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丽乡村的协调发展,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有力助推。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阐释成都乡风文明建设现状,总结先进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落实资金保障、加强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加大农村公共文化队伍、推动城乡产业融合等视角提出新时期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科学思想:系统科学形成的理论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的关系性特征之源"的角色为系统科学关系性特征的研究提供特有支撑;计算机是处理系统科学之"有组织复杂性"问题的必备工具,承担着系统科学实验室的功能;量子力学不连续性、靴绊假设以及主体介入观测所展示的整体联系观彻底推翻了经典科学的物理实在观;被看作"复杂性科学第一种形式"的热力学,其不可逆性或时间之矢的引入宣告经典科学的结束和系统科学的开始;信息学提供了物质、能量之外新的研究视角,发挥催化剂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在王志安(1)先生解读马家窑彩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其作为人类最古老文明——大河文明的历史文化内涵,探究中国文化精神之源头活水。并基于系统生成论思想,将马家窑文化作为甘肃,乃至中华史前文化发展中的一个生成元和奇怪吸引子,揭示其诞生、发展与消失的历史规律,探索其作为生命性系统生成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机制。马家窑文化为深入理解系统科学提供了生动案例,而系统科学则为马家窑文化的跨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与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草原生态文明是以草原生产方式为基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协同共进的文明系统,该文明系统显象特征是广阔草原及其游牧生产、生活,而其深层次的特质则是一种立足于客体对主体价值的满足和主体自我限制而不断演进的系统美。对于草原生态文明的系统美学建构就是要透过表象提纯出内涵于文明系统中的美的样态、关的规律和美的实现,进而挖掘出推进草原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美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思维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系统思维作为反映现代科学研究方法论内在要求的社会思维范式,具有自身思维的开放性、复杂性、整体性和协调发展性等基本特点。当代系统思维是科学发展的思维基础。科学发展观本质上是属于系统思维发展观,具有发展思维的开放性、人之主体性、人之动因与目的性、发展形式的多样性、整体的协调性和有序调控性等系统思维特征及其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三农”强则国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也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因此,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系统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1)要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要从粗放经营到集约发展,探寻农业转型的新路径;(3)要从单向突进到综合破题,激发农村发展的新活力;(4)要从内部发力到内外联动,建设美丽宜居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综合系统科学各论,特别是自组织理论与非线性科学的研究成果,将其整合为探索系统整体生成演化全过程的系统理论,以信息概念为核心,从六个关键环节简略阐明系统生成演化的条件、特征与规律:一是生成的特征:托姆突变与混沌边缘。二是突破的秘诀:通过自组织越过突变点。三是进化的关键:生成元的孕育与涌现。四是创新的限度:信息误差阈与价值选择。五是生长的规律:分形生长与信息空间。六是生命的稳态——奇怪吸引子与信息传送渠道。期望由此揭示的规律及所涵方法论思想,对研究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生命性复杂系统之生成演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革命看科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次科学革命给出的三种科学的世界图景及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载体依托上看,呈现出单元个体→连续整体→系统整体的发展趋势;从媒体中介上看,则呈现出力→能量→信息的发展趋势;从历时性变化上看,又呈现出量变→质变→序变的发展趋势;从共时性联系上看,则又呈现出单一→多样→多样统一的发展趋势。而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就其特质而言,则可从上述的四个方面将其概括为:以系统整体为载体依托,以信息为主要媒体中介,以序变为基本历时性特征,以多样统一为其联系特征的科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发展观就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其演变过程展现社会系统的发展、整合和演化。本文在分析社会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阐明了发展观的发展与社会系统发展、整合和演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系统的整合、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社会系统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多次强调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系统思维强调思考和解决问题时,把事物放在普遍联系的系统中来认识。习近平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破解生态危机的论断蕴含着深刻的系统思维方法。学习和掌握科学的系统思维方法,并将其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有助于增强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把握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集成与系统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集成是具有某种公共属性要素的集合。集成与系统的辩证关系 ,是集成和集成管理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集成与系统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一般特征、演化规律、优化技术等 ;集成理论着重研究系统的构建、重组过程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系统特性变化和系统的演化。系统理论是通过探索系统自组织和他组织规律 ,实现系统整体功能突变 ;集成理论是通过探索集成过程规律 ,并通过有效的集成管理 ,实现系统整体功能最优。系统科学属于横断科学 ,集成理论则属于系统理论的分支 ,它既属于系统他组织的范畴 ,又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集成理论是对系统思想、系统理论、系统方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irst phase, 'finding out', of a systemic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intervention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s of a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in the KwaZulu-Natal province of South Africa. The aims of the intervention were to (a)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is organization, and (b)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particular systems methodolo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anagement systems of organizations involved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under-resourced rural contexts. The second phase, "implementation," needs to be completed and thoroughly evaluated before any final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about the suitability of the chosen systems framework for Third World type rural contexts. However, the second phase is, at the time of writing, underway and all indications are that an interpretive ('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combined with insights from a more functionalist ('hard') approach (with methods chosen through a Critical Systems Thinking framework) holds much promise for participatory systemic interventions in these contexts.  相似文献   

