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知识的细化与补断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三维激光彩色扫描系统(3DLCS)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基本构成、基本特点和实现方法.根据被测物体表面对结构光的不同反射特性,应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将它们分为普通反射面、弱反射面和复杂形状的反射面,在此基础上,相应地给出了基本知识的细化与补断算法.  相似文献   

2.
微型二维扫描镜的原理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激光扫描装置微型化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微型二维扫描镜,能够通过反射激光束实现二维扫描.对这种结构建立了理论模型,分析了2个方向上的扫描频率和最大扫描角;对微型二维扫描镜原理样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2个一维扫描频率分别为170.1Hz和378.8Hz;同时施加这2种谐振频率的激励时,可实现该扫描镜的二维大角度偏转;2个方向上的最大扫描角随激励位移的增加而变大;在10 μm驱动位移的激励下,该微型二维扫描镜可达到大于30°×20°的扫描范围.  相似文献   

3.
叶威  王培纲  袁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9):3150-31523157
从一种常用的空间转镜扫描机构出发,指出了其结构设计的不足之处,并且从结构长寿命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设计。最后运用有限元软件MSC.ADAMS对转镜扫描机构进行了仿真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扫描镜结构性能跟优化前相比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用于医用超声成像系统的一种数字化扫描变换器的新方案。叙述了方案的原理和电路。该方案的主要特点是能以简单的电路和很低的成本实现数字化扫描变换的全部功能,包括实时的 B型及 M型显示,图像冻结,与计算机的通讯和图像后处理等。给出了这种变换器的实验结果及其用在国产医用超声图像系统时得到的人体器官的B型和M型超声图像。  相似文献   

5.
具有漏点弥补和漫游窗口的高速数字扫描变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显示现代雷达、超声检查、声纳的图象,比较了由极坐标到直角坐标的数字扫描变换器(DSC)的各种实现方案。提出了一种单元增量计数法实现的高速数字扫描变换方案,并讨论了用新方案消除moiré赝象的弥补算法及一种结合DSC结构的漫游开窗算法。该方案可以集成于一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中,并已应用于多种雷达数字显示系统。结果证明应用该方案可以达到50MHz的点变换速度,并同时完成弥补漏点和放大漫游窗口。  相似文献   

6.
全景电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利用扫描变换技术实现的水平视场角为180°的全景电视系统。通过将电视摄象机的直线扫描变成圆扫描,可以在一个普通的电视监视器上同时观测展开的360°全景图象,该系统具有观测场面大,图象连续完整,直观性好,易辨别图象方向等优点。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全景电视的一种电路实验方案。最后,通过摄取模拟图象,在监视器上显示出了展开的360°柱面图象。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完善激光快速成型工艺,并提高快速成型技术的制造精度,对立体成型技术中广泛使用的振镜扫描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并实践了一种新的校正算法.该算法用理论数据与激光束在相应点的实际数据进行比对,制成校正表,按插值算法校正实际的枕形畸变及其它误差.这种算法适用于使用振镜实现二维扫描的系统,能对应用这种原理工作的激光成型设备进行现场校正,并且能完全满足规定精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用F-θ透镜校正失真的原理,提出了F-θ透镜系统的设计方法.用该方法设计的F-θ透镜在激光印刷机上应用,校正失真效果好.本文还介绍了激光印刷机中的转镜扫描技术,着重分析了扫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机载激光水下目标探测中的卵形螺旋线扫描系统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点阵均匀性优化方案。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验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指出把卵形螺旋式扫描系统叫做椭圆扫描系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深空探测中地面站的窄波束天线对深空探测器的捕获问题,提出了在粗轨道预报情况下集馈源阵列电波束扫描和反射面机械扫描于一体的多波束-螺旋快速扫描方法。该方法将馈源阵列布置在反射面的焦平面进行馈电,利用物理光学法对每个馈源激励反射面产生的次级远场方向图进行计算、分析,应用共轭场匹配技术在一定空域同时形成多个正交电扫波束,结合天线反射面的螺旋机械扫描对指定空域进行搜索。最后,对提出的多波束-螺旋扫描捕获方法与传统螺旋扫描方法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阵列馈电的多波束反射面天线具有更广的可视范围,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对指定空域的搜索,实现对深空探测器的捕获的同时获得了阵列增益,使更远的深空探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金属反射镜及多层介质反射镜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研究一维光子晶体全角度反射器件.分析了反射带中心波长、边缘波长及带宽对全角度反射器件性能的影响,并对如何避免Brewster角做了定量分析.按照一维光子晶体的设计思想,利用MgF2/ZnS2种材料的λ/4光学膜系来实现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全角度反射,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油藏断层附近布井,必须得到较准确的断层距离。现有的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中,断层距离这一参数的获得,往往是通过近似镜像反映方法得到的。但用此方法求出的断层距离误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近似镜像反映的基础上提出精确的镜像反映方法,通过对实例的模拟对比分析,采用精确镜像反映方法进行试井解释,曲线拟合程度较高,求得的断层距离更为精确,为油田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采用近似的镜像反映方法,其结果必须校正。  相似文献   

