生物活性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对利用乙酸的甲烷菌和利用丙酸和丁酸的产氢产乙酸菌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EG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对PCP的抑制有更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