13.
分析系统定义、系统构成论与生成论的关系,从辩证的角度可发现:系统是一个既固定又变化的聚合体;立足一般辩证法核心,进一步研究,提出系统的基本辩证特性是:“定聚陆”与“变聚性”的对立统一性;并分析其与系统辩证法的关系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Community indicators have been a frequent focus of the scholarly literature. There has been little exploration, however, in relation to rural communities,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reflects the special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complexity of rural systems, and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in developing appropriate and systemic indicators for rural communities. Identifying indicators that help the community to monitor progress towards sustainable outcomes requires a framework that is both practical and holistic.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participatory systemic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community indicators, which respects the principles of complexity and honours the sense of ownership present in the communities. This framework is an iterative, sharing, co-learning engagement process that extends from creating a shared vision and extracting its core messages, to identifying indicators of progress and determining what actions to try. Importantly, this framework enables us to rank the indicators identified by communities with reference to ‘leverage points’, the best places to intervene in the social-environmental system for transformational change.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a potential pathway for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and perhaps also for organisations and urban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5.
论产业技术的系统创新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业技术的系统性和产业技术创新的系统性进行了分析 ,认为实施产业技术的系统创新战略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环境社会复合系统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讨论了社会环境系统的特点、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在界面上的交互作用关系、环境社会系统存续与演进的前提条件、与文明演替的关系,以及推进其可持续发展所需进行的工作。提出了经济发展"生态化、人性化和信息化",以及"城、乡、野"一体化发展的观点,讨论了处于双重文明演替中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向、任务、判据及实现途径,并论述了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7.
整合可以涌现出系统的全新功能,多元性和差异性是系统整合的内在动因。人类明系统存在自身内在的整合规律。全球化必然带来更广泛深刻的世界明整合,明冲突成为整合中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但融合仍然是人类明发展的主流。人类明正是在冲突与融合中向着更高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种系统复杂性演化混沌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铉成  葛家理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1):1432-1438
通过例证说明开放复杂巨系统的动力学一般特征,提出系统动力学特征中发现的十个共同复杂性现象。通过分析,建立了分形结构模式,系统的能量驱动模式,系统的混沌动力学模式。然后将这三个模式综合集成为系统复杂性演化过程的仿真模型,最后提出了复杂系统演化过程的“凸现控制论”,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自组织功能和集成功能的复杂系统演化过程研讨厅系统。  相似文献   

19.
都市农业是城市文明时代农业发展的崭新理念,人们开始跳出农业、农村框架,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和定位农业,都市农业已逐渐被纳入到城乡总体规划中,其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选取北京郊区13个涉农区县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出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从生产经济功能、社会服务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3方面出发,基于GIS空间分析软件对北京都市农业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功能分区。结果发现,北京都市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圈层空间结构,有着不同的功能导向、区位选择和发展模式。因此,各大城市的都市农业发展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空间分异规律,来制定出各自不同的演化机制和空间发展战略。图2,表4,参12。  相似文献   

20.
傅晓华 《系统科学学报》2005,13(3):96-99,104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演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社会记忆”,即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用系统学的观点考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演化,更能厘定生态文明出现的必然性与合理性,更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便使人类在支配自己和外部自然界时获得更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