13.
激光目标反射偏振特性及探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激光目标反射后的偏振特性,给出了目标反射后的一些物理参数,如后向反射能量、偏振度等。为区分初始偏振辐射和非偏振辐射,讨论了垂直和水平偏振探测系统及激光发射系统,使从镜面目标反射的初始偏振信号能够复原,同时又排除了非偏振状态的随机偏振辐射。  相似文献   

14.
大功率CO_2激光器的功率测量关键在于大功率激光光束取样杆应在不影响光束工作条件下取样测量激光光束功率,被测量的激光功率可高达上万瓦.在研制反射式取样功率计过程中,重点考虑在保证测量精度及稳定性条件下,尽量使仪器成本降低.反射式的光学系统可以减少加工费用;反射口径可做得比较大,适用于大口径激光束测量,同时反射镜重量轻.另一方面,采用自行设计与研制的温差多接点热电堆探测器,不仅成本低而且  相似文献   

15.
物镜后型多面镜激光扫描系统的光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高斯光束理论出发,讨论物镜后型多面镜激光扫描系统的扫描像点轨迹、分辨率、场深、扫描非线性、过充满和欠充满等光学特性,以探讨设计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描述了 CuBr蒸气激光泵浦的、具有透镜和棱镜扩束、由Littrow光栅调 谐的新型纵向泵浦染料激光器的设计和工作性能。对Rh6G染料,获得了线宽小于 0.01nm重复脉冲频率为16kHz,散射光少、超辐射光弱.发散角小的高质量可调谐染 料激光。本文指出了透镜能够压窄线宽所满足的必要条件;推导了耦合输出镜最佳反射 率和泵浦功率损耗,浓度等参量的关系。理论指出,若进一步增加泵浦功率和提高腔中 光学元件的性能,转换效率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卫星激光通信的链路稳定,需要将接收的光束始终控制在通信中心点.由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快速倾斜镜具有高刚度和快速响应等特点,作为执行机构广泛应用于卫星激光通信的精跟踪系统.但是压电陶瓷本身具有迟滞特性,给精跟踪系统的闭环控制带来了难题.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在精跟踪系统内部增加一层闭环控制使快速倾斜镜达到线性化的目的,但这会极大地降低精跟踪系统的带宽.通过对快速倾斜镜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可以利用对称迟滞模型对其迟滞特性进行建模,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Madelung规则的对称迟滞建模与补偿方法,能够精确地描述和补偿快速倾斜镜的迟滞特性,有效地提升光束控制带宽,从而提高通信链路的稳定性.理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的线扫描选择性激光烧结快速成型(SLSRP)方法可以提高对大工件的加工质量.它与一般振镜点扫描完全不同.它使用柱面透镜组将CO2激光器输出的圆光束改变为扇形光束,从点(0.14mm)到最大线长(40mm)实现无级变长以适应烧结层面的几何形状.保证不同长度激光线上的功率密度恒定并满足在30mm/s的扫描速度下对各种有机粉末材料进行有效烧结.应用实践证明这种线扫描工艺的加工质量尤其是对大工件的加工质量优于振镜点扫描的工艺方法,可以很大地扩展SLS RP工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利用数值迭代法和有限元法,对激光圆形镜球面谐振腔的光场分布及远场光束进行数值求解。采用Matlab编写了具备图形化用户界面(GUI)的功能全面的激光谐振腔模拟系统,系统可以选择和设置谐振腔类型及谐振腔参数等。系统运行后给出谐振腔内光场达到稳定状态时的渡越次数、腔镜上光场振幅和相位分布以及远场光强分布的三维图像。对输出镜反射率均匀分布以及输出镜反射率沿径向逐渐降低的激光谐振腔模式及远场光强分布进行模拟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输出镜反射率变化的激光谐振腔模式形成较快,远场光强分布更集中。  相似文献   

20.
具有绕z轴的M重对称性和时间反演对称性系统的哈密顿量可以导致自旋宇称效应 ,给出了源于镜面反射对称性的自旋宇称效应的纯量子力学理论 ,并与源于绕z轴二重对称性导致的自旋宇称效应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系统具有镜面反射对称性也是导致自旋宇称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